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和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经济以服务业为主,雇佣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近四分之三。不过与其它第一世界国家不同的是,加拿大的第一产业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肥沃的大平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和油菜产地,使得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加拿大能源产业发达,是发达国家里极少数能源出口国之一。
企业税征收税种
加拿大对企业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分支机构利润税、商品及服务税(增值税)、销售税等。
加拿大征收所得税的对象包括经营所得和资本利得,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家加拿大仅设企业所得税一个税目。加拿大的居民企业需要为其全球的所得纳税,而非居民企业仅需就其来源于加拿大境内的所得缴纳所得税,此外非居民企业在处置某些位于加拿大的特定资产时可以按其利得的50%进行纳税而其他的资产仍需为100%的利得纳税。非居民企业还需为其分支机构所分配的利润和某些类型的加拿大来源所得等被称为消极所得的所得缴纳25%的预扣税。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其八个省达成税收协议,由联邦政府管理联邦一级和省一级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联邦政府还管理三个地区的税收体系。现阶段,阿尔伯塔省和魁北克省自行管理其税收体系。自2008年12月31日起,安大略省的企业所得税也归由联邦政府管理。通过在超过一个省的常驻机构取得所得的企业必须将所有应税所得按指定公式归集到某一特定的省进行计税,省间应税所得归集的因素包括总收入和该常驻机构所产生的工资及佣金支出。联邦和省级或地区级企业所得税混合税率会因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在的省或地区以及其经营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某些制造企业适用较低的企业税率。根据所得征税省的不同,加拿大居民控制私人企业的前400,000至500,000加元适用11%至19%的较低税率。企业所得税需按月缴纳,在企业税纳税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缴清所有应缴未缴税款,对于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居民控制私人企业可以延长至纳税年度结束后三个月。企业纳税申报表的提交不得晚于纳税年度结束后的六个月,即使没有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也被要求提交纳税申报单,如果未按期提交则将被处以罚款。
应税所得的确认
在加拿大,企业的应税所得使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处理上的确认。对于某些行业,如农业或渔业经营者准予按照收付实现制或改进版的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加拿大居民企业,其应税所得为其全球来源的所得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对于非居民企业,其来源于加拿大的所得实质上包括在加拿大从事经营活动的所得、处置特定加拿大资产(50%和100%两类)以及再征收的加拿大税收减免。下面对可扣除的项目做简要的介绍。
加拿大对资本资产的税收折旧有着复杂的确认体系,可折旧财产需要根据一系列具体规定来确定可于任一特定年份核销的金额,同时在核销时对可折旧财产还有相应的一系列具体的限制措施。开采、开发及维护资源财产所产生的支出,应根据规定进行分类并确定可于一个年度内抵扣的金额。符合规定的加拿大境内开采支出可100%依纳税人意愿与任意类型的所得相抵扣。加拿大境内发生的开采费用可按30%每年或一次性100%与资源财产的销售收入相抵扣,而其他支出则适用于较为严格的扣除原则。全部或实质上全部用于加拿大境内的开采或研发同样适用于100%的扣除率。
加拿大企业的存货必须按成本或公允市场价值二者中的较低者计价,除非纳税人选择按市场公允价值对所有存货进行计价。
应税资本利得应包含在应税所得中按一般税率一并计税。资本利得一般为处置资产资本的收入减去财产累计的成本以及处置成本。然而,只有50%的资本利得需要纳税。资本亏损只可用于与资本利得相抵销但可根据控制条例向后退结三年并向前无限结转。
由加拿大私人企业从另一居民企业处收到的股息适用33.33%的可退税税率。对于收息企业持有付息企业10%或以上投票权或资产的情况,应纳税款应基于就支付的股息而返还给付款企业的税额计算。大部分公共企业从另一加拿大居民企业处收到的股息不包含在其所得当中,但来源于非居民企业的股息则需要纳税除非是来自于其位于协议国的子公司的营业利润。
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亏损可向前退结三年,并向后结转二十年。对于所有权发生变更的企业,在产权变更时所产生的亏损只可在下一年度从其进行相同或类似经营项目的所得中扣除,当且仅当产生亏损的经营项目在合理期待下还可以继续产生利润。对于将产权变更中所产生的损失向前退结至变更之前的情况同样适用相似的限制。
个税缴纳
居住于加拿大境内的个人在税收上需要就其全球来源的所得纳税。非居民需要就其来源于加拿大的雇佣所得及经营所得在加拿大纳税,还有50%的处置某些特定位于加拿大的资产的资本利得以及100%的处置资源财产或来自某些人身保险保单的利得也许按规定纳税。实质上,个人的所有雇佣所得都需要纳税,个人的经营所得适用与企业经营所得相似的规定,个体户以及从其他非雇佣渠道取得的所得,被要求按季度缴纳当年预估的应缴税款,所有在一个日历年度内需要缴纳的税款需要在次年的4月30日之前全部缴清。个人也享有一定的税前扣除项,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养老计划及注册退休存款计划,与取得所得相关的借款利息,以及符合规定的抚养费或配偶赡养费等。
企业税征收税种
加拿大对企业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分支机构利润税、商品及服务税(增值税)、销售税等。
加拿大征收所得税的对象包括经营所得和资本利得,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家加拿大仅设企业所得税一个税目。加拿大的居民企业需要为其全球的所得纳税,而非居民企业仅需就其来源于加拿大境内的所得缴纳所得税,此外非居民企业在处置某些位于加拿大的特定资产时可以按其利得的50%进行纳税而其他的资产仍需为100%的利得纳税。非居民企业还需为其分支机构所分配的利润和某些类型的加拿大来源所得等被称为消极所得的所得缴纳25%的预扣税。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其八个省达成税收协议,由联邦政府管理联邦一级和省一级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联邦政府还管理三个地区的税收体系。现阶段,阿尔伯塔省和魁北克省自行管理其税收体系。自2008年12月31日起,安大略省的企业所得税也归由联邦政府管理。通过在超过一个省的常驻机构取得所得的企业必须将所有应税所得按指定公式归集到某一特定的省进行计税,省间应税所得归集的因素包括总收入和该常驻机构所产生的工资及佣金支出。联邦和省级或地区级企业所得税混合税率会因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在的省或地区以及其经营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某些制造企业适用较低的企业税率。根据所得征税省的不同,加拿大居民控制私人企业的前400,000至500,000加元适用11%至19%的较低税率。企业所得税需按月缴纳,在企业税纳税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缴清所有应缴未缴税款,对于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居民控制私人企业可以延长至纳税年度结束后三个月。企业纳税申报表的提交不得晚于纳税年度结束后的六个月,即使没有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也被要求提交纳税申报单,如果未按期提交则将被处以罚款。
应税所得的确认
在加拿大,企业的应税所得使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处理上的确认。对于某些行业,如农业或渔业经营者准予按照收付实现制或改进版的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加拿大居民企业,其应税所得为其全球来源的所得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对于非居民企业,其来源于加拿大的所得实质上包括在加拿大从事经营活动的所得、处置特定加拿大资产(50%和100%两类)以及再征收的加拿大税收减免。下面对可扣除的项目做简要的介绍。
加拿大对资本资产的税收折旧有着复杂的确认体系,可折旧财产需要根据一系列具体规定来确定可于任一特定年份核销的金额,同时在核销时对可折旧财产还有相应的一系列具体的限制措施。开采、开发及维护资源财产所产生的支出,应根据规定进行分类并确定可于一个年度内抵扣的金额。符合规定的加拿大境内开采支出可100%依纳税人意愿与任意类型的所得相抵扣。加拿大境内发生的开采费用可按30%每年或一次性100%与资源财产的销售收入相抵扣,而其他支出则适用于较为严格的扣除原则。全部或实质上全部用于加拿大境内的开采或研发同样适用于100%的扣除率。
加拿大企业的存货必须按成本或公允市场价值二者中的较低者计价,除非纳税人选择按市场公允价值对所有存货进行计价。
应税资本利得应包含在应税所得中按一般税率一并计税。资本利得一般为处置资产资本的收入减去财产累计的成本以及处置成本。然而,只有50%的资本利得需要纳税。资本亏损只可用于与资本利得相抵销但可根据控制条例向后退结三年并向前无限结转。
由加拿大私人企业从另一居民企业处收到的股息适用33.33%的可退税税率。对于收息企业持有付息企业10%或以上投票权或资产的情况,应纳税款应基于就支付的股息而返还给付款企业的税额计算。大部分公共企业从另一加拿大居民企业处收到的股息不包含在其所得当中,但来源于非居民企业的股息则需要纳税除非是来自于其位于协议国的子公司的营业利润。
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亏损可向前退结三年,并向后结转二十年。对于所有权发生变更的企业,在产权变更时所产生的亏损只可在下一年度从其进行相同或类似经营项目的所得中扣除,当且仅当产生亏损的经营项目在合理期待下还可以继续产生利润。对于将产权变更中所产生的损失向前退结至变更之前的情况同样适用相似的限制。
个税缴纳
居住于加拿大境内的个人在税收上需要就其全球来源的所得纳税。非居民需要就其来源于加拿大的雇佣所得及经营所得在加拿大纳税,还有50%的处置某些特定位于加拿大的资产的资本利得以及100%的处置资源财产或来自某些人身保险保单的利得也许按规定纳税。实质上,个人的所有雇佣所得都需要纳税,个人的经营所得适用与企业经营所得相似的规定,个体户以及从其他非雇佣渠道取得的所得,被要求按季度缴纳当年预估的应缴税款,所有在一个日历年度内需要缴纳的税款需要在次年的4月30日之前全部缴清。个人也享有一定的税前扣除项,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养老计划及注册退休存款计划,与取得所得相关的借款利息,以及符合规定的抚养费或配偶赡养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