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有幸地聆听了南昌市广南学校吕英老师的讲座“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她融入自己参与数学新课程实践经验的讲课,让我了解到“简单明了教数学”的理念。
“简单明了教数学”,其中“简单”指的是目标的简单、内容的简单、思维的简单、过程的简单,简单到使学生一看就明白,因此“简单”是它的基本形式。“明了”则是指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白数学模型的结构,会思考模型的解决方法,并且由此进行举一反三,因此“明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把“简单的”变得丰富,是聪明;把“丰富的”变得简单,是智慧。那么,“简单明了教数学”如何进行呢?
一、目标要简约
教学目标是高悬在教师心中的一盏明灯,它为教师指明了方向。目标要简单明了,《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有些是刚性的,便于检测,如“知识与技能”;有些是柔性的,在短期内难以评价和检测,如“情感与态度”。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将“务实”和“务虚”相结合,做到“虚实并重”。如在进行“等量代换”(下文以此为例子)的教学时,我对于“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以务实的态度力求简单;而对于情感、态度等,则以务虚的态度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体验、感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
二、内容简单明了
数学知识,哪怕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也是浩如烟海。教师要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掌握内涵丰富、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就必须删繁就简。因此,简约适度地选择教学内容是成功地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条件。本课我仅将三种物体间的等量代换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三、过程简单明了
教师要“坐在学生的椅子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基础和个性差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关于本堂课,我了解到学生对于等量代换的概念并不了解,对于书上的主题图也不是很熟悉。学生生活在农村,熟悉交换,突破点就在于此。我让学生带来一筐红薯,七八个苹果,十几个梨。在课堂中,我带着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我和其中的两个学生分别做老板,我有红薯,程梦楠同学有梨,何嘉欣同学有苹果,其他学生观看做裁判。游戏规则是一个苹果可以换两个梨或者四个红薯。开始何嘉欣同学拿一个苹果和我换四个红薯,这里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同时做好记录,同样要求何嘉欣同学拿一个苹果和程梦楠同学换两个梨。在这里,我渗透了“求简”的思想,即一个换几个。游戏完成之后,一个苹果变成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在这里,我再渗透“概括”的思想。多次游戏后,我要求学生提出新问题。学生很快就发现红薯和梨没有交换,于是我提出问题:一个梨怎么换红薯?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就已经说出答案。程建辉同学还边向我解释边操作着:一个苹果换两个梨,一个苹果换四个红薯,那么一个梨就是两个梨的一半,(他从两个梨中拿掉一个),因此一个梨就可以换四个红薯中的一半也就是两个红薯,列式为4÷2=2(个)。他说完还叫何嘉欣、我、程梦楠三人按他的要求去做。当然我三人很乐意地进行了示范。问题接着一个个被提出来,数字也越来越大(基本规则不变),学生自己一一解答。从中我看出学生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在这里也就渗透了问题意识以及运用“假设及转换” 的思想解决问题。此时我顺势点出“等量代换”这个词,从学生的神态我知道他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虽然不能完整地说出等量代换的概念,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理解相关知识(课标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其概念)。
随后我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题2,对此学生没有困难,练习也做得很棒。本节课我没有用课件,没有拿天平,也没有砝码(当然它们的名字是我告诉学生的)。整节课我完全回归到常态,学生玩得很高兴,学得很顺利。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能及时获取最优或较优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要关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更要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和想法。因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资源进行学生间的辩论,使学生准确地获得知识。教师要将学生对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的获得作为数学教学的最高追求。
由此可见,“简单明了教数学”不简单,它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或方式呈现数学新课程理念,促使不同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回归常态,回归实效,才能高效。简单明了教数学,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寻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让我们都来做一名智慧型的数学教师吧!
(责编 高伟)
“简单明了教数学”,其中“简单”指的是目标的简单、内容的简单、思维的简单、过程的简单,简单到使学生一看就明白,因此“简单”是它的基本形式。“明了”则是指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白数学模型的结构,会思考模型的解决方法,并且由此进行举一反三,因此“明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把“简单的”变得丰富,是聪明;把“丰富的”变得简单,是智慧。那么,“简单明了教数学”如何进行呢?
一、目标要简约
教学目标是高悬在教师心中的一盏明灯,它为教师指明了方向。目标要简单明了,《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有些是刚性的,便于检测,如“知识与技能”;有些是柔性的,在短期内难以评价和检测,如“情感与态度”。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将“务实”和“务虚”相结合,做到“虚实并重”。如在进行“等量代换”(下文以此为例子)的教学时,我对于“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以务实的态度力求简单;而对于情感、态度等,则以务虚的态度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体验、感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
二、内容简单明了
数学知识,哪怕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也是浩如烟海。教师要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掌握内涵丰富、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就必须删繁就简。因此,简约适度地选择教学内容是成功地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条件。本课我仅将三种物体间的等量代换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三、过程简单明了
教师要“坐在学生的椅子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基础和个性差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关于本堂课,我了解到学生对于等量代换的概念并不了解,对于书上的主题图也不是很熟悉。学生生活在农村,熟悉交换,突破点就在于此。我让学生带来一筐红薯,七八个苹果,十几个梨。在课堂中,我带着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我和其中的两个学生分别做老板,我有红薯,程梦楠同学有梨,何嘉欣同学有苹果,其他学生观看做裁判。游戏规则是一个苹果可以换两个梨或者四个红薯。开始何嘉欣同学拿一个苹果和我换四个红薯,这里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同时做好记录,同样要求何嘉欣同学拿一个苹果和程梦楠同学换两个梨。在这里,我渗透了“求简”的思想,即一个换几个。游戏完成之后,一个苹果变成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在这里,我再渗透“概括”的思想。多次游戏后,我要求学生提出新问题。学生很快就发现红薯和梨没有交换,于是我提出问题:一个梨怎么换红薯?问题一提出,大部分学生就已经说出答案。程建辉同学还边向我解释边操作着:一个苹果换两个梨,一个苹果换四个红薯,那么一个梨就是两个梨的一半,(他从两个梨中拿掉一个),因此一个梨就可以换四个红薯中的一半也就是两个红薯,列式为4÷2=2(个)。他说完还叫何嘉欣、我、程梦楠三人按他的要求去做。当然我三人很乐意地进行了示范。问题接着一个个被提出来,数字也越来越大(基本规则不变),学生自己一一解答。从中我看出学生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在这里也就渗透了问题意识以及运用“假设及转换” 的思想解决问题。此时我顺势点出“等量代换”这个词,从学生的神态我知道他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虽然不能完整地说出等量代换的概念,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理解相关知识(课标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其概念)。
随后我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题2,对此学生没有困难,练习也做得很棒。本节课我没有用课件,没有拿天平,也没有砝码(当然它们的名字是我告诉学生的)。整节课我完全回归到常态,学生玩得很高兴,学得很顺利。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能及时获取最优或较优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要关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更要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和想法。因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资源进行学生间的辩论,使学生准确地获得知识。教师要将学生对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的获得作为数学教学的最高追求。
由此可见,“简单明了教数学”不简单,它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或方式呈现数学新课程理念,促使不同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回归常态,回归实效,才能高效。简单明了教数学,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寻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让我们都来做一名智慧型的数学教师吧!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