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由于大多数小学生缺乏合作的经验和集体观念,因而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1.让学生分若干组团团围坐,便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进行。
  2.要不断让学生接触合作学习,逐步树立合作的意识。
  例如,“数一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学生互相数一数,看谁数得好,并对学生说:“老师要奖励数得最完整、最棒的同桌同学一颗合作星。”于是,学生们数得非常认真,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后的每节课,教师都设计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教给合作方法,激发交流愿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合作学习中,我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两种方式。
  1.同桌合作。
  (1)同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学习效果比较好。
  如“比一比”一课,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客厅里有哪些物品以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说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学生便能相对流畅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提高。
  如教学实践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时,让学生数一数果园中苹果、梨一共各有几筐。在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检验自己和同桌是否数对,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得到启发,除了一筐一筐地数,还可以用加法计算。实践表明,同桌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四人小组合作。
  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然后问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同学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人数。这样,全组同学齐心合力,可以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到底喜欢吃哪些水果,从而做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不能只由一人担当,应采用轮流制。在小组讨论后,每天尽量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个
  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发挥。
  
  三、选择最佳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还要研究不同的拼法。对于一般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动手,合作交流,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如教学“估算”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后,可以较完整地归纳叙述,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多机机务准备优化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次序和指派作业设备,达到性能指标最优的目的.首先从单机的机务工作抽象出机务准备流程,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得到具有随机作业时间的多机
Web日志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对Web日志挖掘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Web日志挖掘模式发现及其相关算法的不足,阐述了Web日志挖掘模式发现阶段增量更新
针对兵力需求的动态不确定问题,定性分析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Vensim软件构建兵力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研究兵力需求相关变量间因果关系及需求变化的动态规律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学会解决某类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一、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
现有的网络事件关联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各被管设备感知的大量告警事件全部传送到管理端处理,会带来很多传输与事件管理问题;现有的网络事件关联方法很不成熟,一般只涉及底
我校是多媒体“堂堂用”的试点学校。随着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普遍,积累了大量的课件资源。怎样合理高效地利用课件资源,促进学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我谈谈怎样共享课件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一、恰当选择,服务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教师应“以人为本”。根据班级实际定位教学目标。面对日益丰富的课件资源库,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恰当的课件。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