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小肠梗阻10例早期诊治心得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基层医院没有CT等影像检查,因此常常在肠道坏死后出现典型腹膜炎表现和全身情况严重变化时,才行手术探查。故手术可能切除较长的坏死肠袢,甚至切除的长度足以给患者带来短肠综合征。
  关键词: 绞窄性小肠梗阻;早期诊治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59-01
  本文总结了2008-2013年收治的10例绞窄性小肠梗阻。本组有9例手术时已有典型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加重,术中发现大段肠袢坏死,仅1例手术及时,避免了肠袢的“牺牲”。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基层医院对绞窄性肠梗阻出现肠坏死以前的早期诊断。笔者认为,对于持续性剧烈腹痛超过3~5h伴频繁呕吐的患者,即使当时无腹膜刺激征表现,全身情况好,除了考虑肾绞痛、胆绞痛、肠痉挛外,也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至少应对其生命体征、腹部X线征象以及白细胞计数等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还可利用基层医院的B超来观察其影像特征,条件允许应及时送上级医院做螺旋CT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资料
  1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12~49岁。10例均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均有恶心呕吐,均未出现血性呕吐物及血便,1例发病后3h解稀便两次。余未排气,排便。2例有“阑尾切除手术”史。从发病到初诊时间为2~8h,初诊时所有患者均无腹膜刺激征,无明显腹胀,无腹部包块,无明显移动性浊音,仅2例闻及高调肠鸣音。5例脉搏在100~120次/min,仅2例白细胞增高:11×109/L,15.2×109/L。1例拍腹平片可见液平。仅1例初诊时考虑肠梗阻,余多考虑为胆道蛔虫症、肾绞痛、肠痉挛等,仅1例于发病后6h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因手术较及时,扭转肠袢未发生坏死。余9例均于发病后11~24h手术。此时所有病例有典型腹膜刺激征。3例发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有中毒性休克,术中所见,有病例均出现大段肠袢坏死,坏死肠袢积血或积液。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突发上腹痛4h伴呕吐,稀便两次。无寒战,发热。PE:T 36℃,P 90次/min,BP 98/60mmHg,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固定压痛,无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较活跃,腹透未见异常,WBC 6.5×109/L,N 62%,L 38%,考虑“胆道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收入院,给予对症抗炎治疗。患者腹痛无缓解且阵发加重,入院5h:P 110次/min,BP 98/60mmHg,T 36℃,面色较苍白,腹部较饱满。未见肠形及蠕动波。仍无固定压痛,无明显肌卫,未扪及包块。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急查血常规WBC 13.8×109/L,N 80%。拍腹平片见左上腹少量积气,左中腹大量积气可见2cm长液平面,整个右侧腹呈高密度状,急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未见肝脾破裂,做腹穿抽出不凝全血6ml.患者当时已呈典型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此时已是入院后7h,发病11h,术中见腹腔大量血性渗液,大部分小肠因美克尔窒息缠绕扭转480°,已完全坏死,肠腔内充满血液,切除坏死小肠占全小肠近70%,保留回盲部,术后痊愈出院。
  3 体会
  本组10例中,有7例在发病(期)后11~24h才行手术探查。笔者认为,对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认识不足,不能将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机结合来判断病情,是其根本原因。具体有以下教训值得吸取。
  3.1 术前过度注重将腹膜刺激征作为惟一手术探查指征,以致延误手术时机。绞窄性肠梗阻是指一段肠曲的两端及其系膜血管为同一原因所压迫而形成的闭袢性梗阻。在肠壁内出现渗出、坏死以前,患者表现的腹痛应为内脏痛。其疼痛原因为平滑肌强烈收缩或痉挛,为急性缺血所致。故疼痛剧烈持续或阵发加剧。但内脏痛均无腹肌紧张[1],此时患者表现与肾绞痛、胆绞痛、肠痉挛等十分相似。因此,笔者认为:早期肠绞窄痛与上述疾病所致腹痛的重要区别,在于腹痛持续时间的长短,而不在于腹痛性质和腹部体征。有实验表明:单纯结扎肠系膜静脉(长度2~5天)后3~5h,肠曲呈深紫色,肠壁肥厚,管腔扩大而充满瘀血和血块,腹腔有大量血性渗液[2]。
  3.2 对X线征象缺乏动态观察及深刻理解,仅把某一时刻拍片有无液平面,作为有无肠梗阻的依据。本组7例中初诊时仅1例(发病已8h)拍腹平片有液平,余7例均无液平有不同程度肠腔积气和密度增高现象。因未见液平,未及时考虑到肠梗阻。实验表明: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由于梗阻以上肠腔的内容物不能进入闭袢,闭袢肠曲内主要为液体,气体很少。这是绞窄性小肠梗阻X线所见“假肿瘤”(密度增高)的病理基础[3]。而在梗阻上段肠曲出现明显液平则应在梗阻6h以上。对本组7例X线检查结果做出判断时,未充分考虑上述特征。复习7例的X线表现,均有较典型的“假肿瘤”征象。
  3.3 未能将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患者全身情况结合考虑。缺乏对生命体征严密的动态观察。在绞窄性肠梗阻时,往往静脉先受压迫引起回流障碍,动脉仍向绞窄肠袢继续供血,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动脉在不断将血流向体外。梗阻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休克[1],因此即使初诊时脉搏次数正常,在观察过程中脉搏次数也应呈递增的。肠绞窄时,缺氧使神经功能下降,蠕动波很少或消失。所以早期绞窄性梗阻,肠鸣音可能减少或消失。本组均未对脉搏、血压、肠鸣音变化做严密动态观察,直到患者全身情况严重恶化。本组1例曾做腹穿抽出不凝全血,虽然是穿入肠腔而抽出的肠腔积血,而当时则误认为是腹腔积血,考虑实质脏器破裂,其实肠腔积血时腹腔已有血性渗液,若了解肠绞窄的病理生理变化,也不会因此而认为是腹腔出血。有人发现肠绞窄后3h,血清无机磷即显著增高,在绞窄性肠梗阻发生1h腹腔内肌酸激酶即开始增高[1],有报告,早期绞窄性肠梗阻血清磷酸酯酶A2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而当白细胞数在15000~25000mm3,多核细胞明显增高时,提示有肠绞窄[4]。本组仅1例术前复查白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升高,但已是发病后10h,若能在此之前有白细胞计数的动态观察,则可能为肠绞窄的诊断增添一个支持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绝对不能把血压下降、血性腹水、腹膜刺激征等肠绞窄标志单纯理解为手术探查指征,更不能因为没有上述症状而消极等待,除了注重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外,还应严密动态观察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时手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肠道坏死。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钱礼.腹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3]华积德,马永红.外科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胡彦明.绞窄性肠梗阻诊治进展.腹部外科,2009,22(1):59.
其他文献
关键词:发热,不明原因,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36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61-01  不明原因的发热(FUO)是临床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相关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故难以确诊。1999年我国发热性疾病的研讨会将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呼吸内科应用优质化护理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将8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性分组,每组分为40例患者。一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研究观察的对照组;一组患者采取优质化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对两组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在病情康复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其数据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降压茶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降压茶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10mmHg,且降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幼儿临床护理的特点与对策,为临床幼儿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特点为幼儿疾病种类较多以及护理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差错;共发生护理差错事件33起,以护理缺陷最多,其次是护理差错。结论针对患儿的疾病特点与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采用微泵给药,持续心电监护(心律、心率、血压、呼吸),意识及生化监测,判断疗效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患者心率、血压下降,呼吸波动范围为18--26 次/min,意识逐渐恢复,心电监护记录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或) 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措施,对心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以防止引起不可逆性损害。方法 选取我院30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年龄、药物使用、夜间、生活饮食、病程等有关,其临床症状无典型性。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若不及时发现可造成大脑不可逆性损害,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需注
期刊
摘要:心血管疾病时刻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由该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病人生活的质量。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改进病症的治疗方法无疑是关键的因素,但是有关病症的护理工作仍然不可小觑。本文就目前心内科护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心内科护理改进的方法,以最大发挥护理的作用,保证心内科疾病的有效治疗。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方法;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R85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腹腔镜中间入路路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8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用侧方入路途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间入路途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镇痛时间等一般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清扫淋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