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其起步早、历史长、发展快,令人瞩目。本文从沙坪坝西部新城与苏南地区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入手,将苏南模式的一些成功经验及做法借鉴到西部新城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期达到“他山之石”的作用。
关键词 苏南模式 农村经济 西部新城
作者简介:姚懿,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249
长江就像一条纽带,将重庆和苏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苏南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区位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经济,如今已呈现出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乃全国各地之楷模。沙坪坝虽在地理区位上为重庆主城区,但西部九镇在十年前还算是农村,直至近年才初显快速发展势头。如何实现发展的普惠性,夯实发展的根基,保持发展的延续性呢?苏南模式或许能提供答案及有益之见。
一、现状分析
(一)沙坪坝及西部新城现状
2015年,沙坪坝区GDP为714.3亿元,同比增长13.4%,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8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0.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50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二。
1.优势。沙坪坝区工业基础雄厚,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大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园、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和西部新城城市中心区五大片区组成了重庆西部新城;红色旅游圣地;西部面积广阔,为主城少有的平坦开阔地区;未来轻轨东西南北四面贯通西部新城,双碑隧道、双碑大桥连接两江新区,交通十分便捷;位于成渝经济区圈,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渝新欧”欧亚大陆桥桥头堡。
2.劣势。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西部乃曾经的“巴县粮仓”,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西部新城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东部传统老工业所占比重仍偏高;西部交通网络不尽完善;失地农民逐年增大,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大群体。
(二)苏南的现状
2015年苏州GDP为1.45万亿,同比增长7.5%,人均GDP突破2.1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12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4.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718亿元。华西村人均GDP更是达到了驚人的200万元左右。
1.优势。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易规避风险等优势;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实际规模,资金实力雄厚;外“长”内“短”,民企有发展和壮大的空间;自然条件优越,东临上海,北靠长江,南有太湖,东南接浙江,全域为平原,是中国商品粮主要基地;农业劳动力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地处集镇密集地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文革期间城市工业颓废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2.劣势。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乡镇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对外资依赖程度大;地少人多,污染严重。
二、沙坪坝西部新城可行的苏南模式
虽然苏南模式在九十年代末期曾经受到非议,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质疑,可“发展才是硬道理”,2015年苏州市村均年收入为776万元。总的来看,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思想解放等诸多方面还与苏南模式有不小差距,要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1.只租不卖,滚雪球壮大集体经济。苏南很多村十分注重村级集体资产的长期积累,不论厂房还是住宅都采用出租而不出售的方式经营,村集体经济逐渐由小变大,可利用资源由少变多,村经济实力由弱变强。西部新城的人们眼光往往局限于当下利益,不具备长远谋划。基层干部应打破这种鼠目寸光的思维,摒弃“活在当下”的自私观念,不可一味求大,一步一脚印坚实基础,坚定对集体、对人民、对儿孙的责任心,实现村集体经济有序壮大。
2.打破常规思维,跨区域生财。跳出地理区划的界限,跳出思维的束缚,跨区域兴建工业企业,为发展扩展空间、争取资源。沙坪坝西部未开发地区的不少村干部抱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被誉为“苏州最美山村”——旺山村的成功模式彻底打破了这种观念,即异地建设属于本村的企业,为村集体创收。西部新城建设如日中天,上级部门应放宽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村异地建厂办公司。
3.以地易地。用基本农田指标换取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农田异地保护,为建设用地腾出所需土地资源。沙坪坝西部地区仍有大片未开发使用的土地,在发展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在发展受基本农田保护限制时,将偏僻乡村的建设用地相互置换,既为偏僻地区带来财政收入,又为开发建设争取到土地,实现双赢。
4.实行多业并举。将农业、工业、旅游业并为一体,降低风险,增加收入,提高自身知名度,创造无形价值。西部新城在抓紧工业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曾家、青木关、凤凰等地依靠便利交通、缙云山水、物产多样性等优势资源开发农村旅游,西永、陈家桥、虎溪等地依靠先进的工厂与优美的大学校园开发工业旅游及人文旅游。
5.股份合作助推党群共富。坚持全民参股、集体控股,既解决了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又给村民增加了一项收入。村两委用集体经济收入兴办公益事业,实行集体经济积累二次分配等,让村民长久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专业合作社无法规避“捣乱者”带来诸多问题,而股份合作社则可有效避免其影响集体利益。西部新城许多村集体发展缺乏财力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何尝不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6.先征后返解决土地供求矛盾。针对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巧打政策“擦边球”,通过先征用集体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后用集体经济收入建设集中居住区,通过对村庄整理,腾出居民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填补之前占用的土地指标,既保住了耕地红线,又扩大了发展空间,破解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西部新城土地供求矛盾的解决。
关键词 苏南模式 农村经济 西部新城
作者简介:姚懿,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249
长江就像一条纽带,将重庆和苏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苏南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区位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经济,如今已呈现出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乃全国各地之楷模。沙坪坝虽在地理区位上为重庆主城区,但西部九镇在十年前还算是农村,直至近年才初显快速发展势头。如何实现发展的普惠性,夯实发展的根基,保持发展的延续性呢?苏南模式或许能提供答案及有益之见。
一、现状分析
(一)沙坪坝及西部新城现状
2015年,沙坪坝区GDP为714.3亿元,同比增长13.4%,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8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0.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50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二。
1.优势。沙坪坝区工业基础雄厚,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大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园、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和西部新城城市中心区五大片区组成了重庆西部新城;红色旅游圣地;西部面积广阔,为主城少有的平坦开阔地区;未来轻轨东西南北四面贯通西部新城,双碑隧道、双碑大桥连接两江新区,交通十分便捷;位于成渝经济区圈,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渝新欧”欧亚大陆桥桥头堡。
2.劣势。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西部乃曾经的“巴县粮仓”,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西部新城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东部传统老工业所占比重仍偏高;西部交通网络不尽完善;失地农民逐年增大,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大群体。
(二)苏南的现状
2015年苏州GDP为1.45万亿,同比增长7.5%,人均GDP突破2.1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12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4.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718亿元。华西村人均GDP更是达到了驚人的200万元左右。
1.优势。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易规避风险等优势;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实际规模,资金实力雄厚;外“长”内“短”,民企有发展和壮大的空间;自然条件优越,东临上海,北靠长江,南有太湖,东南接浙江,全域为平原,是中国商品粮主要基地;农业劳动力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地处集镇密集地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文革期间城市工业颓废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2.劣势。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乡镇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对外资依赖程度大;地少人多,污染严重。
二、沙坪坝西部新城可行的苏南模式
虽然苏南模式在九十年代末期曾经受到非议,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质疑,可“发展才是硬道理”,2015年苏州市村均年收入为776万元。总的来看,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思想解放等诸多方面还与苏南模式有不小差距,要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1.只租不卖,滚雪球壮大集体经济。苏南很多村十分注重村级集体资产的长期积累,不论厂房还是住宅都采用出租而不出售的方式经营,村集体经济逐渐由小变大,可利用资源由少变多,村经济实力由弱变强。西部新城的人们眼光往往局限于当下利益,不具备长远谋划。基层干部应打破这种鼠目寸光的思维,摒弃“活在当下”的自私观念,不可一味求大,一步一脚印坚实基础,坚定对集体、对人民、对儿孙的责任心,实现村集体经济有序壮大。
2.打破常规思维,跨区域生财。跳出地理区划的界限,跳出思维的束缚,跨区域兴建工业企业,为发展扩展空间、争取资源。沙坪坝西部未开发地区的不少村干部抱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被誉为“苏州最美山村”——旺山村的成功模式彻底打破了这种观念,即异地建设属于本村的企业,为村集体创收。西部新城建设如日中天,上级部门应放宽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村异地建厂办公司。
3.以地易地。用基本农田指标换取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农田异地保护,为建设用地腾出所需土地资源。沙坪坝西部地区仍有大片未开发使用的土地,在发展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在发展受基本农田保护限制时,将偏僻乡村的建设用地相互置换,既为偏僻地区带来财政收入,又为开发建设争取到土地,实现双赢。
4.实行多业并举。将农业、工业、旅游业并为一体,降低风险,增加收入,提高自身知名度,创造无形价值。西部新城在抓紧工业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曾家、青木关、凤凰等地依靠便利交通、缙云山水、物产多样性等优势资源开发农村旅游,西永、陈家桥、虎溪等地依靠先进的工厂与优美的大学校园开发工业旅游及人文旅游。
5.股份合作助推党群共富。坚持全民参股、集体控股,既解决了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又给村民增加了一项收入。村两委用集体经济收入兴办公益事业,实行集体经济积累二次分配等,让村民长久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专业合作社无法规避“捣乱者”带来诸多问题,而股份合作社则可有效避免其影响集体利益。西部新城许多村集体发展缺乏财力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何尝不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6.先征后返解决土地供求矛盾。针对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巧打政策“擦边球”,通过先征用集体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后用集体经济收入建设集中居住区,通过对村庄整理,腾出居民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填补之前占用的土地指标,既保住了耕地红线,又扩大了发展空间,破解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难题,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西部新城土地供求矛盾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