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贫困生问题,是目前高职学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整个职校事业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对五年制高职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 贫困生 心理健康 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催生了“职高热”,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既能拿到大专文凭又能学到职中技术,可谓是“鱼和熊掌两者兼得”,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青睐。随之而来,五年制高职育工作也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挫折磨砺,心理成熟较之生理成熟相对滞后,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导致产生心理贫困而成为“双困生”。本文就目前面临的五年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认识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卑与自傲心理
贫困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经济上困难,在衣着、行为举止方面显得“寒酸、小气”常被嘲笑,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由于其原有的知识面较窄,对于别人谈论的话题自己难以介入,别人所具备的技能自己知之甚少,交往能力与交往技巧不足。因此,当自身能力与外界需求相冲突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逐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与一般同学相比,他们渴望改变贫困状况,希望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由于过度自尊,产生自傲。因此,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在自尊或自傲心态支配下,一些贫困生却拒绝接受资助。
(二)依赖与虚荣心理
部分贫困高职生缺乏自立自强精神,不愿意努力争取拿到奖学金,不愿意去勤工助学;缺少自己主动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于依赖学校和社会资助,并缺乏一种通过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的心态,逆来顺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另外,有的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贫困的现状,而是自以为耻,极力去掩饰贫困,以不符合自身现实条件的包装、行为来伪造一种不贫困的假象,盲目地虚荣。
(三)焦虑与压抑心理
五年高职贫困生在承担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成长烦恼的同时,还多了一份经济压力。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部分贫困生常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超负荷学习,体能消耗过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拮据,平时节衣缩食,每天摄入的营养难以保证正常的身体发育,使很多贫困生身心疲惫。长时间焦虑会形成抑郁性格,心理自我封闭倾向渐深,并逐渐演变为心理障碍。这不仅可能会使患者形成自我封闭的人格,而且会使其对周围产生敌意,严重的甚至会给他人、自身带来伤害。
二、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对贫困生施加影响。(1)许多贫困生承受着来自周围消费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卑心理、妒忌心理油然而生,而过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敌对态度、强迫症状和过激的行为。(2)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心理上感觉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2.家庭原因
贫困生的背后是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个家庭往往把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贫困生身上,希望通过他的出人头地来光耀门楣,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因此,贫困生往往承担着巨大的家庭责任,渴望并愿意承担这种能振兴家庭的责任。但学生之间的贫、富之差又让他们感到痛楚和失望,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二)主观原因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部分贫困高职生不能正确认知自我,自我控制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这种偏差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使他们在思索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时,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当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又把贫困作为逃避和退缩的理由,形成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错误认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加剧了贫困高职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
三、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贫困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要面临学业问题,还要承受家庭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探讨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塑造其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不仅让贫困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整体对于贫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这样,贫困生、包括非贫困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成熟、客观、冷静, 从思想上减少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
(1)学校通过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随时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教育辅导工作奠定基础;(2)建立校内各级心理辅导网络,通过各级联络员的信息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异常心理和行为。
3.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
贫困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这是影响其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帮助其认清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方式,让其发现缺陷并主动去完善。必要时,可以采取个别心理辅导对一些存在着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贫困生虽然经历的挫折较多,成熟也较快,但他们毕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实现自我存在价值;要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勇于磨砺,奋发成才;要帮助他们学会正视贫困,学会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要帮助他们确立贫困也是财富的理念,让他们从贫困中奋起,在自强中成长。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努力发挥积极作用,以高尚的师风师德和健全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诚挚的爱心去接纳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把贫困生积极吸纳到集体活动中来,让他们体味到集体的温暖,化解了孤独、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最终消除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望婷.关于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
[2]宋西红.中职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4期.
[3]胡海青,庄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2期.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2版)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SQ09GR338).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高职 贫困生 心理健康 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催生了“职高热”,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既能拿到大专文凭又能学到职中技术,可谓是“鱼和熊掌两者兼得”,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青睐。随之而来,五年制高职育工作也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挫折磨砺,心理成熟较之生理成熟相对滞后,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导致产生心理贫困而成为“双困生”。本文就目前面临的五年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认识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卑与自傲心理
贫困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经济上困难,在衣着、行为举止方面显得“寒酸、小气”常被嘲笑,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由于其原有的知识面较窄,对于别人谈论的话题自己难以介入,别人所具备的技能自己知之甚少,交往能力与交往技巧不足。因此,当自身能力与外界需求相冲突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逐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与一般同学相比,他们渴望改变贫困状况,希望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由于过度自尊,产生自傲。因此,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在自尊或自傲心态支配下,一些贫困生却拒绝接受资助。
(二)依赖与虚荣心理
部分贫困高职生缺乏自立自强精神,不愿意努力争取拿到奖学金,不愿意去勤工助学;缺少自己主动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于依赖学校和社会资助,并缺乏一种通过努力学习回馈社会的心态,逆来顺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另外,有的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贫困的现状,而是自以为耻,极力去掩饰贫困,以不符合自身现实条件的包装、行为来伪造一种不贫困的假象,盲目地虚荣。
(三)焦虑与压抑心理
五年高职贫困生在承担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成长烦恼的同时,还多了一份经济压力。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部分贫困生常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超负荷学习,体能消耗过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拮据,平时节衣缩食,每天摄入的营养难以保证正常的身体发育,使很多贫困生身心疲惫。长时间焦虑会形成抑郁性格,心理自我封闭倾向渐深,并逐渐演变为心理障碍。这不仅可能会使患者形成自我封闭的人格,而且会使其对周围产生敌意,严重的甚至会给他人、自身带来伤害。
二、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对贫困生施加影响。(1)许多贫困生承受着来自周围消费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卑心理、妒忌心理油然而生,而过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敌对态度、强迫症状和过激的行为。(2)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心理上感觉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2.家庭原因
贫困生的背后是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个家庭往往把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贫困生身上,希望通过他的出人头地来光耀门楣,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因此,贫困生往往承担着巨大的家庭责任,渴望并愿意承担这种能振兴家庭的责任。但学生之间的贫、富之差又让他们感到痛楚和失望,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二)主观原因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部分贫困高职生不能正确认知自我,自我控制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这种偏差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使他们在思索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时,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当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又把贫困作为逃避和退缩的理由,形成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错误认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加剧了贫困高职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
三、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贫困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要面临学业问题,还要承受家庭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探讨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塑造其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不仅让贫困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整体对于贫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这样,贫困生、包括非贫困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成熟、客观、冷静, 从思想上减少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
(1)学校通过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随时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教育辅导工作奠定基础;(2)建立校内各级心理辅导网络,通过各级联络员的信息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异常心理和行为。
3.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
贫困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这是影响其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帮助其认清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方式,让其发现缺陷并主动去完善。必要时,可以采取个别心理辅导对一些存在着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贫困生虽然经历的挫折较多,成熟也较快,但他们毕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才干,实现自我存在价值;要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勇于磨砺,奋发成才;要帮助他们学会正视贫困,学会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要帮助他们确立贫困也是财富的理念,让他们从贫困中奋起,在自强中成长。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努力发挥积极作用,以高尚的师风师德和健全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诚挚的爱心去接纳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把贫困生积极吸纳到集体活动中来,让他们体味到集体的温暖,化解了孤独、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最终消除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望婷.关于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
[2]宋西红.中职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4期.
[3]胡海青,庄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2期.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2版)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SQ09GR338).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