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缘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稀记得上高中时,小叔赠我一台既旧又沉的相机,听他说是日本产的佳能相机。这么重的相机现在早已不流行了,关键是操作极其麻烦,所以我平时极少理会它,碍于面子,外出旅行时也只带傻瓜相机。只有每逢节假日,我才会将它翻出来,美容一番后,拍上那么一两卷。到高三时,只顾日夜奋战,那台老古董更是被尘封了。
  上了大学之后,自己支配的时间突然多得无所适从,无意间看了一本外国摄影画册,竟然重新点燃了对摄影的兴趣,方才忆起家中沉睡了近两年的老相机。越想越兴奋的我干脆当即乘了几个小时的火车,将相机捧到学校。这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睡觉时梦见拍照,睡醒后背着包,提着三脚架就向外奔。
  不过,疯狂之余,由于只瞄过几本书,又缺乏高人指点,仅凭一腔热情,几分感觉去拍,除了享受过程之外,我也想不出自己究竟拍了些什么,直至囊中拮据之时,才有所收敛。
  到了大学二年级,可能拍得有点腻了,听了别人的意见,想尝试一下拍黑白。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进暗房,当看着影像慢慢从水中跑出来时,我兴奋得竟一夜也没睡好,全然不顾炎炎夏日关在一个不足三平方米的厕所里,热得连气都透不过,别提有多难受了。有时我一进去便是五个小时,全身湿透不说,脱得只剩一条裤衩,也忘了出来透透气,弄得宿舍管理员以为我晕倒在屋里,一个劲儿地拍门。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一到周末,便请求各位同学多多合作,尽早“方便”,否则关起门来就顾不上了。


  可能是经过一年的锻炼,再加上财政赤字剧增,我拍片开始有所节制,同时也开始注意各个方面,如用光和构图等,连照片的题目也时不时用点“印象”之类。
  三年级时,时间更加充裕,但此时的我也更加惜片如金了,因为我意识到应该拍出点名堂来了,否则只是劳而无功。结果,我打算拍点专题试试。说干就干,我仿佛又有了一年级时的劲头,起早摸黑,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到毕业之际,在同学的怂恿下,终于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个人影展,从海报设计到照片装裱、场地布置全是我一手包办。影展在学校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三天,算是圆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和一点点虚荣心。
  工作后,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减少,想跑也没法跑,只好开始拍点生活小品,花草树木之类。拍着拍着竟又有点重燃激情。近些日子,还萌发起投稿的念头,精选了几幅自认为还可以的片子寄出后,也不奢望会得什么大奖,只求心中留有一份希冀。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背着相机独行天下,虽然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最起码我可以确信:有生之年,相机我是决不会放下的,或者真的老到拿不动相机时,我还能用眼睛去看,哪怕有一天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了,至少我还能用心去感受。
  
其他文献
高桥亚弥子出生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一个照相馆馆主的家庭。高中毕业后她在东京综合写真专科学校学习。21岁的高桥亚弥子开始在父亲的照相馆工作,从那时起,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摄影师。  她在照相馆工作中,坚持以“家族照片”为宗旨,把“家族照片”以相册形式奉献给客户,令客户十分满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先后举办了32次个人影展,5次获得日本肖像写真家协会、日本写真文化协会的大奖。  1988年-1994
期刊
2002年适马公司推出最新版本的28-200mm F3.5-5.6 COMPACT HYPERZOOM(题图右)和28-300mm F3.5-6.3 COMPACT HYPERZOOM(题图左)两款镜头。这两款新型高倍率变焦镜头和以往相应的产品比较,最大特点是进一步小型化。请注意这两款镜头的型号标注上,都有“COMPACT”的英文字样,其意是小型和袖珍的意思。尤其是28-200mm F3.5-5.
期刊
曙光初照(摄于始信峰) 哈苏150mm镜头,F22光圈,速度1/15秒   幽谷祥云(摄于白云溪) 林哈夫6*12,F45光圈,速度1秒   造化之光(摄于玉屏楼) 林哈夫6*12,F32光圈,速度1/18秒
期刊
说起来,我接触摄影也已有十多年了,十多年的辛苦不寻常,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始“发烧”,而且“烧”得不轻。我是从绘画领域被迫扩展到摄影领域的,经过这番折腾,我体会到“间接遗传”比“直接遗传”更有利。如果我的摄影能被观众认可的话,除了摄影自身的魅力,可能还有摄影以外的东西帮助了我!  我拍《高原人》这组照片时,强调了人物和周围环境的整体效果,力求自然、朴实、生动,讲究画面气氛和意境,角度多变,大胆取舍。我
期刊
武汉的潘宏微在来信中所提的问题涉及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  他认为:现在很多摄影人跋山涉水拍风光或者深入阴暗面拍纪实(记录和揭示某些社会的阴暗面似乎可算是社会文献摄影——不少人称其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光荣传统,但今天好像只有社会的阴暗面才有记录的意义或者“纪实摄影”就是记录阴暗面、记录土老破旧的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对于都市题材的摄影人拍了很多,但和国外的城市题材的作品比较,很难发现我们的这类摄影中
期刊
照相机文化的发展随着摄影文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其中眼控对焦和人体工程学的大行其道被认为是人本理念受到空前尊重的产物。  与一些机械、电子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照相机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作为中国的相机制造大厂之一,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也开始努力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照相机的设计中,据悉,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龄化趋势,凤凰公司已考虑生产150度、250度、
期刊
1887年一位名叫华联丁·林哈夫的人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精密机械厂,开始致力于发展性能可靠的镜间快门,并开始筹备研制新式相机。但实际上经过了将近四十年之后,才真正地制造出Technika系列相机。后来,这种折合式观景相机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机型。  第一部林哈夫折合式相机于1899年制成,它的支撑架设计得有趣并且节省空间,只是有点儿欠缺灵活性,当时这部相机的外壳是以木板制成的。即便如此,当年人所共知
期刊
捐弃了胶卷的数码相机在科技含量上比传统胶片相机高得多,所以它的内部结构组合也远比胶片相机灵活得多,无论是造型还是体积,数码相机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卡片式的数码相机无疑是家用摄影消费者关注的亮点,这种数码相机有着时尚精美的外观和贴身携带的便利,而拍摄的图片也完全能够满足我们将照片插入影集的要求。所以卡片式的卡西欧EX-S1/M1和美能达Dimage X数码相机刚刚面市不久便在相机销售领域
期刊
柯达新推出的两款数码相机DX*4900和LS420,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都有很大的不同。DX4900采用的是400万像素的CCD,这是柯达第一款像素超过400万的民用数码相机,是柯达在民用相机中的高端产品。而LS420则属于小巧轻便型,她纤细、修长的外观更受女性的青睐。下面我将使用这两未相机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告诉大家,供大家选购时参考。    DX4900    初次见到DX4900,它正面亮银色与背
期刊
STYIUS PHOTO 950  这几年,数码革命的步伐突飞猛进,从数码相机、摄像机到数码输出系统,无处不在地冲击着传统影像市场,人们已逐渐接受了数码的快捷方式。在竞争面前,人们选择的是短、平、快,而传统的冲印技术在慢慢走向冷落的边缘;现代人开始体会全新的数字化生活,数码相机和数码输出系统逐渐成为他们的时尚新宠。数码技术以无可比拟的高效速度更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制造一个又一个工业神话;SOH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