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收拾整理的意识、习惯没养成,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在区角活动中的收拾整理存在不少问题。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区角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隐含在区角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对于养成幼儿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小班;区角活动;收拾整理;存在的问题;策略初探
小班区角活动深得幼儿喜欢,因为他们能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结伴玩耍,自由地探索方法,能无拘无束地游戏,思维活跃,动手愿望强烈,能积极地探索思考与尝试,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幼儿获得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然而,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材料凌乱摆放,没人收拾整理,有时即便将材料放在规定的位置,也是胡乱地一放就不管不问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淡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刻不容缓,这样不仅能使教师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就整理平时观察到的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开展策略初探,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小班幼儿因为入园时间较短、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稍差,主动收拾整理的意识、习惯还未完全养成,有的幼儿会因为抢收玩具而发生冲突,也有部分幼儿不愿意收拾整理玩具或者不会收拾整理玩具。幼儿在区角活动收拾整理环节会有多种表现,它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问题及分析如下。
1.教师(或家长)的大包大揽
许多老师(家长)以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收拾整理起来也不像样,慢慢教孩子收拾整理,还不如自己直接做来得快。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
2.缺乏正确的分类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收拾整理时通常会发生“乱放”的现象。其实是因为小班幼儿还不太了解分类的概念,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整理,不知道同一类型的玩具应该放在一起。例如,在玩“美美小吃店”中的几名幼儿在收拾整理小吃店碗、碟子、桌布、厨师帽子等物品时就随便乱放,不明白把碗和碟子归为一类,桌布、帽子等归为一类。
3.缺乏良好的习惯
有一些幼儿在老师宣布收拾整理玩具后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乱跑、到其他小组去捣乱。有部分幼儿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去整理玩具。上述两例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的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自己整理的意识。
4.缺乏充足的游戏时间
有的幼儿不愿拆掉自己搭的机器人、房子等,觉得自己还没有玩够还想继续玩下去;还有些幼儿因为做事的动作太慢,经常才开始玩玩具老师就宣布收拾整理,没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所以不愿收拾整理。
5.不懂谦让与合作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于收拾整理玩具很好奇,有新鲜感和从众心理。一个幼儿在做什么,不管是否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其他幼儿也学着做什么,有时甚至会出现争抢的现象。
二、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环节策略初探
幼儿在入园前基本是纯天然的,教师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心境中乐于做、喜欢做、主动做呢?“游戏”“拟人对白”“看电影”等是小班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于是我们以这几种方式贯穿在区角活动中的收拾整理环节,并辐射到幼儿的一日生活里。
1.“改变观念”——成人意识的到位
如果“习惯成自然”那是非常可怕的,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3-5岁是幼儿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能力首先要改变老师和家长的观念。利用榜样的作用和各种有趣的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认识朋友”——玩具材料的分类
对于我们投放玩具,就以物、我互相认识的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接纳、认识好朋友,带领幼儿一起给玩具分类,告诉孩子如何整理和具体的摆放位置,如在玩具箱上贴上小图画;贴上动物园的画表示放长颈鹿、狮子等小动物,贴车库表示放小汽车等,借机让孩子学习分类、归属。必要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3.“随机游戏”——生动有趣的引导
化枯燥为娱乐,把收拾整理玩具变成有趣的游戏来完成。单纯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幼儿往往不喜欢,如果把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幼儿就会十分乐意去做。比如:“送玩具宝宝回家”;老师带头和幼儿比赛收拾玩具,慢慢地过渡到幼儿之间进行比赛。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就会主动整理玩具。
4.“个别引导”—— 教师灵活的处理
对于觉得自己还没玩儿够、不想拆掉自己劳动成果(作品)的幼儿,我们可以暂时不让他拆散,鼓励他把作品拿到评价环节自我评价、介绍后再拆散、送归;对于动作慢的幼儿老师可以在区角活动开展过程中多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改变他慢吞吞的习惯,激励他跟其他幼儿保持同步等等。
5.“观看电影”——生动形象的评价
区角游戲结束后,幼儿坐好了,哈哈,我们自己的电影就快上映了,今天谁上镜了呢,今天我的表现好吗?嗯,看电影,认识自己、鉴别他人真是不错的。评价环节通过这种收拾整理小视频的回放,引导幼儿讨论、评说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不对,怎样做才对,来纠偏纠错。
6.“玩具说话”——拟人化的对白
幼儿收拾整理好玩具后,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提高幼儿坚持收拾整理物品的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拟人化手段培养幼儿主动收拾整理的习惯。例如,在收拾好后,老师把耳朵凑近玩具箱(区角柜)说:“听听玩具在说些什么?”然后以玩具的口吻说:“谢谢小朋友,我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
7.“恰当强化”——因人而异的鼓励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适合的强化方式。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得到表扬、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私下的鼓励;有的幼儿喜欢教师的口头表扬,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有的幼儿喜欢物质的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精神的激励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强化物的选择也是有所不同。对小班孩子来说贴纸等是非常有效的强化物。所以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8.“检阅区角”——收拾整理后的享受
带领幼儿检阅、观看收拾整理后的区角,培养成功感。孩子年龄小,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不断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孩子收拾整理好物品后,老师要带领幼儿观看收拾整理后整齐的样子,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较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模样,让大家亲眼看到明显的变化,建立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以后主动地收拾整理区角打下基础。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收拾整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会逐渐成熟起来,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掌握收拾整理的动作要领,轻轻拿轻轻放、把玩具送回原处,分类摆放整齐等。长此以往,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得到了初步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爱劳动等良好情感和态度,劳动技能、认知也得到了发展,还养成了收拾整理的意识,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另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班;区角活动;收拾整理;存在的问题;策略初探
小班区角活动深得幼儿喜欢,因为他们能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结伴玩耍,自由地探索方法,能无拘无束地游戏,思维活跃,动手愿望强烈,能积极地探索思考与尝试,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幼儿获得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然而,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材料凌乱摆放,没人收拾整理,有时即便将材料放在规定的位置,也是胡乱地一放就不管不问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规则意识极其淡薄,整理习惯尚未形成,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刻不容缓,这样不仅能使教师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就整理平时观察到的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开展策略初探,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小班幼儿因为入园时间较短、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稍差,主动收拾整理的意识、习惯还未完全养成,有的幼儿会因为抢收玩具而发生冲突,也有部分幼儿不愿意收拾整理玩具或者不会收拾整理玩具。幼儿在区角活动收拾整理环节会有多种表现,它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问题及分析如下。
1.教师(或家长)的大包大揽
许多老师(家长)以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收拾整理起来也不像样,慢慢教孩子收拾整理,还不如自己直接做来得快。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
2.缺乏正确的分类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收拾整理时通常会发生“乱放”的现象。其实是因为小班幼儿还不太了解分类的概念,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整理,不知道同一类型的玩具应该放在一起。例如,在玩“美美小吃店”中的几名幼儿在收拾整理小吃店碗、碟子、桌布、厨师帽子等物品时就随便乱放,不明白把碗和碟子归为一类,桌布、帽子等归为一类。
3.缺乏良好的习惯
有一些幼儿在老师宣布收拾整理玩具后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乱跑、到其他小组去捣乱。有部分幼儿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去整理玩具。上述两例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的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自己整理的意识。
4.缺乏充足的游戏时间
有的幼儿不愿拆掉自己搭的机器人、房子等,觉得自己还没有玩够还想继续玩下去;还有些幼儿因为做事的动作太慢,经常才开始玩玩具老师就宣布收拾整理,没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所以不愿收拾整理。
5.不懂谦让与合作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于收拾整理玩具很好奇,有新鲜感和从众心理。一个幼儿在做什么,不管是否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其他幼儿也学着做什么,有时甚至会出现争抢的现象。
二、小班区角活动中收拾整理环节策略初探
幼儿在入园前基本是纯天然的,教师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心境中乐于做、喜欢做、主动做呢?“游戏”“拟人对白”“看电影”等是小班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于是我们以这几种方式贯穿在区角活动中的收拾整理环节,并辐射到幼儿的一日生活里。
1.“改变观念”——成人意识的到位
如果“习惯成自然”那是非常可怕的,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3-5岁是幼儿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能力首先要改变老师和家长的观念。利用榜样的作用和各种有趣的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认识朋友”——玩具材料的分类
对于我们投放玩具,就以物、我互相认识的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接纳、认识好朋友,带领幼儿一起给玩具分类,告诉孩子如何整理和具体的摆放位置,如在玩具箱上贴上小图画;贴上动物园的画表示放长颈鹿、狮子等小动物,贴车库表示放小汽车等,借机让孩子学习分类、归属。必要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3.“随机游戏”——生动有趣的引导
化枯燥为娱乐,把收拾整理玩具变成有趣的游戏来完成。单纯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幼儿往往不喜欢,如果把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幼儿就会十分乐意去做。比如:“送玩具宝宝回家”;老师带头和幼儿比赛收拾玩具,慢慢地过渡到幼儿之间进行比赛。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就会主动整理玩具。
4.“个别引导”—— 教师灵活的处理
对于觉得自己还没玩儿够、不想拆掉自己劳动成果(作品)的幼儿,我们可以暂时不让他拆散,鼓励他把作品拿到评价环节自我评价、介绍后再拆散、送归;对于动作慢的幼儿老师可以在区角活动开展过程中多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改变他慢吞吞的习惯,激励他跟其他幼儿保持同步等等。
5.“观看电影”——生动形象的评价
区角游戲结束后,幼儿坐好了,哈哈,我们自己的电影就快上映了,今天谁上镜了呢,今天我的表现好吗?嗯,看电影,认识自己、鉴别他人真是不错的。评价环节通过这种收拾整理小视频的回放,引导幼儿讨论、评说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不对,怎样做才对,来纠偏纠错。
6.“玩具说话”——拟人化的对白
幼儿收拾整理好玩具后,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提高幼儿坚持收拾整理物品的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拟人化手段培养幼儿主动收拾整理的习惯。例如,在收拾好后,老师把耳朵凑近玩具箱(区角柜)说:“听听玩具在说些什么?”然后以玩具的口吻说:“谢谢小朋友,我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
7.“恰当强化”——因人而异的鼓励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适合的强化方式。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得到表扬、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私下的鼓励;有的幼儿喜欢教师的口头表扬,而有的幼儿则喜欢教师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有的幼儿喜欢物质的奖励,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精神的激励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强化物的选择也是有所不同。对小班孩子来说贴纸等是非常有效的强化物。所以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8.“检阅区角”——收拾整理后的享受
带领幼儿检阅、观看收拾整理后的区角,培养成功感。孩子年龄小,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需要老师的不断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孩子收拾整理好物品后,老师要带领幼儿观看收拾整理后整齐的样子,用赞赏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较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模样,让大家亲眼看到明显的变化,建立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以后主动地收拾整理区角打下基础。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收拾整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会逐渐成熟起来,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掌握收拾整理的动作要领,轻轻拿轻轻放、把玩具送回原处,分类摆放整齐等。长此以往,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得到了初步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爱劳动等良好情感和态度,劳动技能、认知也得到了发展,还养成了收拾整理的意识,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另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学会收拾整理的方法、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