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携程和同程,双“程”联手,发力景点门票在线预订业务,打造O2O闭环。在线旅游变相环生,霸主携程进一步巩固江湖老大地位,“去哪儿”何去何从?
2014年4月28日,携程网宣布一项重大投资,然而主角不是此前市场热议的“去哪儿”,反而是在2013年跟它火拼的同程网。携程以2.2亿美元战略投资同程,成为同程仅次于管理团队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将自身的景点门票现付业务接入同程网。与此同时,同程宣布将在两年内重启IPO。
一夜之间,双“程”从“对手”突然变成“亲家”,虽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但也属意料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双“程”联手,在线预订旅游市场开启了新的竞争格局。
对手到伙伴 一步之遥
在线旅游市场多年来一直是携程网一家独大,如今算得上它对手的只有“去哪儿”、同程和艺龙。
“去哪儿”把自身定位于在线旅游综合平台,携程网、同程网和艺龙都曾是它的合作伙伴,而背靠着的百度这棵大树,更是为其带来源源不绝的流量。随着“去哪儿”先后推出TTS平台、发力酒店直销,原本可以共存的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
作为行业后来者的同程成立于2004年,早年耕耘于第三方酒店预订,探索多年后,其挖掘出的景点门票在线销售业务,现已成为网站的主打,但也由此引来了霸主携程对景点门票在线销售市场的窥视。跟财大气粗的携程相比,同程一度势单力薄。不过在2014年2月获得来自腾讯等投资者共计5亿元的融资后,腰板挺直的同程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携程眼中的劲敌。
艺龙跟携程同年成立,两者都专注于机票和酒店预订业务,也因此一直生活在携程的阴影之下。2011年5月,腾讯出资8440万美元入股艺龙,获得其16%的股份。
为了抗衡携程,同属腾讯阵营的同程和艺龙在2014年4月高调宣布结成战略伙伴,双方就酒店库存和门票产品达成为期3年的独家合作,而携程则传出与“去哪儿”合作的绯闻。不曾料想,事情出现了反转,最后牵手的成了携程和同程。这一变局,因由何在?
剑指景点门票
作为相对成熟的在线旅游业务,酒店、机票在线预订市场的竞争近几年越发激烈,利润空间逐年减少。相较之下,2013年全国景点门票销售总收入约为1300亿-1400亿元,而在线预订占比仅为2%。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OTA(在线旅游代理商)能在其中占据绝对优势。
双“程”曾在2014年初就此展开了“血腥”的价格战。以定价为288元的某景区门票为例,携程将订票返现从10元调至最高的210元,同程也被迫从返现4元一路上涨至最高200元。一张票面价格288元的门票,在携程订购最低仅为78元,同程则为88元。双程的行为已经相当于倒贴抢客户。
对携程来说,作为行业的霸主,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同程这个小弟蚕食景点门票这块香饽饽。而同程的景点门票业务拥有先发优势,对此市场似乎是志在必得。
由同程旅游自主研发的景区自助售取票终端系统“智慧票房”,已在数百家知名景区正式启用,其在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表现更是获得了一些5A景区运营方的充分肯定。作为唯一一个成规模推广的景区门票智能终端系统,“智慧票房”的面市让同程的门票服务形成了一个从订票、取票到入园游玩的“闭环”。 因此,此番携程战略投资同程,意图显而易见。据了解,携程的现付门票产品将全部由同程提供,产品的对接最晚会在3个月内实现,但各自的预付产品将独立发展。
“去哪儿”去哪儿
在携程联手同程之前,市场热议的是携程将与“去哪儿”步入蜜月期。但二者对在线旅游市场都报有极大的野心,即便有蜜月期,似乎也不会长久,关系的破裂在所难免。这一进程在双“程”联手后突然加速,直接从口水战升级到了最终的互相杯葛。
2014年5月中旬,携程网高调表态,“去哪儿”只是携程众多商业合作渠道之一,考虑到流量与转化率不如预期,因此主动下架在“去哪儿”渠道销售的门票和度假产品,作为盟友的同程同样将其度假和景点门票产品从“去哪儿”撤出。
对此,“去哪儿”表示是其主动下架携程与同程的相关产品,原因是双“程”产品未加入“去哪儿”的SAAS系统,且与其他供应商存在重复的门票资源。SAAS系统是“去哪儿”自主研发的交易平台,通过该平台,所有发生交易的客户资料都会留存在“去哪儿”,使其拥有对OTA更强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对中小OTA而言,加入SAAS系统可以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流量空间,而对携程、同程和艺龙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提升作用有限,反而有虎口夺食、抢占资源之虑。艺龙也曾因此一度下架在“去哪儿”上的酒店产品,不过最终双方谈妥恢复合作。
在双“程”下架在“去哪儿”的产品后第二天,“去哪儿”的数据显示其门票业务订单量增加9%,交易额增加12%,当周环比订单量增长20%,交易额增长25%。从数据上看,失去双“程”后的“去哪儿”业务量反而保持增长。不过,这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其实要算同为在线门票预订商的“驴妈妈”。因为双“程”联手而倍感压力的“驴妈妈”,可谓因祸得福,成为“去哪儿”门票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不过,从长远来看,面对双“程”联手,“驴妈妈”仍将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而对“去哪儿”而言,未来更是充满各种考验,它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可信的大型OTA作为合作伙伴。为了在门票领域与双“程”抗衡,下一次牵手的,是否会是“去哪儿”与“驴妈妈”?
2014年4月28日,携程网宣布一项重大投资,然而主角不是此前市场热议的“去哪儿”,反而是在2013年跟它火拼的同程网。携程以2.2亿美元战略投资同程,成为同程仅次于管理团队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将自身的景点门票现付业务接入同程网。与此同时,同程宣布将在两年内重启IPO。
一夜之间,双“程”从“对手”突然变成“亲家”,虽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但也属意料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双“程”联手,在线预订旅游市场开启了新的竞争格局。
对手到伙伴 一步之遥
在线旅游市场多年来一直是携程网一家独大,如今算得上它对手的只有“去哪儿”、同程和艺龙。
“去哪儿”把自身定位于在线旅游综合平台,携程网、同程网和艺龙都曾是它的合作伙伴,而背靠着的百度这棵大树,更是为其带来源源不绝的流量。随着“去哪儿”先后推出TTS平台、发力酒店直销,原本可以共存的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
作为行业后来者的同程成立于2004年,早年耕耘于第三方酒店预订,探索多年后,其挖掘出的景点门票在线销售业务,现已成为网站的主打,但也由此引来了霸主携程对景点门票在线销售市场的窥视。跟财大气粗的携程相比,同程一度势单力薄。不过在2014年2月获得来自腾讯等投资者共计5亿元的融资后,腰板挺直的同程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携程眼中的劲敌。
艺龙跟携程同年成立,两者都专注于机票和酒店预订业务,也因此一直生活在携程的阴影之下。2011年5月,腾讯出资8440万美元入股艺龙,获得其16%的股份。
为了抗衡携程,同属腾讯阵营的同程和艺龙在2014年4月高调宣布结成战略伙伴,双方就酒店库存和门票产品达成为期3年的独家合作,而携程则传出与“去哪儿”合作的绯闻。不曾料想,事情出现了反转,最后牵手的成了携程和同程。这一变局,因由何在?
剑指景点门票
作为相对成熟的在线旅游业务,酒店、机票在线预订市场的竞争近几年越发激烈,利润空间逐年减少。相较之下,2013年全国景点门票销售总收入约为1300亿-1400亿元,而在线预订占比仅为2%。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OTA(在线旅游代理商)能在其中占据绝对优势。
双“程”曾在2014年初就此展开了“血腥”的价格战。以定价为288元的某景区门票为例,携程将订票返现从10元调至最高的210元,同程也被迫从返现4元一路上涨至最高200元。一张票面价格288元的门票,在携程订购最低仅为78元,同程则为88元。双程的行为已经相当于倒贴抢客户。
对携程来说,作为行业的霸主,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同程这个小弟蚕食景点门票这块香饽饽。而同程的景点门票业务拥有先发优势,对此市场似乎是志在必得。
由同程旅游自主研发的景区自助售取票终端系统“智慧票房”,已在数百家知名景区正式启用,其在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表现更是获得了一些5A景区运营方的充分肯定。作为唯一一个成规模推广的景区门票智能终端系统,“智慧票房”的面市让同程的门票服务形成了一个从订票、取票到入园游玩的“闭环”。 因此,此番携程战略投资同程,意图显而易见。据了解,携程的现付门票产品将全部由同程提供,产品的对接最晚会在3个月内实现,但各自的预付产品将独立发展。
“去哪儿”去哪儿
在携程联手同程之前,市场热议的是携程将与“去哪儿”步入蜜月期。但二者对在线旅游市场都报有极大的野心,即便有蜜月期,似乎也不会长久,关系的破裂在所难免。这一进程在双“程”联手后突然加速,直接从口水战升级到了最终的互相杯葛。
2014年5月中旬,携程网高调表态,“去哪儿”只是携程众多商业合作渠道之一,考虑到流量与转化率不如预期,因此主动下架在“去哪儿”渠道销售的门票和度假产品,作为盟友的同程同样将其度假和景点门票产品从“去哪儿”撤出。
对此,“去哪儿”表示是其主动下架携程与同程的相关产品,原因是双“程”产品未加入“去哪儿”的SAAS系统,且与其他供应商存在重复的门票资源。SAAS系统是“去哪儿”自主研发的交易平台,通过该平台,所有发生交易的客户资料都会留存在“去哪儿”,使其拥有对OTA更强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对中小OTA而言,加入SAAS系统可以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流量空间,而对携程、同程和艺龙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提升作用有限,反而有虎口夺食、抢占资源之虑。艺龙也曾因此一度下架在“去哪儿”上的酒店产品,不过最终双方谈妥恢复合作。
在双“程”下架在“去哪儿”的产品后第二天,“去哪儿”的数据显示其门票业务订单量增加9%,交易额增加12%,当周环比订单量增长20%,交易额增长25%。从数据上看,失去双“程”后的“去哪儿”业务量反而保持增长。不过,这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其实要算同为在线门票预订商的“驴妈妈”。因为双“程”联手而倍感压力的“驴妈妈”,可谓因祸得福,成为“去哪儿”门票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不过,从长远来看,面对双“程”联手,“驴妈妈”仍将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而对“去哪儿”而言,未来更是充满各种考验,它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可信的大型OTA作为合作伙伴。为了在门票领域与双“程”抗衡,下一次牵手的,是否会是“去哪儿”与“驴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