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2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BCL2蛋白共表达状况及其与生发中心细胞样(GCB)及non-GCB亚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DLBCL石蜡标本制作的组织芯片进行MYC、BCL2、CD10、BCL6、MUM1、KI67检测,并对蛋白表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5例DLBCL标本中,non-GCB患者163例(66.5%),GCB患者82例(33.
【机 构】
: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病理科,315020,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技术室,315020,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技术室,315020,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病理科,315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BCL2蛋白共表达状况及其与生发中心细胞样(GCB)及non-GCB亚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DLBCL石蜡标本制作的组织芯片进行MYC、BCL2、CD10、BCL6、MUM1、KI67检测,并对蛋白表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5例DLBCL标本中,non-GCB患者163例(66.5%),GCB患者82例(33.5%),MYC和BCL2双阳性患者88例,占患者总数的35.9%(88/245),占non-GCB病例的41.7%(68/163),占GCB病例的24.4%(20/82),在这两种亚型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6,P=0.008)。结论DLBCL中MYC/BCL2蛋白共表达在non-GCB亚型比GCB亚型更多,可以按照MYC/BCL2的共表达情况,把DLBCL分成不同亚群以区别治疗和判断预后。
其他文献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胸膜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潜伏期约为20年,目前正是该疾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该疾病发现时大部分已处于晚期,除了经典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方案疗效确定之外,手术、放疗及二三线化疗疗效仍未知.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分子靶向治疗又为MPM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克隆性增殖涉及细胞内多个信号通路.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与包括骨髓瘤细胞在内的多种恶性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调相关.靶向调变cAMP信号通路可以诱导包括骨髓瘤细胞在内的多种恶性淋巴细胞增殖阻滞和凋亡,其机制涉及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和cAMP调控多种细胞内递质.对cAMP介导骨髓瘤细胞凋亡深入研究分析,将为临床治疗MM提供可能途径和潜在靶
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胆固醇作用外,还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及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增敏以及化学预防作用。
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短链非编码RNA,是转录后调控网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研究表明miR-133家族成员miR-133a和miR-133b能在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等的表达,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B等细胞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miR-133在肿瘤形成与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新型诊断技术的出现,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体液中的微小RNA (miRNA)、唾液蛋白、尿液多胺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的辅助下也有较大突破;影像引导微创活检技术如空芯针活检和真空辅助活检,具有准确、经济、创伤小等优点,并能提供更多的标本,已广泛用于临床。
远处转移是鼻咽癌(NP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可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及预后.NPC远处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B病毒DNA、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有望成为NPC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另外,病理分型和治疗手段也是NPC预后的影响因素。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以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胞克隆性增殖异常为特点的疾病,其分类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等疾病中存在JAK2V617F点突变.有研究表明,在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中,PV发生率在9
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fx)是锌指蛋白家族的一员,在多种干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研究表明其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对于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有助于建立可靠、可行的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测手段。
山奈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草药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焦虑、镇痛和抗过敏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山奈酚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并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炎性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在肿瘤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