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初探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教师资源的重要任务。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途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针对这一现状,陕西理工学院以“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试点,力图使高等师范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70-02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步步深入,教育方针提出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基础教育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针对当今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与人才输出的现状,陕西理工学院及时进行改革,出台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组建了实验班,着力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1](P.11)以亲身实践经历,实验班学习的心得与体会,来浅谈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在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现阶段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诸多问题,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只培养出“合格”毕业生,导致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达标
  有些高等师范院校迫于一些综合类院校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压力,导致部分高等院校在竞争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就培养的目标定位来说,现阶段整个高师院校包括综合类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目标定位很低。一些院校长期以来把“合格”作为师范生培养的目标,但依据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与人才需求状况而言,这样的目标培养下的人才已经是不能被社会认可的,甚至有人预言,再过几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只能被称为“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的趋势,只会使得高等师范教育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到尴尬的境地。邓小平同志很早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但如果我们只是以“合格”的标准去定位师范生培养,必定不利于教育的现代化,很难去与世界接轨和竞争。[2](P. 7-19)根据当今时代要求,我们需要的是那种专业素质强、综合能力过硬的高标准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发展。
  (二)理论重于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师范生提高师范技能
  师范生的培养,突出的是“师范”,在整个培养模式的制定与运用上,都应该有师范特色。但是目前,在整个师范生培养中,我们总感觉师范特色不明显,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学生抱着“60分就好”的心态去学习,教师为了教学考核而把考试作为目标,这就造成了教为考服务的现象,老师大量的念笔记,学生大量的背笔记,考完试就什么都不会了;二是学校即便开设几门例如教学论的课程,也大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操作性,即便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习,但是形式较为单一,时间很短,次数很少,往往取得的成效很差。对于这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以及“理论重于实践”的方式,师范生的培养必然很难凸显出自身的特色。[3](P. 62-63)
  (三)部分师范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不能以一个准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基础教育的后备力量。师范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当今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里的师范生的现状却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从事基础教育兴趣不浓、师范意识不强、核心技能不精。相当数量的师范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并不准确,要想改进当前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不上的问题,高等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从自身开始反省,端正学习态度,扎实刻苦以一个“准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二、陕西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实验班的建设
  (一)加强知识构建,夯实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在实验班学生培养上,大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功底,通过对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的科学优化,开设了大量与中学语文良好对接的专业主干课程,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基础写作、逻辑基础、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论、教师技能等。对于这些主干课的讲授,文学院对实验班配置了全部的优秀教师资源。在课时安排上,这些课也是课时安排较多,比重较大的,比如我们所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必修课,在课时安排上,1-6学期中每学期安排了48小时课时,总学时为288个学时。开足主干课,正是为了使学生打牢专业基础,确保所培养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专业素养。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应强化学生师范核心技能培养。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在制定实验班培养方案时,就要求通过专业阅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写作能力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实际培养中,文学院大部分教师参与编写了《文学类专业学生书目导读》、《文学类专业素质教育讲演录》等书,并下发给全体学生,通过对这类书的学习,学生整体的阅读面拓宽了;文学院还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教授以及西安铁一中、汉中中学等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来校作报告,让同学们能够从他们的经历中领悟到作为老师的宝贵建议和经验。
  (二)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优化师范生培养实践体系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班以培养学生师范能力为指向,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将老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相结合,将听课与动嘴、动手、动脑相结合,在课堂讲授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强化训练等实践内容和实践环节,每周的晚自习都会有五至六名学生在班级试讲,定时请几位老师作为评审,找出优点和不足,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中文S1201班是第一届实验班,作为其中一员,我们已经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育见习环节,我们走访了汉中当地的重点中学,例如汉中中学、汉台中学、龙岗中学等。我们走进中学课堂,听取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见习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根据培养方案,今后每学期将会有一次教育见习,同时学院也加大了实践教学周数,将教育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增加至18周,并且进行顶岗实习。   (三)加强师范教育的内涵建设,培养职前教师的创新能力,突出师范专业的专业定位
  师范专业要按照教师培养专业化的要求,立足于专业的本身特点,完善专业内涵建设。要在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三个方面去建设、去完善。在内涵建设时,要有宽文化、厚基础的理念,要有像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在“大成智慧学”背景下,培养出大智大德的、全面而优秀的学生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有轻重,辅之以一些讲座、见习等实践活动,同时指定一些必读书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很好的保证了文化面的拓宽和学生专业基础的夯实。在内涵建设的同时要注入特色意识,彰显专业个性和特色。[2](P. 2)例如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经常组织并指导学生举办课件制作大赛、诗文朗诵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写作大赛、演讲赛、辩论赛、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等活动。尤其是师范生技能讲课大赛,文学院从2006年至今,已经举办了8次,每次活动,都是精心准备。文学院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其中,从大赛的方案制定,赛前的各个环节的安排,到初赛、复赛,学生积极踊跃参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讲课能力,同时也在文学院营造了热爱师范教育、争做好老师的良好氛围。而且,文学院的这种活动,也影响了学校对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从 2010年开始,学校也围绕师范生的技能,举办了“未来之星”师范生技能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强化了师范教育的培养力度。
  三、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思考
  改革试点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问题。一些师范生到了实习单位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她们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却倒不出来,或许被学生的问题搞得下不来台,课堂气氛严肃,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中小学生失去了对课堂与老师的期待,也随之减少了学习的兴趣。这是基础教育学校对“准老师”和“新老师”最大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在高等师范院校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她们往往会遇到这种问题。我想其中的原因还得回到我们如今的高等师范教育中来。前文提到,一些师范专业的老师为了教学考核而把考试作为目标,上课大量的念笔记,学生大量的记笔记,为了使学生考出比较高的平均分,一些老师在考前为学生们“划重点”,并承诺只要把卷子答完就给学生及格的分数。这使得大学考试成了一次记忆力的比拼,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快记得全谁就能拿高分,而全然不顾从学期初就开始踏实学习的“老实学生”的感受。而最后的结果也往往都是,考完试又把知识全部还给课本和老师了。如此往复,学生们看起来也上课做作业,参加期末考试而且最后还取得了高分。但实际上全部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学生并不多,能把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师范生更是屈指可数。
  每年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花费了很大的心血,面对如此入不敷出的现状,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的领导和一线教师们应该好好反思,为未来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全.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2]许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成效、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4,(10).
  [3]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责任编辑:胡 悦]
其他文献
摘要: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认为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而它对象性活动总原则:“为”与“不为”,即改造自然和顺从自然,这对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以及解决当代环境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对象性;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44-03  人是对象性的人,自然是对象性的自然,对象性活动是沟通人与自然
期刊
摘要: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和选择。本文以河北省坝上地区为例,探析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在坝上广袤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热潮,助推了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历经三个阶段,在现代化的推进中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突破了一次次的发展困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结构调整;基层党组织  一、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充当反腐先锋,在组织领导机构,巡视内容,工作方式上,都突出制度反腐特点。透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成就,分析建立反腐长效机制,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巩固执政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十八大;巡视制度;制度反腐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23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治理”一词的出现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目光,基层治理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基层治理的研究中关于城市基层治理较少,学界对城市发展的关注还比较少,因此,本文的关注点就是对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找到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切入点。  关键词:基层治理;城市基层治理;文献综述;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将法治建设提升到新高度,推向了新境界,展示了新前景。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新内容;法治道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的新抓手。法治是底线之治、规则之治、公正之治、制度之治、引领之治。   关键词:高度;境界;法治创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新发掘的来自日本的档案资料,在其吸收和批判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上,从红军产生的背景和建军经过、红军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活动、红军的本质等方面来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扩宽了视野。虽然其认识过于宏观,而且当时日本仇视共产主义,但是日本馆藏档案的这些认识总体来说是恰当,符合实际的。  关键词:日本;红军;20世纪30年代初;馆藏档案;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辅导员压力一直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题。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要求上存在工作强度过大以、角色冲突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工作控制上存在工作难度过大和自主决定权缺失的问题。根据工作要求-控制模型,这两者共同造成了辅导员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解决辅导员压力过大,必须合理化工作要求,提升工作控制,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压力;工作要求-控制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以上海市东方医院为例,对医务志愿者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肯定了东方医院的志愿者管理的做法,同时认为医院志愿者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定位不准确;对志愿者的培训形式单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在借鉴各城市医院志愿者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应降低招募门槛,加强志愿者的培训,设计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和维护志愿者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志愿者管理;医院志愿服务
期刊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例,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主要途径,总结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期刊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