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畸形菇常见种类与防治
吕纪增
1.地雷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故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解决办法:选取优质腐殖土,最好使用草炭土,可按比例掺入一定量的腐熟牛粪或麦糠等;在取土、晒土过程中,应予过筛,使土粒大多保持与小麦粒大小相当。最大的可有玉米粒的1/2左右。并伴有部分土粒;覆土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有条件的可先覆一层厚1~1.5厘米的粗土。后覆细土。并注意保持均匀的含水量。
2.空心菇。是由于覆土层含水不足,或基料含水偏低,使菇体对维持正常生长的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除解决覆土层含水问题外,适当的棚湿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般可调控在85%~90%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均不利。
3.大屁股菇。形成的原因是棚温骤升骤降,温差幅度大,或受冷、热空气袭击,菌盖菌柄生长不平衡;或因棚湿过低,而覆土层含水适宜等原因,均可发生大屁股菇。此外,某些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该种畸形菇的发生。
4.硬开伞。形成的原因是菇室昼夜温差超过10%,或遇冷空气袭击造成的硬开伞。出菇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湿度过低以及子实体生长快而柄细盖薄等,均会造成早开伞。防止方法是在温度聚变时房外加盖帐帘,保持室内温湿度的基本稳定。
5.红根。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培养料偏酸以及追施糖料过多、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形成红根。应注意使覆土的含水量保持在22%~25%。避开高温时喷水。追肥要适当,糖分要适量。如发现红根,可适当喷些石灰清水。
6.水锈斑。在蘑菇多次喷水后,要求打开门窗0.5~1小时通风换气。否则,菇房内湿度过大,就会使蘑菇表面滞留小水滴,时间稍长形成铁锈色斑点。
此外,某些药物、油类物质及气体如农村常用的柴油,食用菌上常用的敌敌畏,加温火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导致其他若干种畸形菇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以免生产受损。
双孢菇“四水”及其作用
钟立亭
双孢菇生产中,自覆土后直到出菇,除常规管理外,正确掌握并应用下述四个用水要点。对于确保菌丝数量及菌丝活力、确保现蕾数量及现营一致、确保子实体健康生长及其商品质量等,均具重要作用。
1.“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丝冒出,说明菌丝已发至料底并在土层内已充分发好,已具备了结菇能力,此时应适时喷压菌水。方法是:加大通风,使大风吹进菇棚,使土面菌丝倒伏;并根据土层发菌情况掌握喷水量。一般每平方料面掌握1千克左右。分为早晚各一次进行。达到使土层厚度的1/2洇透水的目的即可。喷水后。菌丝不再钻出土面,并结合强通风,使顶层约0.5厘米厚度土面失水、略有发白现象,菌丝在该厚度以下的土层内横向生长、连结,并达到生理成熟。向生殖生长方向过渡。
2.“结菇水”要重喷。结菇水在压菌水3天后喷施。根据基料含水及土层含水状况,按每平方3千克左右用量分4次喷入,直到覆土层湿透水但无下渗水为准。土层未湿透,说明水量不足,土层有水渗入基料,说明用水过多,可能会对以后的出菇发生不利影响。喷结菇水时。应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2~3天后可见有小菇蕾现出。
3.“出菇水”要足量。出菇水的用水量与喷洒方法与结菇水相仿。此时已有菇蕾现出,注意水温要尽量与棚温相仿。不可使温差过大;并且,有菇营的地方应多次、少喷,总量要足,但仍应注意土层中不要有水渗入基料,这一点非常重要。
4.“维持水”要经常。与保持菇棚湿度相结合。每天应根据诸如温度、通风等情况掌握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覆土面基本湿润,但在通风孔处、近门口处有发白现象,这均属正常。随着子实体的不断长大,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也应不断增加,至菌盖直径1厘米时,可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索溶液,10月份每天喷一遍,10月中旬以后,可间隔一天喷一遍,并根据棚内湿度向子实体喷水。
吕纪增
1.地雷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故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解决办法:选取优质腐殖土,最好使用草炭土,可按比例掺入一定量的腐熟牛粪或麦糠等;在取土、晒土过程中,应予过筛,使土粒大多保持与小麦粒大小相当。最大的可有玉米粒的1/2左右。并伴有部分土粒;覆土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有条件的可先覆一层厚1~1.5厘米的粗土。后覆细土。并注意保持均匀的含水量。
2.空心菇。是由于覆土层含水不足,或基料含水偏低,使菇体对维持正常生长的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除解决覆土层含水问题外,适当的棚湿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般可调控在85%~90%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均不利。
3.大屁股菇。形成的原因是棚温骤升骤降,温差幅度大,或受冷、热空气袭击,菌盖菌柄生长不平衡;或因棚湿过低,而覆土层含水适宜等原因,均可发生大屁股菇。此外,某些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该种畸形菇的发生。
4.硬开伞。形成的原因是菇室昼夜温差超过10%,或遇冷空气袭击造成的硬开伞。出菇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湿度过低以及子实体生长快而柄细盖薄等,均会造成早开伞。防止方法是在温度聚变时房外加盖帐帘,保持室内温湿度的基本稳定。
5.红根。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培养料偏酸以及追施糖料过多、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形成红根。应注意使覆土的含水量保持在22%~25%。避开高温时喷水。追肥要适当,糖分要适量。如发现红根,可适当喷些石灰清水。
6.水锈斑。在蘑菇多次喷水后,要求打开门窗0.5~1小时通风换气。否则,菇房内湿度过大,就会使蘑菇表面滞留小水滴,时间稍长形成铁锈色斑点。
此外,某些药物、油类物质及气体如农村常用的柴油,食用菌上常用的敌敌畏,加温火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导致其他若干种畸形菇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以免生产受损。
双孢菇“四水”及其作用
钟立亭
双孢菇生产中,自覆土后直到出菇,除常规管理外,正确掌握并应用下述四个用水要点。对于确保菌丝数量及菌丝活力、确保现蕾数量及现营一致、确保子实体健康生长及其商品质量等,均具重要作用。
1.“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丝冒出,说明菌丝已发至料底并在土层内已充分发好,已具备了结菇能力,此时应适时喷压菌水。方法是:加大通风,使大风吹进菇棚,使土面菌丝倒伏;并根据土层发菌情况掌握喷水量。一般每平方料面掌握1千克左右。分为早晚各一次进行。达到使土层厚度的1/2洇透水的目的即可。喷水后。菌丝不再钻出土面,并结合强通风,使顶层约0.5厘米厚度土面失水、略有发白现象,菌丝在该厚度以下的土层内横向生长、连结,并达到生理成熟。向生殖生长方向过渡。
2.“结菇水”要重喷。结菇水在压菌水3天后喷施。根据基料含水及土层含水状况,按每平方3千克左右用量分4次喷入,直到覆土层湿透水但无下渗水为准。土层未湿透,说明水量不足,土层有水渗入基料,说明用水过多,可能会对以后的出菇发生不利影响。喷结菇水时。应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2~3天后可见有小菇蕾现出。
3.“出菇水”要足量。出菇水的用水量与喷洒方法与结菇水相仿。此时已有菇蕾现出,注意水温要尽量与棚温相仿。不可使温差过大;并且,有菇营的地方应多次、少喷,总量要足,但仍应注意土层中不要有水渗入基料,这一点非常重要。
4.“维持水”要经常。与保持菇棚湿度相结合。每天应根据诸如温度、通风等情况掌握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覆土面基本湿润,但在通风孔处、近门口处有发白现象,这均属正常。随着子实体的不断长大,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也应不断增加,至菌盖直径1厘米时,可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索溶液,10月份每天喷一遍,10月中旬以后,可间隔一天喷一遍,并根据棚内湿度向子实体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