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堪益世 翰墨竟飘香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其书法造诣很高,自成一格,晚年驻锡闽南晋江讲学弘法,遗留不少的书法作品,这是研究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弘一法师;闽南晋江;禅院书作
  弘一法师(1880—1942),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是中国20世纪初一位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思想家、革新家和教育家。他擅长书画篆刻,工于诗词。弘一法师的书法造诣很高,自成一格。1928年来闽南,1942年圆寂于泉州。在闽南十余年间,弘一法师常往来于晋江草庵、福林寺等禅寺,在晋江留下不少珍贵的墨宝。
  1 草庵悯世嵌碑联
  1933年冬至1934年2月,弘一法师应晋江草庵寺主持广空法师之邀,到草庵度岁,为草庵撰写两幅楹联。其一是“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图1);上款书“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仲冬草庵题句以志遗念”,下款为“晋水无尽藏院沙门演音时年五十又四”。对联书于1933年冬,为两方木质条屏,尺寸为177厘米×17厘米,系弘一法师亲自镌刻,悬挂于摩崖石刻摩尼造像两侧。弘一法师借草庵和龙泉书院十八士子拜师成名的典故入联,对草庵历史内涵给予深刻演绎。其二是:“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图2);下款书“岁次甲戌正月,沙门一音撰并书”。联文借典白居易《晚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诗句“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作品充分表达大师仁人善心、救苦济世的情怀,凸显作品新意。联书于1934年正月镌刻于草庵入门门柱上。
  在草庵东壁,嵌有弘一法师撰并书《重兴草庵碑》黑页岩碑一方(图3),碑规格73厘米×26厘米。文曰:“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有龙泉岩,其地幽胜。尔时十八硕儒,读书其间,后悉登进,位跻贵显。殿供石佛,昔为岩壁,常现金容。因依其形,凿造石像。余题句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盖其事也。胜清御宇,寝以零落。昔日金刹,鞠为茂草。中华建业十二载,瑞意、广空上人,伤其废圮,发意重兴。绵历岁时,营治堂宇。壬申十月,复建意空楼三楹。虽未循复旧观,亦可粗具规范。余于癸戊之际,岁暮春首,辄居意空,淹留累月。夙缘有在,盖非偶然。乃为记述,垂示来叶焉。”上款书“惠安瑞集岩大华严寺沙门演音撰并书”,下款书“于时二十七年岁次析木”。弘一法师的题刻与草庵及摩尼造像相互辉映,丰富了这个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文化内涵。
  2 水心布道得三昧
  1938年秋,弘一法师自漳州弘法回泉州,途经安平桥,住水心亭澄渟院,为安海民众讲经,弘一法师为“澄淳院”题写匾额楹联,石门楹联是“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图4);上款“民国丁亥仲冬沙门一音题”,下款“安平诸董事僧性学观严募建”。其还为澄淳院书写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下款为“净善老法师朗鉴一音”。1938年,瑞今法师主持龙江禅寺修缮,内刻名家楹联数十幅,其中有两幅是弘一大师所题:其一是“教化无量众生海,安住一切三昧门”;其二是“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题款皆为“华严经集句戊寅冬沙门一音”。
  3 福林二度清凉界
  1941年5月17日至1942年4月5日,弘一法师应住持传贯法师之请,驻锡晋江檀林福林寺(茀林寺),期间计十个月又二十八日,在这里他完成了《律钞宗要随讲别录》《晚晴集》《药师经析疑》等集。此时,弘一法师年届耳顺,他在福林寺撰写的门联,至今仍让香客与游者津津乐道。
  1941年,弘一法师到福林寺结夏安居,该年腊月,又到福林寺度岁,他在福林寺讲经弘法,弘一法师为福林寺题“清凉园”“离垢地”二匾(图5、图6),同时撰并书有“福林”二字的楹联两幅。其一,福林寺左侧是一座空间狭小的花园—清凉园,弘一法师为之撰写了一幅门联“福德因缘一一殊胜,林园花木欣欣向荣”,并署上下款,上款署“龙集辛巳结夏安居茀林禅苑尊瞻堂”,下款署“释一音操句并书”(图7)。传贯法师见此联,深觉其意深奥,将“清凉园”联句勒于石条门柱之上。他在福林寺书写的题款常用“茀林”两字,“茀”通“福”,如《诗·大雅·春阿》中有“茀禄尔康矣”。由此联,或许我们便可窥视弘一法师此时的心理世界:他感受到了清凉的林荫,品触到心灵开脱后的欣喜与自在。或许这是“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之意境,也是“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身心无垢乐如何”之写照吧!作为常人“不入此界,难得此境”,无法品尝这美妙、宁和、清净的人生滋味。然而,弘一法师以自身对人、对生活的态度,用特殊的视角来观察感受人性的光明面,在别人不堪其忧、不能忍受之时,他却乐在其中,无上清凉,人性修养达到这一超凡境界,实为难得。
  福林寺右侧的功德堂乃纪念往生圣僧之地。弘一法师常常来到功德堂诵经膜拜,瞻仰圣僧之遗像牌位,每每到此,无不油然而生离垢之感。他为功德堂拟就了匾额“离垢地”,表达其追求普度众生得离苦与秉持晚节的决心信念,并撰联曰“胜福无边岂唯人天福,檀林安立是谓功德林”,上款署“于时后三十年岁集鹑尾秋仲操句并书”,下款署“晋水南山律苑沙门一音”(图8)。其时,是农历1941年8月,此时弘一法师年已61岁,离他圆寂光景不长,真可以说已到“老圃秋淡”之时。然而他的“黄花晚节”依然不变,他所追求的是普度一切众生,备受大苦,即“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弘一法师一生为弘法而生,完成了其内外清净、功德圆满的人生理想,达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境界,真可谓“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
  此联也被传贯法师请惠安石匠勒于门柱上。至今,不知有多少僧侣、香客到此观赏这些书法艺术和佳联妙句,其又置身于庄严的清净寺宇,确能让人产生离垢之想、清凉之感啊!自此之后,欣赏传诵者络绎不绝,也为福林寺庙留下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观。
  弘一法师年届耳顺时,这时他的书法表现出平淡、恬静、冲逸之致,其用笔圆润,结体瘦长,章法疏阔,毫无纵横奇崛之气和剑拔弩张之势。几十年佛学的修养使弘一法师一改前期的雄强书风,渐趋平淡,也奠定了大师的最终书法风格,有人称之为“弘一体”。
  4 杖锡闽南翰墨香
  弘一法师以翰墨广结善缘,普传佛法,普度众生,因此,地方多有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遗墨。池店李昭璜故居是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门的“龙凤传芳”匾额,以及“九九溪涵千顷绿,重重山衬五峰青”楹联和“狮拱堂前山挺秀,凤迎池畔水回光”楹联,乃是出自弘一法师书作。
  东石蔡敦福故居大门刻有弘一法师题写对联,分别为“发心求正觉,念宅济群生”“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无上慧堅固,功德庄华严”“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此是诸佛甚深行处,皆以大乘而安立之”。门廊诗匾镌刻着弘一法师题的佛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有“身见重者,宜苦行消之;贪爱强者,宜苦境练之;人我山高者,宜逆缘挫之”,下款题“明蒲益大师警训,己卯一音时年六十”。
  弘一法师博学多才,讲经弘法,很受地方善信和村民的欢迎,求字者络绎不绝。他曾对叶青眼居士说:“余字即是法,居士不必过于分别。”弘一法师在闽南寺庙走过之处,广结善缘,周边村落遗留书法作品者甚多。这些书法和资料记述着弘一法师生活和弘法的点点滴滴,也是我们研究弘一法师的重要资料。
  5 结语
  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艺术臻于炉火纯青境界,自成一种冰肌玉骨,具有超脱自然的风格。其意境空灵,书法脱俗,佛学思想与书法艺术已臻于完美的统一。其书法给人一种宁静空灵之美,展现了一个大彻大悟、心安神定、超尘脱俗的佛陀世界。
  本文通过对弘一法师在闽南晋江书作的梳理和回顾,发现这些书作似乎是对其后半生心路历程的一种解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世风日下,禅定修行,于昔于今,必是苦行僧,我佛所宗,妙法莲花。其晚年驻锡晋江,书法艺术臻于超凡脱俗的境界,遗留有数量不少的书法作品,这是弘一法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摘 要:洛阳市宜阳县赵堡镇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是豫西地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被人称为“小延安”,人们也叫它“红赵堡”。近年来伊洛区抗日根据地部分遗址得到复原,本该得到足够重视的红色文化建设却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辐射半径小,对周边群众的影响力不够,有时甚至无人拜访。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说迫在眉睫,文章就这些问题做一简单探索,以更好地服务纪念馆的建设。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浙江湖州、杭州、绍兴出土的两晋时期纪年砖的“纪年”所指。首先梳理该地区纪年砖的材料、主要来源(砖文的著录、考古简报与实地走访),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关于“纪年”的说法,并结合对目前材料的分析、文献的梳理,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想、当地墓砖的烧造情况,探讨纪年砖的“纪年”问题。  关键词:墓砖;纪年砖:浙江  砖是从古至今运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夏代。①在战国后期,空心砖首先被
期刊
摘 要:名人故居纪念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别,从起步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故居纪念馆除了存在场馆面积小、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等固有的、难以改变的客观局限性因素以外,还有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文物史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职能的转变等因素,原来的陈列内容已经与人们的认知需求和审美趣味逐渐脱节,陈列内容的提升工作亟须提上议程。文章结合陈胜元故居开展的展陈改造提升工作,探讨新时期
期刊
摘 要:人物纪念馆若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才能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进一步向前发展。无论是在为社会服务还是争取社会支持等方面,人物纪念馆都要主动融入社会洪流中,并积极展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现代社会里,那种“万事不求人,坐等客上门”的想法很难推动纪念馆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人物纪念馆;发展;社会支持  人物纪念馆是出于公共教育目的而对优秀人物的事迹进行搜集、整理、保管、研
期刊
摘 要:囊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最早的包装装潢工艺品。文章主要探究囊匣的出现、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囊匣的作用。  关键词:囊匣;文物包装无酸纸;发展  囊匣又称为“锦匣”“锦盒”“罩类”“书套”等,覆盖面很广,是我国最早的包装装潢工艺之一。“囊”意为口袋,“匣”多指方形外盒,囊和匣一内一外、一软一硬。锦匣是囊匣中具有千年历史的皇家用品,制作工艺精良、考究,形式富丽、华贵,在囊匣包装中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质量也随之有所提高,因此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别注重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探索。其中博物馆是社会群众了解历史文化、发展背景的最佳渠道。针对这一情况,博物馆中工作人员在做藏品陈列展览时,要确保其具有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特点,才能使得人们到博物馆参观时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到藏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等内容。以做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英译展览文本,是对外传递信息的桥梁,对介绍馆藏文物及其历史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文本为例,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对展览文本中的冗余信息、专有名词、华丽辞藻及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如何灵活运用省译和增译策略,提高展览英译文本的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转播。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文本
期刊
摘 要:海南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明代时从广西等地陆续迁来海南岛,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黎、汉等民族共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海南岛的开发和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海南苗族的蜡染、织绣工艺历史悠久,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海南岛;苗族;蜡染织绣  海南苗族是海南
期刊
摘 要:“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对于当下和未来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研究,“发挥好国博在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方面的独特作用”,率先做出了探索和实践。进而,使“智慧国博”建设和博物馆专业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文物;藏品;数据;三维数字化;3D扫描  1 概述  3D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几乎各行各业到
期刊
摘 要:2020年6月至7月的南方强降雨造成全国5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灾后重建工作对灾区人民群众的心灵慰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彩虹桥文物保护工作为例,对灾后文物重建工作进行思考,阐述了婺源县彩虹桥文物受损及计划修复情况,进而提出了灾后文物重建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以期对灾后文物重建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彩虹桥;文物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