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利用固相萃取富集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柱实现分离、紫外检测器定量检测的方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1~10.0 mg/L浓度范围内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 9和0.999 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0.5%和1.0%~3.7%,检出限分别为0.003和0.010 μg/L。[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检出限低等优点,适用于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
  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甲萘威;阿特拉津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97-02
  甲萘威,又名西维因,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第1个大量生产的品种,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能抑制害虫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使其致死。莠去津,也叫阿特拉津,是一种广谱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枯死,可防除多种1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的测定被列入地表水环境质量80个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限值分别为0.050和0.003 mg/L。
  目前,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大多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测定甲萘威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法等。测定阿特拉津的方法主要有酶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甲萘威受热易分解,采用气相色谱或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时稳定性较差,而液相色谱在分析热不稳定性物质时具有明显优势。笔者采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技术同时测定了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含量,以期为同时测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Waters公司), 色谱柱[Waters PAH C18 (4.6 mm×150.0 mm,5 μm,Worters公司)],紫外检测器(Waters 2489,Waters公司); AutoTrace280型固相萃取仪(Dionex公司),CNWBOND LCC18(1 g/6 ml)固相萃取柱(CNW Technologles GmbH公司); TurboVap Ⅱ氮吹浓缩仪(Biotage公司);有机相针式滤器(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规格为13 mm,孔径为0.45 μm。
  1.1.2
  试剂。甲醇:色谱纯级。二氯甲烷:色谱纯级。去离子水:超纯水仪制备。标准样品储备溶液:甲萘威标样(100 mg/L)、阿特拉津标样(100 mg/L),均溶于甲醇。4 ℃冰箱中避光保存。
  1.2方法
  1.2.1
  样品采集与保存。水样的采集方法参照GB/T 5750.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农药指标》。水样应充满磨口玻璃瓶,滴加磷酸(ρ20=1.69 g/ml)调节水样的pH为3。采样后尽快分析,否则应在4 ℃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7 d。
  1.2.2
  样品预处理。取水样500 ml,经0.45 μm滤膜减压过滤。滤液过C18固相萃取柱。C18固相萃取柱用前先以10 ml二氯甲烷、10 ml甲醇和10 ml去离子水活化,然后将水样以10 ml/min的流速流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浓缩。上样完毕后,用氮气吹干固相萃取柱,再用10 ml二氯甲烷以2 ml/min的流速将固相萃取柱中的组分洗脱,洗脱液收集于浓缩瓶中,用氮吹浓缩仪吹干,用甲醇定容至1.0 ml,经针式滤器过滤保存待测。
  1.2.3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流动相为水-甲醇(40∶60,V/V),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0 μl,色谱柱温为35 ℃,紫外检测波长为222 nm,外标法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分别将上样速率设置为2、5、8、10、15 ml/min,在“1.2.3”条件下测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回收率,考察固相萃取中的上样速率对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的影响,平行测定2次。
  由表1可知,相同上样速率条件下,高质量浓度混合标准溶液的回收率要明显高于低质量浓度标准溶液。这是由于水样在经过0.45 μm微孔滤膜减压过滤以及固相萃取过程中,目标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所致。
  对比同一质量浓度、不同上样速率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可见随着上样速率的增加,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有所下降。其中上样速率在2~10 ml/min时,回收率的变化并不显著。当上样速率超过10 ml/min后,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明显降低。这是由于上样速率增加后,目标化合物与固相萃取柱的接触时间变短,固相萃取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富集效果不充分所致。而随着上样速率降低,固相萃取所需的时间必然增加。综合考虑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以及样品处理的时间效率,在实际分析中上样速率设为10 ml/min。
  2.2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分别将甲醇-水体系和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进行试验,甲萘威和阿特拉津都可以达到基线分离。考虑到乙腈作为流动相成本高、毒性强,故选择甲醇-水体系作为流动相。
  分别考察20、30和40 ℃柱温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度洗脱时,在20~40 ℃范围内柱温对峰形和峰面积影响较小。为了减小柱温的波动,柱温设定值要高于环境温度5 ℃以上,故柱温设定为35 ℃。
  2.3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配制10.0 mg/L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混合标准使用液,按“1.2.3”液相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由图1可知,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00和3.54 min,两物质可实现基线分离。
  分别配制0.1、0.2、0.5、1.0、5.0和10.0 mg/L的混合标准使用液,按“1.2.3”液相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甲萘威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211 447.1X+4 193.0,相关系数:r=0.999 9;阿特拉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00 150.7X-2 141.7,相关系数:r=0.999 0。标准曲线和相关系数均能满足试验要求。
  2.4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
  对0.3和8.0 mg/L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按“1.2.3”条件平行测定5次。由表2可知,该方法测定甲萘威的相对误差为0.7%~4.3%,RSD为0.3%~0.5%;阿特拉津的相对误差为1.0%~3.7%,RSD为0.3%~0.9%,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很高,可以满足分析要求。
  2.5方法的检出限
  采用标准偏差法对样品进行7次平行测定,计算其标准偏差(s),然后通过标准偏差计算获得方法检出限,连续分析7个实验室空白加标样品,方法检出限按下式计算:MDL=st(n-1.0.99)。式中,t(n-1.0.99)为置信度为99%、自由度为n-1时的t值;n为重复分析的样品数(样品数为7,在99%的置信度时t6,0.99=3.143)。
  试验对标准曲线最低点,浓度为0.1 mg/L的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计算甲萘威和阿特拉津7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500和1.600 μg/L,得到2个目标物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570和5.030 μg/L。预处理水样体积为500 ml,经固相萃取洗脱浓缩后体积为1 ml,萃取比例为500∶1。因此,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3和0.010 μg/L(表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限值分别为0.050和0.003 mg/L。由此可见,该方法的检出限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限值,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2.6 实际水样的测定
  采用该研究方法测定江阴市饮用水源地肖山湾以及瓶装娃哈哈纯净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含量。结果表明,2个实际水样中均未检出甲萘威和阿特拉津。
  3 结论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甲萘
  威和阿特拉津,操作方法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方法检出限等均能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
  许锋,周弛,郭晋君,等.高效液相方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的阿特拉津和甲萘威[J].干旱环境监测,2011,25(4):198-202.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 张平奇,杨丽莉,雷天学,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甲萘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5):52-53.
  [4] 戴秀丽,周怡.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甲萘威[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4):32-34.
  [5] 李娟,赵永刚,丁曦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1):27-28.
  [6] 邓安平,MILAN F.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阿特拉津[J].分析化学,1998,26(1):29-33.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8] 任晋,蒋可,徐晓白.土壤中莠去津及其降解产物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J].色谱,2004,22(2):147-1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了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有机肥产品ZH2在菜心上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单施复合肥(处理①)、单施有机肥ZH2(处理②)、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处理③)3种施肥模式,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同等养分条件下,3种施肥模式在菜心农艺性状和产量上的表现均在0.01水平显著优于不施肥模式,而有机肥ZH2+复合肥配施
期刊
摘要  [目的]为探索沙壤土植烟地区较适宜的施肥方法。[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砂壤土的烤烟K326品种进行了不同有机无机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高烟叶厚度、叶面密度和填充值,提升烟叶的外观品质,其中烟叶长度和油分提升尤为明显;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钾元素和氯元素含量,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有机肥的施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烟叶总糖、还原糖的含量,有利于提高
期刊
摘要野葛是一类重要的中草药,其根茎中含有葛根素、大豆甙元等异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肌、保护缺血缺氧组织、抗氧化作用、调控细胞凋亡、抗炎作用、降压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在此对野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野葛异黄酮化合物的科学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野葛;葛根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脯氨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番茄“中蔬四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结果] 叶绿素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一定浓度的外源脯氨酸可以延缓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细胞间CO2浓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外源脯氨酸可以提高盐胁迫番茄幼苗的细胞间CO2浓度、净光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射干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射干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除化合物7属于双苯吡酮外,其他化合物均属于异黄酮类。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鸢尾甲黄素A(tectorigenin A)、野鸢尾黄素(irigen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宁盾”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微生物肥“宁盾”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番茄的促生增产作用。[结果]微生物肥“宁盾”对“特丽娜”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高达98.27%;移栽后40 d处理组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达到98.62 cm、10.70 mm和14.60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微生物肥“宁盾”为农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探明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对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将不同浓度梯度的茶皂素溶液加入镉污染土壤中,研究苎麻生理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状况。[结果] 0.1 mmol/L茶皂素会加剧重金属Cd对苎麻的毒害作用,苎麻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a都明显低于对照。当茶皂素浓度为2.5 mmol/L时,苎麻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a均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废弃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性能。[方法]在不同添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的磷溶液初始浓度和不同溶液pH 的条件下,探讨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效果,考察其吸附磷的动力学行为。[结果]在含有30 μg/ml 的富营养化水磷溶液中,蛋壳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 μg/ml;蛋壳粉对磷的单位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壳粉在pH 为5 时对磷的
期刊
摘要  依据北京市蔬菜生产实际情况,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将防控策略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特别要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措施的应用;指导菜农正确掌握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特别是生物防控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设施蔬菜生物防控技术水平。  关键词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噻呋酰胺对花生白娟病的田间控制效果。[方法]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不同时期喷施对花生白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在花生开花期、结荚初期2次分别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450 ml/hm2对水喷雾,对花生白娟病的防治效果为49.90%~69.80%,初期效果与常规对照25%粉锈灵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