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做的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的和女的是一对恋人。一次,男的问女的说:“假如到了世界末日,地球上只剩下咱们两个人,你猜我最想做的是什么?”
  女的红了脸,低头不语。
  男的追问。女的这才羞答答地说:“是做……做……”
  “做什么呀?”男的一脸坏笑。
  “你坏,你坏!”女的佯怒,举起粉拳敲男人背。
  男的却一本正经地说:“你可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真到了世界末日,我最想做的就是在我死之前,怎样才能让你好好地活下去!”
其他文献
声音  段作文:咋就不能体面地生活  像我们这些在外面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打工仔,很能感受小说《我们的生活一塌糊涂》的无奈。我常常想,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工作难找,工资难讨,甭提双休社保,单暂住证就让人吃尽了苦头。后来有了孙志刚事件,再后来有了富士康跳楼事件,外来工生存环境的每一个小小的改善,几乎都是有名或无名的打工仔用血汗换来的。当年的民工,绝大多数是为了养家糊口才出来打拼的。沿海能有今天的景象,
期刊
食物染发健康无害    柠檬染发变色效果为红色。柠檬中含有果酸,果酸有漂白作用,但对头发和头皮的刺激很小,能温和脱色。染发步骤:根据自身头发的长短用多个柠檬榨汁,并把汁液均匀涂在头发上;涂抹好后,在阳光照射下自然干透,再涂一遍,并反复4~5次。然后用毛巾浸满剩余汁液包裹头发30分钟。最好连续2~3天涂染。  啤酒染发变色效果为黄色。啤酒有使头发柔软和减少头皮屑的功效,还有防脱发的功效,染发效果自然
期刊
时间正像一个过滤器,将一些往昔的情景慢慢地过滤掉。于是尽管这些年走过的路,经过的事不计其数,遇见的、认识的人数以千计,可是被时间这么一过滤,在记忆的储存库里便也只剩下一些点滴的片段,供自己在某个梦醒后的午夜或者某个安静的黄昏,悄悄地捡拾起来,再次体验回味这前尘往事的甜与苦,乐与痛。  当然,这样的体验与回味,依然离不开时间的指引与穿梭。就像现在,一串时间相连的往事正走进来,清晰明朗。    200
期刊
在我从小的印象中,谢伯就是一个人生活。偶尔听谢家村茶余饭后说起有关谢伯的事情:有人说他是孤儿,流浪到谢家村的;也有人说他原本就是谢家村人,只是家很穷,养不起,被家人抛弃的。然而,不管村里如何传说,在我的印象里,谢伯是个好善乐施的大好人,村里谁家需要帮忙,只要经过门前吆喝一声,谢伯就会哎的应一声跟着走了。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帮衬农活儿,谢伯都是尽心尽力,就好像忙自家的活儿一样。他不图别人给多少钱,给
期刊
三年前,我在深圳罗湖批发市场某文具档口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每天骑着单车给市内各个文具零售店送货。年轻的老板娘看了我的身份证后,拿了一张表格让我填好,就叫我第二天去报到。她说工作地点在南山分店,到时候会有人送我过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准时赶到档口,只见那里早已停了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司机是个又高又壮的中年男人。他帮我把行李提上车就招呼我坐上去,然后开车向南山方向赶去。  车上就我们俩,路上,他
期刊
一个美丽的上午,天空晴朗无比,可是,一个农夫醉醺醺地坐在家门口,失魂落魄。  一个过路人好奇地上前问道:“老乡,今天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享受,反而在这里喝闷酒啊?”  农夫回答:“唉,一些事情,你永远无法解释。”  过路人:“发生什么不幸了?”  农夫:“今天我在挤牛奶,刚好挤了一桶,奶牛用左脚把桶踢翻了。”  过路人:“是挺倒霉的,但不就是一桶牛奶吗?”  农夫:“我用绳子把牛的左腿绑在了柱子
期刊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  这些简单而富有真理的语句  曾经以多么豪迈的声音响彻世界  而今,我们却很少听到    世界上最壮观的人口迁徙在中国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26亿  我们是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外来务工人员逐步融入城市  成为新市民、新工人  讨薪、医保、子女教育、维权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我们的业余生活和情感表现  尚未进入大众的视野    新一代的
期刊
一  黄柏是山底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性情温和,但凡有麻烦事情找上门,不论自己有理无理,一概点头,从不与人争论。他说一个人过日子,就像水里那浮萍,来点暴风雨什么的,颠簸颠簸也就过去了,犯不着跟谁计较。可他家那头大水牛不这么想,它自小脾气烈,看哪只牛不顺眼就要奔过去干架。别家的牛见着它都躲得远远的。后来跟邻村一头霸王牛耍着玩时弄折了一只角,大家就送给它一个外号:独角龙。  黄柏无亲无故,就只有这么一
期刊
早上5点40分,工友们匆匆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  “这是什么牙膏呀?没有一点泡泡,味道怪怪的,好像是……”只闻一室友惊呼。  “我的鞋油!”另一室友惊醒般大叫。  “啊……”
期刊
那年高考落榜,给十九岁的我重重一击。我已经长大了,不愿意再复读,榨父母的血汗,只得先到省城一家厨师学校培训了三个月,然后一个人到南方找碗饭吃。在表哥的出租屋安顿下来,有位老乡牵线搭桥,我到附近工业区的一家快餐店临时做帮工。店里惟一的厨师老王回乡探亲了,老板跟我说定,我最多做一个月就得走人。快餐店的客源是周围工厂的工人,利润微薄,等老王回来了,他可不敢多请帮手。  别笑话,我从小喜欢做吃的,那种大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