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建基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关照幼儿的生活,更要重视幼儿已有的经验。然而,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整合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则是实践,是探究,是“做中学”。
[关键词] 做中学 科学教育 生活
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强调幼儿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已成为一种潮流。我国教育部也在倡导和推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育改革计划。那么,如何以做中学的理念为指导,加速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进程,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从生活入手,在做中求知
正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一切教育皆来源于生活。科学源于生活,又启于生活。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也根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幼儿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随机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
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游戏“赶小猪”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知各种物体的滚动特征,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正方体、球体等物体,以比较哪种形状的物体滚起来即快又方便。幼儿通过反复尝试、比较,一致得出球状物体滚起来又快又方便。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热烈地交流起有关球体的认知和体验。从足球、篮球一直讨论到气球、热气球等。此时正值新年来临之际,街上到处挂着气球,于是,我们引导他们生成了“好玩的气球”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如:怎样让气球鼓起来、给气球扎口、设计气球、玩气球、等探索气球的奥秘。
生活中的科学活动顺应了幼儿好奇、好问、好玩和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幼儿关心周围世界的情感。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含有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三种特性,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然而创造要从“做”开始。在这种源于兴趣与生活的积极的探索中,我们不难看到,通过亲自参与尝试,幼儿于无形间实现了“做中学”,幼儿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他们不仅获得了自信、求异、尝试、发现、创造等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等良好社会品质也在活动得到了提高,创造出了相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不菲的教育价值。
二、摒弃生活经验,在探究中求得真谛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观念和经验的不断累积,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条件。然而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科学概念的形成、科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
在上述情况下,“做中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似乎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强调,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独立的探索问题,主动建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在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为此,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注重解放幼儿的头脑, 解放幼儿的双手, 让幼儿在与具体丰富的科学材料的互动中,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觉、自主地去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同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每一个幼儿在科学探究的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幼儿在各种认知冲突中, 逐步树立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如: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它们在水里会怎样”活动中,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大部分幼儿认为凡是大的、重的物体一定会沉到水中,而轻的、小的物体一定会浮在水面。然而,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验证了答案并非如此。如,看起来很大的萝卜、黄瓜在水中却漂了起来;而看似很小,很轻的回形针和棉花却沉到了水底。通过亲自操作,在猜想与验证结果的冲突中,他们明白了生活也许会交给我们后很多东西,但是真正的科学是需要验证的。
值此,我们感受到: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的活生生的科学现象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建基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关照幼儿的生活,更要重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此同时,亲自操作、自主探究让幼儿真正走进科学才是幼儿最适合学科学的方式,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整合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则是实践,是探究,是“做中学”。
参考文献:
[1] ( 美)Dr. Karen L. Ostlund 著, 王春华主译.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评价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俊.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M]. 南京: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3]( 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 成尚荣. 为儿童幸福前行铺设好“跑道”[J].早期教育.2005 .8.
[5] 周淑惠. 幼儿自然科学概念与思维[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做中学 科学教育 生活
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强调幼儿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已成为一种潮流。我国教育部也在倡导和推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育改革计划。那么,如何以做中学的理念为指导,加速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进程,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从生活入手,在做中求知
正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一切教育皆来源于生活。科学源于生活,又启于生活。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也根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幼儿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随机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
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游戏“赶小猪”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知各种物体的滚动特征,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正方体、球体等物体,以比较哪种形状的物体滚起来即快又方便。幼儿通过反复尝试、比较,一致得出球状物体滚起来又快又方便。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热烈地交流起有关球体的认知和体验。从足球、篮球一直讨论到气球、热气球等。此时正值新年来临之际,街上到处挂着气球,于是,我们引导他们生成了“好玩的气球”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如:怎样让气球鼓起来、给气球扎口、设计气球、玩气球、等探索气球的奥秘。
生活中的科学活动顺应了幼儿好奇、好问、好玩和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幼儿关心周围世界的情感。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含有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三种特性,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然而创造要从“做”开始。在这种源于兴趣与生活的积极的探索中,我们不难看到,通过亲自参与尝试,幼儿于无形间实现了“做中学”,幼儿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他们不仅获得了自信、求异、尝试、发现、创造等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等良好社会品质也在活动得到了提高,创造出了相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不菲的教育价值。
二、摒弃生活经验,在探究中求得真谛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观念和经验的不断累积,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条件。然而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科学概念的形成、科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
在上述情况下,“做中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似乎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强调,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主、独立的探索问题,主动建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在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为此,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注重解放幼儿的头脑, 解放幼儿的双手, 让幼儿在与具体丰富的科学材料的互动中,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觉、自主地去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同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每一个幼儿在科学探究的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幼儿在各种认知冲突中, 逐步树立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如: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它们在水里会怎样”活动中,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大部分幼儿认为凡是大的、重的物体一定会沉到水中,而轻的、小的物体一定会浮在水面。然而,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验证了答案并非如此。如,看起来很大的萝卜、黄瓜在水中却漂了起来;而看似很小,很轻的回形针和棉花却沉到了水底。通过亲自操作,在猜想与验证结果的冲突中,他们明白了生活也许会交给我们后很多东西,但是真正的科学是需要验证的。
值此,我们感受到: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的活生生的科学现象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建基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关照幼儿的生活,更要重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此同时,亲自操作、自主探究让幼儿真正走进科学才是幼儿最适合学科学的方式,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整合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则是实践,是探究,是“做中学”。
参考文献:
[1] ( 美)Dr. Karen L. Ostlund 著, 王春华主译.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评价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俊.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M]. 南京: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3]( 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 成尚荣. 为儿童幸福前行铺设好“跑道”[J].早期教育.2005 .8.
[5] 周淑惠. 幼儿自然科学概念与思维[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