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话仿写之二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妙地仿写课文,并用心观察、感悟生活,让情感真实地、自然地流淌于笔端,就可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郑歆蕾的作文《忧愁而快乐的垃圾筒》在班上宣读,很多同学就对仿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了课文《山中访友》后,罗诗雨在随笔上写道:“踏着一条曲折的小径,挎着一个精致的竹篮,深入山中,叩访好友。”
  “模仿是借鉴的第一步,创造才是借鉴的归宿。”面对学生的热情,我鼓励并引导着,“同学们都熟悉的美国动画片《狮子王》,就是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获得灵感,成功创新,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经典动画。”
  “经典文章,我们除了可以借鉴其立意和构思外,还可以借鉴什么呢?”我继续启发道,“还可以借鉴材料与写法。立意好似文章的筋骨,材料好比文章的血肉,材料足以托起文章之‘意’,只是在采用的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借鉴。当然,仿写要多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用心体会吧。”
  课后,杨晓天主动找到我:“老师,写作中,如何创造性地借鉴材料与写法呢?你能不能具体谈谈。”我思考片刻:“当然可以,在文学界,这样的例子很多。众所周知,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民间,来源于过往的行人和旅客。”顿一顿后,我接着说道,“金庸和莎士比亚,这两位重量级的作家就是借用他人材料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代表。莎士比亚剧作的故事情节几乎全部取材于他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文学地位;金庸的大部分小说也取材于他人的情节,这里的‘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武侠小说家,可金庸的作品却成为读者酷爱的美餐,关键在于巧妙借鉴他人的素材而又自成一家,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小说情感更加饱满。”
  她听得特别认真,我接着说:“我们学过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第二自然段描写景物就有很多手法,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动物到植物、从静景到动景的写作顺序,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好好借鉴和仿写。”“老师,我知道了,这一段还从味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景物,这些手法在《安塞腰鼓》《观舞记》《口技》等文章中都有运用,能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我们也可以借鉴。”“好!孺子可教也。要记住:取法乎上,始得乎中。要选择经典的文章来仿写,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老师,那怎样能更好地借鉴课文中的创作经验?您说说具体的仿写过程。”她一脸期待地望着我。我看看她闪烁的瞳仁:“具体来说,仿写的过程可以分四步:第一要明确仿写并不是去抄袭;第二是带着思考进行阅读并分析文章的特点;第三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和仿写点;第四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借鉴和仿写。”她点点头,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办公室。
  过了几天,她交来文章的初稿。“整体构思很好,还可以修改修改。老师提醒三点:第一,切忌通篇都是材料,让文章成为一个素材库;第二,切忌通篇都是他人,唯独缺少自己;第三,不可为仿而仿,要有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
  又过了几天,她交来文章《梦回百草园》:
  梦回百草园。朱漆凋落的大门,古朴的石井,苍翠的皂荚树……风撩过,刷新了记忆中的百草园。
  ——题记
  春华秋实,好一个相传而来的百草园,播种了迅哥儿的童年:挺立在身旁的枯槐与亭前的皂荚树在幽幽地喃语;脚下,一片厚实的土地,烙着周家人的足迹,朝花,夕拾。
  万物复苏,百草风茂。光着的脚丫曾经与细嫩的草茎有多少次亲密接触啊。
  猎猎西风,刮走了百草园的春。
  夏日时节,如能在树下乘凉,再听听长妈妈的故事,亦是一大乐事。长长的夏草中,“美女蛇”的传说是那样神奇,不知当初蒲松龄听说过没有?
  杂草丛生的百草园透露着神秘,或许正是迅哥儿悠悠的童年情趣吧!
  杂草丛生的百草園,在夏日里疯长,无眠。
  秋,是叶落的季节。这诗般美妙的季节让百草园收获了幸福的沉静。看吧,迅哥儿正与落叶嬉戏,纷飞的黄叶儿,一片一片地将自己单薄而柔弱的身躯覆盖在童年的足迹上,每一片都是盛开在鲁迅笔尖的花;周家人谈论着丰收,十五月圆之夜,迅哥儿便将自己的稚嫩幻想寄给月亮神。
  时光荏苒,一晃已是深秋,也许迅哥儿正准备着捕鸟的工具了吧!
  雪来了,银装素裹的百草园是安详的。等天稍一放晴,迅哥儿就会出来捕鸟。麻雀是他的手下败将,但每一次太心急,却捕不到大鸟。就像学飞的雏鸟,每一次都想放弃,怎能成为傲视蓝天的雄鹰?就像我童年放飞的风筝,总是等不及将它放上天空,却又心急地将它拉了下来。
  又是一年。一年里,百草园里洒满的欢笑、泪水,融进了草上跃动的风。
  没有华丽的装束,没有深情的洗礼,岁月是这儿缓缓流动的音符,它沉淀在迅哥儿悠悠的记忆里。朝花,夕拾。
  可是,我的百草园呢?
  我想,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百草园。因为年少是美丽的,是充满幻想的。早上,我定能看见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午后,我定能欣赏向日葵吮吸阳光;黄昏,我定能遥望白云挽住夕阳;黑夜,我定能仰望树梢牵着月亮……
  曾经有一个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儿,扎着羊角小辫,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地将自己留在了心底的百草园。那永恒的童年。
  思,在百草园。幻想,亦在百草园。
  游移的云,风轻的思绪,好一个百草园,好一个童年!
  从“迅哥儿”的百草园到“我”的百草园,从“迅哥儿”的童年到“我”的童年,从“迅哥儿”的情感到“我”的情感,基于文章又超越文章。在作文点评课上,很多同学对本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对“仿写”这一话题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们在对话中达成共识: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用好教材是务本,滥用试题是逐末;巧用教材靠教师智慧,但活用教材靠学生勤奋。科学仿写,是写作入格的前提,也是写作破格的基础,还是写作升格的抓手。
  “优秀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分水岭就是能否科学仿写。
  什么是科学仿写?
  与被仿写的词句特点吻合、语段结构相同、文章技法相似,这是仿写的形似;与被仿写词句、语段、文章的内容取向相同、思想精神一致,这是仿写的神似;借用他人规范优美的语言形式,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独特认识和情感,这是一种仿创,也就是科学仿写,它是仿写的核心价值所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在仿写经典的过程中,我再强调以下几点:提高阅读品位,拓宽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在阅读中,既进行“专题阅读”,即读老师推荐的经典文章或著作;又进行“自由阅读”,即读自己搜集或喜欢的有益书刊,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欲学写的文章做细心阅读。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问题: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2.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亮点?3.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又有什么不足?然后以随笔形式写出阅读感受。在更多的课外阅读中,提升人文视野,积累优美语言,拓展思维隧道,悟得写作智慧。
  总之,仿写最忌无心无情,照抄照搬,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种“硬仿”现象时常遇见。我们提倡科学仿写,即在仿写中“尚古”而不“泥古”,“趋时”而不“拘时”。当然,仿创写作也不应浅尝辄止,要持续关注,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一千多年前,在现在太原南郊的古城营村一带,是一大片城阙巍峨、宫苑壮丽、杨柳吹拂的园林风景城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阳。  晋阳,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存在了。那时,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铎,先后修建治理晋阳,有了坚实的城堡和较大的宫殿。到了西晋末,并州刺史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略,扩建了晋阳城,扩大成高四丈,周長二十七里的城池,经多次战乱,也遭到了不小的破坏。北魏末期,高欢入据晋阳,
期刊
我上大学来到太原这座城市,从最初的陌生感到现在的熟悉,对太原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对这座城市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太原已经成了我的家乡,是乘坐新疆回太原的飞机落地后,踏上真实的土地,那一刹那,突然真切地觉得,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乡。  了解一座城市,从她现存的古建筑开始。太原有明清时留下来的民居,遗存的古城墙、园林。最具历史价值的自然是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较好保存了宋元时代一
期刊
站在这座城市的最高处,仰望看到太阳,低头看到的是依山傍水的繁华。  太原是一座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老城,有悠久的文化,深厚的内涵。相比于其他城市,太原自有她的独特之处。  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太原人的母亲河——汾河岸边已充满勃勃生机。阳光暖暖地照在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脸上,映照出绚烂的色彩。汾河水静静地向南流淌,三五成群的鸟儿欢快地在汾河水上嬉戏。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大街小巷里涌入人潮,
期刊
在我的衣柜里一直珍藏着一件小棉袄,每当我看到那件小棉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温暖。  小时候,家里穷,爸妈带着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爸妈在找了好几家单位后,终于找到了工作,我们也渐渐在他乡安了家,日子虽然过得平平淡淡,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傍晚,天气异常地寒冷,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着,窗外刮着凄厉的北风,地面也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们一家人正在屋里取暖,火炉的火烧得正旺,感觉
期刊
铃声开道。  漫天黄沙的苍白中,浸透了太多血泪和无奈。我看着沙漠中濒死挣扎的人——  善良。正直。充满朝气。坚忍,固执,自食其力,朝九晚五地为了梦想而奔波。看着他惨败,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却毫不在意地站起来。他凭着勤俭、吃苦耐劳,实现了梦想——有了属于自己的洋车。但不到半年,他在兵荒馬乱中被逃兵掳去,洋车也不知所踪,只牵回三匹骆驼。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克己地攒钱。那时觉得他是伟大的
期刊
作文大赛,其实是你们每一个作者的舞台。编辑们评委们要做的是遴选出优秀作文,将这些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做的是幕后工作。你们每一个作者,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你们,让这部作品集熠熠生辉。每一个作者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阅读经历、写作经历,是什么让你们爱上写作,是什么让你们乐意将心中所想写下来,对于青春,对于未来,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特意请这些获奖作者写一写他们的感悟,从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一代文学青年
期刊
我喜欢写字,还是个本子控,喜欢收集、珍藏各种好看的本子,尤其是现在的很多本子都做得很精美,充满艺术情怀,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手中再有一支用着顺手的笔,就更好了。时光闲适、心情轻柔,我喜欢打开本子来,随手写下一些字。  旧时字迹  笔落在纸上,让人有一种世界在窃窃私语,我扯着耳朵倾听的感觉。有时候,直到下笔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但就是喜欢摊开本子来,哪怕是摘抄一首唯美的诗,一段诗意的话。  中学时,我有
期刊
今年的暑假,在新作文,是一个新作文的写作者们相聚的季节。作者和编辑,因着放胆作文的名义,相聚在山西太原,开启一场别具特色的游学夏令营之旅。  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夏令营之旅,短短一周的时间,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杂志社的编辑们,都在这次活动中收获良多,留下了永难忘怀的记忆。这是新作文给孩子们的也是孩子们给予新作文的宝贵财富。  游  山西最具盛名的名胜古迹:晋祠、乔家大院、平遥、五台山,既有遥远的三千年
期刊
19世纪,俄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经历过20世纪六十年代军备竞赛背景下探索太空的高潮之后,人类探索的脚步慢了下来。但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是改善地球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精打细算节俭地在地球过下去,还是好好探索太空去利用太空的资源?这是个问题。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叫“一个和十万个地球”。他说:  
期刊
篇幅短小的记叙文、描述文中,常常有美妙的“第二段现象”。所谓“第二段现象”,就是文中的第二段并不是顺承着第一段的内容写下去,而是顺势宕开一笔,或解说事件,或介绍原委,或穿插资料,或抒说情景,以此显现文章特有的笔法。  中小学语文课文中,这种现象不少,特别是有些名篇。《背影》《老王》《春酒》《故都的秋》都有这种现象,甚至《岳阳楼记》也是这样。  如朱自清《背影》的第一、二段:  我與父亲不相见已二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