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壮大。在电视媒体内部分工日趋精细化的今天,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出镜记者、新闻播报员、节目主持人、栏目包装等等工种越来越细化,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工作也开始明显地呈现出“各司其责”的局面。而在县级电视台情况有所不同,县级电视台因为自办节目量少,专业从业人员数量有限。因此,笔者认为,在播音员、主持人分工精细化的今天,县级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要重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竭尽所能发挥特长,不断地加强学习,厚积薄发,更好地发挥播音员、主持人在县级台中的多重身份作用,即新闻播报员、栏目主持人、出镜记者等。
新闻播报员,平时我们都称为播音员。在播音学里就播音的定义来讲一般是指以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就整体而言是从事有声语言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员,也是听众、观众所熟知的人物。
主持人一词在我国流行也是这二十几年的事。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所谓主持人,就是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节目的人。
主持人的类型分为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和独立型四种类型。虽然,主持人的类型较多,但都必须树立一个统一的观念,即传播的观念,靠人际传播,模拟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形象要高于人际传播;树立传递信息的观念,少说废话;树立交流的观念,处于与听众平等的位置上。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报道新闻。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县级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较多地从事第一种出镜,即新闻事件、日常消息报道。
以上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概念的笼统分析,也是作为县级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几种角色集于一身需要了解的。
不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出镜记者,他们都是从事有声语言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因此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1)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2)较强的应变能力;(3)良好的气质;(4)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深厚的知识底蕴,“腹有诗书语自华”,知识面要广、博、精、深。那么这三种身份的角色如何较好地集于一人身上而不顾此失彼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学习,掌握各个岗位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让每个岗位的优势相互补充,以达到个体单一角色和多重角色的协调。
首先是做好一名播音员,这是基础。在播音时,要求播音员语言要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要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简洁明了,生动耐听。播音员的语言要得到信任,使受众认为你所说的一切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这就需要庄重、亲切。庄重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端起架子。庄重的含义是真诚、恳切、实在和中肯。亲切感的播音,是言之有物与心中有人的结合,是宣传员的观念与服务员的意志的结合。因此,播音员的化妆、发型、衣着、表情都很重要,它体现着播音员的审美、个性气质和可信任度,这些方面都是能否给观众留下印象的关键。
然后是做好一名主持人。在做好播音员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栏目主持人。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特质与积累,找准适合自己的栏目,并在其后的节目主持实践中,全面地展示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质。再者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使受众了解他,同时主持人跟受众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国外有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长达30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信任,以致于一位观众说:“我一在屏幕上看到他朴实、诚恳、憨态可掬的样子,就被他吸引住了,即使他说的是假话,我也认为是真的。”从这位观众的话可以看出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那就是,在一般的听众、观众心目中,主持人是真实的记者,他的言行是值得信任的。
在县级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志,接受最多的外采任务恐怕就是作为一名记者出镜。播音员、主持人首先都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常是地方观众所熟悉、信任和喜爱的。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唤起观众的共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如何搞好现场采访,是对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个人素质、阅历经验等的综合考验。播音员应当抓住每一个采访的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采访能力,不断积累采访经验,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桥梁作用。
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在采访前,也要像记者那样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最基本的比如服装的准备,平日坐在播音间里合适的服装,也许就不能适应要去的采访现场,我们的服装装束一定要和现场联系起来,和现场协调一致,避免由于装束引起的尴尬情境;其次是对所要报道内容的背景的准备。到现场前没有做到充分地了解所能了解的新闻背景的话,对做好采访工作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播音员、主持人一改平时坐在播音台前从容备稿的状态,而积极主动进入现场采访前的准备。要和同行的记者交流、设计采访框架的准备,这一般是指主题性报道;而对于突发的事件,我们只能做好身体、器械和思想的准备了。最忌讳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和记者外出,在采访过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手持话筒、没有思想的出镜形象,其结果是令广大了解熟悉你的观众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准备、有思想的记者形象。观众们希望从你的报道中了解到最前沿的新闻事件,看到最真实的现场画面和听到现场记者发自内心的见解。主持人应该深知报道原则,这种独到见解不能随便发挥,不能背离党的政策和党性原则,不能背离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宗旨,要忠实地、充分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作者单位:宿松县电视台)
新闻播报员,平时我们都称为播音员。在播音学里就播音的定义来讲一般是指以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就整体而言是从事有声语言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员,也是听众、观众所熟知的人物。
主持人一词在我国流行也是这二十几年的事。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所谓主持人,就是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节目的人。
主持人的类型分为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和独立型四种类型。虽然,主持人的类型较多,但都必须树立一个统一的观念,即传播的观念,靠人际传播,模拟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形象要高于人际传播;树立传递信息的观念,少说废话;树立交流的观念,处于与听众平等的位置上。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报道新闻。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县级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较多地从事第一种出镜,即新闻事件、日常消息报道。
以上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概念的笼统分析,也是作为县级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几种角色集于一身需要了解的。
不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出镜记者,他们都是从事有声语言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因此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1)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2)较强的应变能力;(3)良好的气质;(4)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深厚的知识底蕴,“腹有诗书语自华”,知识面要广、博、精、深。那么这三种身份的角色如何较好地集于一人身上而不顾此失彼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学习,掌握各个岗位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让每个岗位的优势相互补充,以达到个体单一角色和多重角色的协调。
首先是做好一名播音员,这是基础。在播音时,要求播音员语言要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要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简洁明了,生动耐听。播音员的语言要得到信任,使受众认为你所说的一切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这就需要庄重、亲切。庄重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端起架子。庄重的含义是真诚、恳切、实在和中肯。亲切感的播音,是言之有物与心中有人的结合,是宣传员的观念与服务员的意志的结合。因此,播音员的化妆、发型、衣着、表情都很重要,它体现着播音员的审美、个性气质和可信任度,这些方面都是能否给观众留下印象的关键。
然后是做好一名主持人。在做好播音员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栏目主持人。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特质与积累,找准适合自己的栏目,并在其后的节目主持实践中,全面地展示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质。再者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使受众了解他,同时主持人跟受众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国外有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长达30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信任,以致于一位观众说:“我一在屏幕上看到他朴实、诚恳、憨态可掬的样子,就被他吸引住了,即使他说的是假话,我也认为是真的。”从这位观众的话可以看出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那就是,在一般的听众、观众心目中,主持人是真实的记者,他的言行是值得信任的。
在县级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志,接受最多的外采任务恐怕就是作为一名记者出镜。播音员、主持人首先都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常是地方观众所熟悉、信任和喜爱的。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唤起观众的共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如何搞好现场采访,是对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个人素质、阅历经验等的综合考验。播音员应当抓住每一个采访的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采访能力,不断积累采访经验,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桥梁作用。
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在采访前,也要像记者那样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最基本的比如服装的准备,平日坐在播音间里合适的服装,也许就不能适应要去的采访现场,我们的服装装束一定要和现场联系起来,和现场协调一致,避免由于装束引起的尴尬情境;其次是对所要报道内容的背景的准备。到现场前没有做到充分地了解所能了解的新闻背景的话,对做好采访工作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播音员、主持人一改平时坐在播音台前从容备稿的状态,而积极主动进入现场采访前的准备。要和同行的记者交流、设计采访框架的准备,这一般是指主题性报道;而对于突发的事件,我们只能做好身体、器械和思想的准备了。最忌讳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和记者外出,在采访过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手持话筒、没有思想的出镜形象,其结果是令广大了解熟悉你的观众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准备、有思想的记者形象。观众们希望从你的报道中了解到最前沿的新闻事件,看到最真实的现场画面和听到现场记者发自内心的见解。主持人应该深知报道原则,这种独到见解不能随便发挥,不能背离党的政策和党性原则,不能背离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宗旨,要忠实地、充分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作者单位:宿松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