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确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单元以来,有关练功过程是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气功发功与催眠诱导对中枢系统产生效应有何异同,一直缺少实验观察的比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效应的异同。设计:以正常成人为观察对象的脑诱发电位实验。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1-09/2002-12上海市精神病院职工、实习医生、志愿者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共52人。方法:①使用美国NicoletSpirit诱发脑电生理仪,按国际10/20系统方法安置电极,置头皮Cz,C3,C4,Pz,Fz部位。言语性或凝视性诱导催眠。催眠过程持续约20~30min,其中诱导10~15m in,确定被试者进入被催眠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②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民间气功师合作,由他们向被观察对象发放“气功外气”。认定“气功入静”的程度根据民间标准,由气功师确认进入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整个过程约持续20~30min。③观察分别处于正常对照、气功入静和催眠状态下参与者脑电活动中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P300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将观察值进行2×2析因设计的单因素变量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结果:因催眠诱导效果欠佳和脑诱发电位记录不全等原因共脱落3例,最终对49例进行统计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P300电位(靶刺激-P3)波幅比正常态降低犤(4.18±2.23),(6.07±3.23)μV,P <0.01犦;关联性负变(M 2)波幅与正常态和气功态相比降低犤(5.93±3.36),(7.83±4.59),(7.76±4.42)μV,P <0.05犦。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P2)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波幅降低犤(2.01±1.28),(2.71±1.83),(2.73±1.34)μV,P <0.05犦;催眠状态下视觉诱发电位(P2,P3)波幅与正常态以及气功态相比降低犤(3.47±2.69),(4.76±2.78),(4.30±2.64)μV;(1.68±0.95),(1.18±1.08),(2.01±1.48)μV ,P <0.05犦。结论:处于催眠状态时,感觉诱发电位出现低波幅,而气功入静态和正常态未出现此种改变,说明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在气功界被广泛认同的“气功态”即“催眠态”这一假说不能为上述实验结果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