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依据个人对语文的理解和偏爱,有的将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课,有的上成文学课,有的上成写作课,有的上成思想教育课,更多的上成中考、高考语文应试课,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一、“知”和“行”和谐统一
知行合一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学好教科书,另一方面还要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学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比如,在给学生讲述笛福的《荒岛余生》这一课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以及面临困境和他为生存下去所作的巨大努力的实干精神和英雄本色,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可以把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最终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二、“言”和“心”和谐统一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思维能力稚嫩是影响其表达的主要因素。要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述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文时,就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大作家胡适的母亲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以及同学们的母亲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口语和书面语和谐统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交际的频繁,口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有方便、迅捷、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能说会道、出口成章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口语与书面语是相辅相成的,以口语训练带动书面训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给学生讲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时,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母亲的爱,先畅所欲言,然后要求几名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联想实际,结合同学们的口头作文素材写一份书面作文。这样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新”和“旧”和谐统一
在这里“旧”指的是用于常规教学的语文教材(即教科书);“新”指的是辅助于教学的“时文”。作为常规教材,必须保持它的典范性和稳定性,但就其时代精神而言,他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但是语文教学又必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必须为当代社会服务。因此,让学生把所有的学语文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对现行课本的学习上是片面的,应该扩大范围,引进报纸上的重要新闻、评论等“时文”,以增添语文课的时代气息。
比如,在给学生讲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找报纸上的新闻,也可以选一两则新闻读给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写新闻。
五、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
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在目前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而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则被忽视了。人文素质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如果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将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精神失落、酗酒、吸毒、早恋、道德失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无视集体和他人,失去了基本的道德约束;行为失控,没有正确的生活目标也就丧失了起码的自控能力,不少走上犯罪之路的青少年就是因为“一气之下”“一念之差”所致;学业失败,由厌学、倦学到逃学、辍学;身心失调;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软弱的少男少女不乏其人。一部好书就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因此,语文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时,应穿插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故事、片段或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否则学生即使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是一个缺少灵魂的人。
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既包含复杂的思维创造,又蕴涵着艰辛的劳动付出。在这一过程中,智力因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了学习的方向、性质和进程,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机会比较多,应该利用这门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并及时点评、给予支持和鼓励,他们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就会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轮台县中学)
一、“知”和“行”和谐统一
知行合一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学好教科书,另一方面还要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学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比如,在给学生讲述笛福的《荒岛余生》这一课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以及面临困境和他为生存下去所作的巨大努力的实干精神和英雄本色,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可以把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最终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二、“言”和“心”和谐统一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思维能力稚嫩是影响其表达的主要因素。要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述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文时,就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大作家胡适的母亲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以及同学们的母亲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口语和书面语和谐统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交际的频繁,口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有方便、迅捷、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能说会道、出口成章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口语与书面语是相辅相成的,以口语训练带动书面训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给学生讲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时,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母亲的爱,先畅所欲言,然后要求几名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联想实际,结合同学们的口头作文素材写一份书面作文。这样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新”和“旧”和谐统一
在这里“旧”指的是用于常规教学的语文教材(即教科书);“新”指的是辅助于教学的“时文”。作为常规教材,必须保持它的典范性和稳定性,但就其时代精神而言,他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但是语文教学又必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必须为当代社会服务。因此,让学生把所有的学语文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对现行课本的学习上是片面的,应该扩大范围,引进报纸上的重要新闻、评论等“时文”,以增添语文课的时代气息。
比如,在给学生讲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找报纸上的新闻,也可以选一两则新闻读给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写新闻。
五、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
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在目前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而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则被忽视了。人文素质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如果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将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精神失落、酗酒、吸毒、早恋、道德失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无视集体和他人,失去了基本的道德约束;行为失控,没有正确的生活目标也就丧失了起码的自控能力,不少走上犯罪之路的青少年就是因为“一气之下”“一念之差”所致;学业失败,由厌学、倦学到逃学、辍学;身心失调;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软弱的少男少女不乏其人。一部好书就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因此,语文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时,应穿插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故事、片段或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否则学生即使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是一个缺少灵魂的人。
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既包含复杂的思维创造,又蕴涵着艰辛的劳动付出。在这一过程中,智力因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了学习的方向、性质和进程,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机会比较多,应该利用这门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并及时点评、给予支持和鼓励,他们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就会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轮台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