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社会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人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角色愈加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本专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愈加重要。
笔者认为,首先,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体,地区与城乡发展极不平衡,面向社会公众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其中中小企业是吸收本专科毕业生的重要源头,而这些经济和社会部门的岗位职能往往更加需要复合型的职业技能;其次,据教育部的统计,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甚至有多数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需求前景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巨大;第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面向实际、面向职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正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亟需的人才生力军。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例如,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操作人员每年需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新增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新增15万人,但是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必须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
由此来看,职业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带动全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日益体现,我们必须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未来的教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职业教育应当充分适应这种多元的环境。
首先,学生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这就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实践经历和社会经验存在着多样性,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不能过于单一化,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制订不同的职业规划。其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实要求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岗位变化速度加快,技能更新与提升的需求迫切,必须形成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体系,才可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保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职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建立健全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制度,满足对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对象复杂化的要求。
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状态来看,产生了不少有意义的办学模式,例如“校企双向介入”、“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总结、推广这些办学经验,则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职教新理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时时刻刻都在冲击着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量新兴岗位与职业技能的涌现,也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因此,让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是不现实的;同时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的修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此提倡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鲍维尔曾说:“生产力最强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劳动力训练有素而且机动灵活,拥有丰富的技能,不同技能搭配得很好,而且要求职工终身不断地提高其技能。”
笔者认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功能,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不断寻找新的办学路径,为职业技能的更新与提升做好准备。
就业问题是今后职业教育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且职业学校不应当仅仅教授学生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还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特别是职业道德修养。然而,从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软件、硬件设施来看,要想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仅凭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即便日后具备了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的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就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产学研相结合、校企结合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来完成,而不能仅凭模拟等方式来进行,应该让学生们到生产第一线去了解、体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在高校开展职业教育
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无法实现一次就业,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其中虽然有人才供需矛盾,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后,又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一些实际的应用技能。
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回炉”深造等现象说明我国的教育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大学生失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学生缺乏社会需要的操作技能,在择业时又“高不成低不就”,空有一身的知识,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基本分为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笔者认为,在这些高等院校中,除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保持一定的学术性研究,不断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外,一般的大学,尤其是地方院校不要盲目地追求“升格”,应尽量向教学型、职业型偏移,在自身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引进一些职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技能训练。如今,部分大专院校已经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训练营、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各项服务。实践证明,这些工作能帮助大学生及早了解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同时,普通高校有着一般职业学院所没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号召力,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功能,已由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研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其次,高校的科技园、孵化中心、创业中心等还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自身科技园的优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第三,在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普通本科学校及其二级独立学院发展比较好的学校,可以尝试创办一些面向高职毕业生的学制较短的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的本科层次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七的召开,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发展道路上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政策上支持,财政上支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强的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水平熟练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人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角色愈加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本专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愈加重要。
笔者认为,首先,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体,地区与城乡发展极不平衡,面向社会公众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其中中小企业是吸收本专科毕业生的重要源头,而这些经济和社会部门的岗位职能往往更加需要复合型的职业技能;其次,据教育部的统计,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甚至有多数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需求前景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巨大;第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面向实际、面向职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正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亟需的人才生力军。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例如,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操作人员每年需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新增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新增15万人,但是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必须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
由此来看,职业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带动全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日益体现,我们必须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未来的教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职业教育应当充分适应这种多元的环境。
首先,学生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这就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实践经历和社会经验存在着多样性,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不能过于单一化,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制订不同的职业规划。其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实要求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岗位变化速度加快,技能更新与提升的需求迫切,必须形成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体系,才可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保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职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建立健全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制度,满足对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对象复杂化的要求。
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状态来看,产生了不少有意义的办学模式,例如“校企双向介入”、“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总结、推广这些办学经验,则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职教新理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时时刻刻都在冲击着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量新兴岗位与职业技能的涌现,也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因此,让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是不现实的;同时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的修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此提倡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鲍维尔曾说:“生产力最强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劳动力训练有素而且机动灵活,拥有丰富的技能,不同技能搭配得很好,而且要求职工终身不断地提高其技能。”
笔者认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功能,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不断寻找新的办学路径,为职业技能的更新与提升做好准备。
就业问题是今后职业教育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且职业学校不应当仅仅教授学生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还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特别是职业道德修养。然而,从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软件、硬件设施来看,要想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仅凭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即便日后具备了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的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就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产学研相结合、校企结合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来完成,而不能仅凭模拟等方式来进行,应该让学生们到生产第一线去了解、体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在高校开展职业教育
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无法实现一次就业,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其中虽然有人才供需矛盾,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后,又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一些实际的应用技能。
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回炉”深造等现象说明我国的教育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大学生失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学生缺乏社会需要的操作技能,在择业时又“高不成低不就”,空有一身的知识,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基本分为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笔者认为,在这些高等院校中,除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保持一定的学术性研究,不断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外,一般的大学,尤其是地方院校不要盲目地追求“升格”,应尽量向教学型、职业型偏移,在自身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引进一些职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技能训练。如今,部分大专院校已经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训练营、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各项服务。实践证明,这些工作能帮助大学生及早了解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同时,普通高校有着一般职业学院所没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号召力,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功能,已由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研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其次,高校的科技园、孵化中心、创业中心等还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自身科技园的优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第三,在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普通本科学校及其二级独立学院发展比较好的学校,可以尝试创办一些面向高职毕业生的学制较短的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的本科层次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七的召开,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发展道路上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政策上支持,财政上支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强的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水平熟练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