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小学生的特点及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韵律活动和舞蹈练习过程中心率的提高及生理负荷等方面的分析,对韵舞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韵律活动和舞蹈;小学生;一般耐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44-1
一、前言
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竞争能力,它形成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意志。意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意志在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为耐力。因而,小学生耐力的发展是体现其身体及人文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前小学生耐力的发展状况尚差。在体育课上,学生对练耐力“听而生畏”,练习马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使练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令我们体育教师困惑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思、探索的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细致的工作,包括宣传动员及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这一教材的实施总是比其它教材困难得多,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其它练习手段来达到发展耐力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呢?观照新课程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切入,我进行了以韵律活动和舞蹈的练习为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的探索与实践。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12~2013中心校六年级(1)、(3)班学生(男46人,女44人)共90人
2.研究方法
(1)教学大纲规定六年级每周6学时体育课中除了一次中长跑课外,其它各种耐力跑的练习均用韵舞练习代替。
(2)主要采用实验法,同时辅以教育学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等。
三、测定结果与分析
1.有人认为韵舞都是些慢悠悠的动作,不用费很大的力就可以完成,锻炼柔韧性,协调性还可以,要说到发展有氧耐力,这强度够吗?那么它的运动量究竟怎样呢。下面我将它与球类(蓝球、排球)、体操(单杠、跳山羊)、武术等项目作了对比。
从各教学项目的脉搏测定情况分析:负荷量最高的是体操的跳跃项目,全课平均脉搏为135次每分,基本部分的平均脉搏是144次每分,运动量指数为1.89,其次是韵舞,平均脉搏为136.1次每分,指数为1.62,负荷量最小的单杠项目,全课平均脉搏只有112.6次每分。
本人所选用的是用脉搏衡量各教学课的生理负荷,因为它是最简单易行且又比较灵敏的指标,脉搏的高低与运动量的强度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与机体耗氧量,心输出量存在直线函数关系,国内外资料报道心率在120~180次每分时,每搏输出量最大(可达200CC)。从“循环机能的变化”分析,当心率为每分钟133.1次时心搏量最大达153.1毫升每次,心率188.3次每分时,心输出量最大,此时心输出量增大主要靠心搏频率加快来实现的,当人的心率达180次每分上时,心舒张时间极短,影响心脏充盈使心搏量下降,当心率低于120次每分时,心缩无力,同样影响心搏量,所以对一般人来讲,最佳心率是130次~150次每分。
2.韵律活动和舞蹈的平均心率为132.2次每分,基本部分平均心率为136.1次每分,最高心率为169.3次每分(十个人最高心率达186次每分)基本上每次课上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跳高及跳高的组合,心率都可达到180次每分。这时发展学生有氧能力及心血管呼吸机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在这里,提出韵舞可以发展一般耐力,理由是:(1)对于一般耐力,从练习的性质上看,一般是指持续的、不间断的或者间断的反复的练习,练习强度属于中等或中等以下。韵舞的练习性质上基本属于这一类,也是持续的或反复的中等强度练习。(2)从供能的方式上看,发展一般耐力主要是靠有氧代谢功能,韵舞练习时,既没有长时间的憋气,又没有大强度的突然起动,更不是大强度的持续练习,学生心率的升高是逐步的,是在连续练习后稳步上升的,所以我认为也应该属于有氧为主的供能方式,基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多次试验的心率的结果,我得出韵舞可以发展一般耐力的结论。
3.为了进一步证实韵舞练习与耐久跑的练习在提高心率上具有相同作用。在一次中长跑课过程中与一次韵舞为主教材的课中,我对相同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心率测定,测的都是两项主要教材练习后的即时心率。
4.此外,第二学期结束后与第一学期末的800米跑测验成绩的对比,更进一步说明了韵舞练习对提高一般耐力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实践证明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持续训练,展示的是学生耐力发展的过程,也潜在着意志的培养。由此可见韵律活动与舞蹈训练的功能体现为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和谐发展。
2.韵律体操和舞蹈的作用不仅在于发展灵敏、柔韧和协调性,达到体态健美的目的。而且一些舞步组成的组合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心率,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3.将中长跑改为走、跑、跳的组合练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不断变换一些轻快的走、跑、跳步伐,心情舒畅,这样既消除了她们惧怕的心理,使之对练习产生兴趣,又达到了发展耐力的目的。
4.强度适中,时间适宜的韵舞组合练习不但有利于扩大心脏容量,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将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5.长期从事韵舞练习,能够使人体的协调性得到精确的发展和提高,以致其模仿能力也大大超过了一般人,这就为学生学习其他各类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6.韵律活动和舞蹈项目的广泛开展,为教育部在中小学推广校园集体舞这一活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韵律活动和舞蹈;小学生;一般耐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44-1
一、前言
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竞争能力,它形成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意志。意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意志在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为耐力。因而,小学生耐力的发展是体现其身体及人文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前小学生耐力的发展状况尚差。在体育课上,学生对练耐力“听而生畏”,练习马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使练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令我们体育教师困惑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思、探索的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细致的工作,包括宣传动员及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这一教材的实施总是比其它教材困难得多,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其它练习手段来达到发展耐力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呢?观照新课程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切入,我进行了以韵律活动和舞蹈的练习为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的探索与实践。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12~2013中心校六年级(1)、(3)班学生(男46人,女44人)共90人
2.研究方法
(1)教学大纲规定六年级每周6学时体育课中除了一次中长跑课外,其它各种耐力跑的练习均用韵舞练习代替。
(2)主要采用实验法,同时辅以教育学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等。
三、测定结果与分析
1.有人认为韵舞都是些慢悠悠的动作,不用费很大的力就可以完成,锻炼柔韧性,协调性还可以,要说到发展有氧耐力,这强度够吗?那么它的运动量究竟怎样呢。下面我将它与球类(蓝球、排球)、体操(单杠、跳山羊)、武术等项目作了对比。
从各教学项目的脉搏测定情况分析:负荷量最高的是体操的跳跃项目,全课平均脉搏为135次每分,基本部分的平均脉搏是144次每分,运动量指数为1.89,其次是韵舞,平均脉搏为136.1次每分,指数为1.62,负荷量最小的单杠项目,全课平均脉搏只有112.6次每分。
本人所选用的是用脉搏衡量各教学课的生理负荷,因为它是最简单易行且又比较灵敏的指标,脉搏的高低与运动量的强度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与机体耗氧量,心输出量存在直线函数关系,国内外资料报道心率在120~180次每分时,每搏输出量最大(可达200CC)。从“循环机能的变化”分析,当心率为每分钟133.1次时心搏量最大达153.1毫升每次,心率188.3次每分时,心输出量最大,此时心输出量增大主要靠心搏频率加快来实现的,当人的心率达180次每分上时,心舒张时间极短,影响心脏充盈使心搏量下降,当心率低于120次每分时,心缩无力,同样影响心搏量,所以对一般人来讲,最佳心率是130次~150次每分。
2.韵律活动和舞蹈的平均心率为132.2次每分,基本部分平均心率为136.1次每分,最高心率为169.3次每分(十个人最高心率达186次每分)基本上每次课上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跳高及跳高的组合,心率都可达到180次每分。这时发展学生有氧能力及心血管呼吸机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在这里,提出韵舞可以发展一般耐力,理由是:(1)对于一般耐力,从练习的性质上看,一般是指持续的、不间断的或者间断的反复的练习,练习强度属于中等或中等以下。韵舞的练习性质上基本属于这一类,也是持续的或反复的中等强度练习。(2)从供能的方式上看,发展一般耐力主要是靠有氧代谢功能,韵舞练习时,既没有长时间的憋气,又没有大强度的突然起动,更不是大强度的持续练习,学生心率的升高是逐步的,是在连续练习后稳步上升的,所以我认为也应该属于有氧为主的供能方式,基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多次试验的心率的结果,我得出韵舞可以发展一般耐力的结论。
3.为了进一步证实韵舞练习与耐久跑的练习在提高心率上具有相同作用。在一次中长跑课过程中与一次韵舞为主教材的课中,我对相同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心率测定,测的都是两项主要教材练习后的即时心率。
4.此外,第二学期结束后与第一学期末的800米跑测验成绩的对比,更进一步说明了韵舞练习对提高一般耐力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实践证明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持续训练,展示的是学生耐力发展的过程,也潜在着意志的培养。由此可见韵律活动与舞蹈训练的功能体现为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和谐发展。
2.韵律体操和舞蹈的作用不仅在于发展灵敏、柔韧和协调性,达到体态健美的目的。而且一些舞步组成的组合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心率,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3.将中长跑改为走、跑、跳的组合练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不断变换一些轻快的走、跑、跳步伐,心情舒畅,这样既消除了她们惧怕的心理,使之对练习产生兴趣,又达到了发展耐力的目的。
4.强度适中,时间适宜的韵舞组合练习不但有利于扩大心脏容量,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将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5.长期从事韵舞练习,能够使人体的协调性得到精确的发展和提高,以致其模仿能力也大大超过了一般人,这就为学生学习其他各类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6.韵律活动和舞蹈项目的广泛开展,为教育部在中小学推广校园集体舞这一活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