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进一步充分发挥人文知识课课堂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把握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高校人文知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人文知识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知识课教学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这是对人文知识课教师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同时也对人文知识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历史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知识课教学,卓有成效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人文知识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人文知识课肩负的光荣使命。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文知识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知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实践也证明,高校人文知识课作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文知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作为高校从事人文知识课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必须坚持和贯彻,努力创新,积极探索,搞好人文知识课研究和教学,为开创高校人文知识课教育的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对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知识課教学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高校学生人文知识工作的行动指南。高等学校是创造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做好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应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在新的形势发展中,认清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新的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生人文知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课题、新任务,进一步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高校应在加强和改进人文知识课教育上进一步统一、提高认识,形成党委系部等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人文知识课课程应按照要求设置到位,形成人文知识课科学的教材体系,加强人文知识课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开拓创新,探索加强人文知识课教学的新招、实招和硬招
1、进一步加强人文知识课教材和教学体系建设
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人文知识课教学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人文知识课教学需不断接轨现实、重组内容。人文知识课教学应该适应时代需要,改进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现实性,提高解释力和可信度。
2、进一步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人文知识课教学的关键,在于人文知识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我们应鼓励人文知识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理论和科研水平,真正成为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知识的力量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的合格的人文知识教育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不是一般性的职业,而是关系到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的事业。大胆追踪、引入学术前沿问题,增加教学的科研含量、信息量以及文化底蕴。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文知识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人文知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教育过程和环节的改革。
(1)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与时俱进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把有关精神融合到人文知识课教学工作当中,与时俱进地把“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在教学中坚持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知识武器,加强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提高人文知识“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与此同时,我们应不断研究和开拓人文知识“三进”工作的新途径,如发挥第二课堂、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和研究人文知识。组织好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指导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人文知识的理解。
(2)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人文知识课的教改工作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应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成果,有针对性地明确解答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朝“研究型教学模式”过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研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并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坚持宣讲与讨论相结合,质疑和调查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同时,重视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活动。
(3) 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组织教学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读,引导学生读原著;二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工作报告;三看,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录像片;四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或参加“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五辩,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赛等;六写,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等;七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以“红色论坛”、BBS等多媒体平台,充分开展以教师为版主、领导、教职工、学生全面参与沟通、交流的活动。同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考核机制,改封闭的考试方式为灵活开放的方式。可以尝试采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上进行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将知识、信念、行动统一起来找到人文知识课教育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1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DY064“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知识课教学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这是对人文知识课教师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同时也对人文知识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历史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知识课教学,卓有成效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人文知识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人文知识课肩负的光荣使命。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文知识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知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实践也证明,高校人文知识课作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文知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作为高校从事人文知识课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必须坚持和贯彻,努力创新,积极探索,搞好人文知识课研究和教学,为开创高校人文知识课教育的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对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知识課教学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高校学生人文知识工作的行动指南。高等学校是创造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做好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应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在新的形势发展中,认清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新的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生人文知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课题、新任务,进一步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高校应在加强和改进人文知识课教育上进一步统一、提高认识,形成党委系部等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人文知识课课程应按照要求设置到位,形成人文知识课科学的教材体系,加强人文知识课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开拓创新,探索加强人文知识课教学的新招、实招和硬招
1、进一步加强人文知识课教材和教学体系建设
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人文知识课教学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人文知识课教学需不断接轨现实、重组内容。人文知识课教学应该适应时代需要,改进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现实性,提高解释力和可信度。
2、进一步提高人文知识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人文知识课教学的关键,在于人文知识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我们应鼓励人文知识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理论和科研水平,真正成为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知识的力量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的合格的人文知识教育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不是一般性的职业,而是关系到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的事业。大胆追踪、引入学术前沿问题,增加教学的科研含量、信息量以及文化底蕴。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文知识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人文知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教学手段的改革、教育过程和环节的改革。
(1)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与时俱进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把有关精神融合到人文知识课教学工作当中,与时俱进地把“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在教学中坚持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知识武器,加强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提高人文知识“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与此同时,我们应不断研究和开拓人文知识“三进”工作的新途径,如发挥第二课堂、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和研究人文知识。组织好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指导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人文知识的理解。
(2)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人文知识课的教改工作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应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成果,有针对性地明确解答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朝“研究型教学模式”过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研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并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坚持宣讲与讨论相结合,质疑和调查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同时,重视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活动。
(3) 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组织教学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读,引导学生读原著;二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工作报告;三看,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录像片;四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或参加“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五辩,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赛等;六写,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等;七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以“红色论坛”、BBS等多媒体平台,充分开展以教师为版主、领导、教职工、学生全面参与沟通、交流的活动。同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考核机制,改封闭的考试方式为灵活开放的方式。可以尝试采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上进行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说明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将知识、信念、行动统一起来找到人文知识课教育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1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DY064“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