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闫振堂简介:
1935年9月生,山西文水人,笔名长通、印真、陶然等。毕业于山西大学,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1962年9月后,解放军炮14师10团6连见习排长;
1965年4月后,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宣传处、文化处干事;
1978年10月后,文化部人事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1988年10月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1991年1月,国家文物局分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992年4月,国家文物局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8年10月,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
2002年7月,中国收藏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会长。
乎全国大小所有的奇石展会上,
都能见到闫振堂清癯矍铄的身影。他是不折不扣的石界名人。在许多人的想象里,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他,也定然是拥有美石无数的“富豪藏家”。然而闫老说:“我收藏的奇石并不多,也就几十块。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石种,质量也并非个个是佳品绝品。”
闫老将自己收藏的奇石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代表着友谊与人情的纪念石,另一种则是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承载着感情的观赏性纪念石。在他的每一块看似普通的奇石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块石头都蕴藏着一段感情,带给他无穷的乐趣。它们记录、见证着一位古稀老人近半个世纪的收藏之路与人生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闫老的收藏又确实丰厚得无可估量。
纪念石,见证深情厚谊
闫老的第一块纪念石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了。1968年,“文化大革命”到处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当时正是热血青年的闫振堂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那时,全国到处都在学习河北遵化县的砂石峪人民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出高产的精神,昔日“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乡僻壤,创造出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为了将砂石峪精神进一步推向全国,政府在当地搞了一次庆祝活动,参加庆祝大会的每人都收到了组织方赠送的礼物——一块书着毛主席诗词字的石头。
正是这块具有“高产”象征意义的石头,被战友转赠给闫振堂,成了他的第一块纪念石。石头上面书着毛主席那首气势恢宏的《清平乐·六盘山》(图1),他接受了石头,又请战友题写了毛主席另一首激情昂扬的诗词《沁园春·雪》(图2)。一块石头,两首诗文,为了呼应,也为了纪念。闫老说,尽管那段历史荒谬不堪,但对于曾经真诚付出青春和热血的人来说,这块石头的意义和价值早就超过了石头本身。而石头又是战友的转赠,所以意义更大,它代表着自己和战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块意义非凡的藏石已经陪伴闫老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之路,可每每提及当年,依然情景历历恍如昨日。这块石头不仅是战友情谊的象征,它还为闫老此后的奇石收藏定了位:以纪念为主,纪念友情、纪念亲情、纪念地方、纪念事情……
如果说闫老的第一块纪念石是具有时代烙印的礼物,那第二块则有着自己亲手捡拾的愉悦。当年,闫老去具有“清凉山”之称的五台山游历,有感于佛教圣地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其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所以,临别前亲自捡了一块石头以示纪念——“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圣地,收藏这样一块奇石,不仅可以涤荡心灵,还时时提醒我,做人应有如佛般的心胸,为人处世亦豁达洞明……”闫老微微笑着讲述他捡此石的初衷。像这样具有地域纪念意义的奇石,闫老收藏的并不少,他说自己第一次去乌海,就专门寻找了一块像蒙古包的奇石带了回去,作为留念。
在大、小“三通”以前,去台湾旅游是非常繁琐的事情,更别提有其他所为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闫老说,自己本来还有个哥哥,但建国前便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多年都不曾相见。直到改革开放多年后哥哥去世,才有机会前去台湾,与自己侄女等见面。返回前,亲人为他准备的很多礼物他都谢绝了,而是找了一块台湾南田石带回来。他说,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一衣带水,本是同根,自己将企盼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深情寄予奇石,以纪念台海两岸一家亲,也使多年以来全家的牵挂有所依托。
常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石是大自然的精灵,以石为念是最原始、最直接、最根本、最真切的寄托方式,也是闫老追求“藏而有意、藏而有情、藏有所悟”的藏石目标的真实写照。
观赏性纪念石,启迪人生、愉悦身心
古语云:“石乃山之骨,石乃山之魂。石吸天地之正气,取大地之精华,故园无石不秀,水无石不清,居无石不雅,山无石不巍, 路无石不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寿者乐石……”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闫老,可谓此语身体力行的见证者。
要说早期闫老的藏石多以纪念为主,之后则是观赏与纪念并重,而注重石头的观赏价值,源于与柳州一位石友的书石赠答。
约五六年前,闫老应邀参加柳州某石展,期间自是有不少人慕名求字。老人家也不吝笔墨,慷慨挥毫。返京后不久,闫老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一方从柳州寄来的奇石(图3)。极为佳绝的画面石,高不到一尺,黑紫色石面上,一条清晰的红色蛟龙——黑紫色庄严、神秘,红色喜庆、热烈,龙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此石画面干净、寓意吉祥,着实让人喜欢。原来是柳州一位得他书赠的石友专门送给闫老的,这让老人家非常感动,认为此石不仅很有观赏性,又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遂将其作为自己的经典收藏留了下来。
其后,闫老的这种观赏性质纪念石还真藏了不少,且个个都意义非凡。比如他曾在石头的牵引下认识了一位干女儿,而干女儿又以石回报干爹——孝顺闫老一块沙漠漆和红碧玉共生石(图4):入眼便是亿万年风沙千吹万磨,经受沙漠烈日考验的斑驳之美,以及坚强不屈、铮骨舒展的动态之美。在闫老看来,此石不仅本身给人一种坚强不屈、克服困难、坚持进取的启发,使人有精神上的共鸣和鼓舞,同时又承载着干女儿对两位老人的一份孝心,祝愿自己健康长寿,像石头一样永远不老。又比如福建漳州石友仿照北宋磁枕的模样专门给他雕刻的一对儿华安玉健康枕,使他切实享受到了“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的安寝生活,也是增进友谊、促进健康的代表。
说到动情处,闫老伸手,小心翼翼地从腰间解下一块满是螺旋纹的黑黝黝的圆形石头,托在掌心给我看(图5),说这是厦门的王金水老先生赠的天眼石。王老先生告诉他这块天眼石是经过西藏的喇嘛开了光的,并说送与闫老此石,就是送他健康。抚摸着手中的爱石,闫老深情地说:“对我来说,王老送给我的是健康,更是友谊,所以我一直将它随身携带,而且要珍藏一辈子!”
类似这样以石传情、藏石悦心的故事不胜枚举,相信读者也从中品读出了闫老奇石收藏之路的印记——人在石外,石在心中,情动于石。
比皇帝还富有的收藏家
谈到收藏奇石的收获,闫老用一句话概括:“收藏奇石使我明确了方向;明白了如何当会长;明白了应该收藏什么,怎么个收藏法。”而这个启发的来源,他笑着说就是《中华奇石》的主编陈西。
2002年,已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闫老应邀出席了宁夏举办的第一届奇石展,在参观宁夏博物馆时,向来豪放不羁的宁夏奇石馆馆长陈西笑着对闫老说:“闫会长,您看中馆里的哪块石头,就把哪块搬走。”而在国家文物局担任过要职的闫老当时就谢绝了陈馆长的盛情。他说,我在文物局工作过,知道博物馆里的东西不能随便送人,而且这些石头都很珍贵,有些甚至价值几百万,怎么能说拿走就拿走呢,何况自己也搬不动那么大个儿的石头。退一万步讲,即使自己能搬走一块,可是能把整个博物馆都搬走吗?能把全国那么多的博物馆都搬回家吗?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闫老笑着向陈馆长说出了自己的收藏观:“我一块石头也不要,我现在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长,我就收藏你。收藏了你,你就是我的朋友,我什么时候到了银川都会有石头看。”说毕,两人爽朗地相视大笑起来。
时任宁夏军区副政委的纪海亮将军也打趣说,“闫会长的收藏思想是‘收藏朋友,收藏收藏家’”!这种提醒使闫老更下定了决心:不仅不收藏石头,其他任何东西也不收藏,只收藏朋友,收藏收藏家。也因此,人民日报《大地》杂志撰文称闫老是“全国最大的收藏家”。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会长,闫老说自己收藏了全国成百上千的收藏家,也就等于收藏了千千万万的收藏品和无以数计的朋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精神上,他都是最富有的收藏家,是比皇帝还富有的收藏家——皇帝是最有权也最有钱的,但他却只能将一部分好东西收藏在故宫里,不可能拥有全天下的宝贝。“而我收藏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收藏家,那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财富上都要比皇帝富有得多!”
当了最富有的收藏家,闫老常以石为戒,不断自省,也以奇石的精神和品质激励和鼓舞收藏家队伍。他说:“观赏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历史、自然、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对人类而言,石文化是人类的母体文化,是人类的文化遗产。石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如自然形成的美、坚强不屈的精神、团结不可分割、实实在在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闫老不仅这样说,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他说在所有的收藏活动中,自己参加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石展,以及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书石同辉,晚年生活两头热
闫老拥有如此开放、坦诚的赏石、藏石情怀,也许与他的另一大志趣,也是他毕生修为的专业有关,那就是书法。家庭的影响,多年的学习、临摹、撰写、题刻,使闫老的书法获誉颇多。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自己才体会得出,也只有他那遒劲有力、意气风发的书文才能告诉我们。
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闫老曾于2007年9月在北京德胜国际交流中心展览大厅举行“闫振堂书法作品展”,其作品被选入《中国书法大家墨宝真迹》,《闫振堂书法作品选》也于2007年8月在北京正式印刷出版。业内人士都熟知,闫老的润笔费为10000元/平方尺。此定价出于浙江余姚四明美术馆,他自己也默认了。对此,闫老说并非他本人所愿,也算是无奈之举。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身心体力皆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写字,不得不将每日的创作时间减少。因此所谓“润笔费”之说,也只是为了“偷懒”,并非利益所趋。尽管如此,前去要闫老赠赐墨宝者仍络绎不绝,他也基本是有求必应(图6)。
此外,已经75岁高龄的闫老每年都要写一些关于收藏的学术文章,欲在今年世界华人收藏家高层论坛上发表的《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积极推动中国民间收藏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一文,也将于近期封笔。
闫老以“石以人显,书以照人”来概括自己对奇石和书法的认识。他认为奇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也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石能陶冶心灵、启迪人生,具有教育、鼓舞人的中国文化遗产。我们要为保护好、传承好、交流好、发展好赏石产业文化、赏石收藏文化,为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而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能把人的精神状态、力量、思想表达得最清楚,也是一种增进友谊、加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方式。
闫老以一句“奇石使我找到了收藏,书法使我找到了生活”结束了采访。而这句简单的话,却是一位古稀老人七十年书法、四十多年收藏经历的浓缩,是一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别样收藏情怀。
采访手记:
在没有见到闫老之前,我曾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测,甚至在赶往酒店的出租车上,我一度紧张得手心冒汗……然而,没有大家的严厉,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没有冷场的尴尬。虽然采访几度被电话、访客打断,但是,真的很顺利,而且是在一片温情中进行的。
闫老以及夫人很是细心体贴,末了会长还谦虚地说由于时间仓促,未有准备,不知道是否符合采访要求。这让我不禁惊讶于作为一位大家的谦逊与平和。常言道“见微知著”,其实,很多时候,感动我们的,也就是那点点滴滴。
1935年9月生,山西文水人,笔名长通、印真、陶然等。毕业于山西大学,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1962年9月后,解放军炮14师10团6连见习排长;
1965年4月后,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宣传处、文化处干事;
1978年10月后,文化部人事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1988年10月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1991年1月,国家文物局分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992年4月,国家文物局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8年10月,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
2002年7月,中国收藏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会长。
乎全国大小所有的奇石展会上,
都能见到闫振堂清癯矍铄的身影。他是不折不扣的石界名人。在许多人的想象里,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他,也定然是拥有美石无数的“富豪藏家”。然而闫老说:“我收藏的奇石并不多,也就几十块。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石种,质量也并非个个是佳品绝品。”
闫老将自己收藏的奇石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代表着友谊与人情的纪念石,另一种则是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承载着感情的观赏性纪念石。在他的每一块看似普通的奇石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块石头都蕴藏着一段感情,带给他无穷的乐趣。它们记录、见证着一位古稀老人近半个世纪的收藏之路与人生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闫老的收藏又确实丰厚得无可估量。
纪念石,见证深情厚谊
闫老的第一块纪念石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了。1968年,“文化大革命”到处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当时正是热血青年的闫振堂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那时,全国到处都在学习河北遵化县的砂石峪人民在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出高产的精神,昔日“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乡僻壤,创造出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为了将砂石峪精神进一步推向全国,政府在当地搞了一次庆祝活动,参加庆祝大会的每人都收到了组织方赠送的礼物——一块书着毛主席诗词字的石头。
正是这块具有“高产”象征意义的石头,被战友转赠给闫振堂,成了他的第一块纪念石。石头上面书着毛主席那首气势恢宏的《清平乐·六盘山》(图1),他接受了石头,又请战友题写了毛主席另一首激情昂扬的诗词《沁园春·雪》(图2)。一块石头,两首诗文,为了呼应,也为了纪念。闫老说,尽管那段历史荒谬不堪,但对于曾经真诚付出青春和热血的人来说,这块石头的意义和价值早就超过了石头本身。而石头又是战友的转赠,所以意义更大,它代表着自己和战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块意义非凡的藏石已经陪伴闫老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之路,可每每提及当年,依然情景历历恍如昨日。这块石头不仅是战友情谊的象征,它还为闫老此后的奇石收藏定了位:以纪念为主,纪念友情、纪念亲情、纪念地方、纪念事情……
如果说闫老的第一块纪念石是具有时代烙印的礼物,那第二块则有着自己亲手捡拾的愉悦。当年,闫老去具有“清凉山”之称的五台山游历,有感于佛教圣地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其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所以,临别前亲自捡了一块石头以示纪念——“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圣地,收藏这样一块奇石,不仅可以涤荡心灵,还时时提醒我,做人应有如佛般的心胸,为人处世亦豁达洞明……”闫老微微笑着讲述他捡此石的初衷。像这样具有地域纪念意义的奇石,闫老收藏的并不少,他说自己第一次去乌海,就专门寻找了一块像蒙古包的奇石带了回去,作为留念。
在大、小“三通”以前,去台湾旅游是非常繁琐的事情,更别提有其他所为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闫老说,自己本来还有个哥哥,但建国前便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多年都不曾相见。直到改革开放多年后哥哥去世,才有机会前去台湾,与自己侄女等见面。返回前,亲人为他准备的很多礼物他都谢绝了,而是找了一块台湾南田石带回来。他说,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一衣带水,本是同根,自己将企盼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深情寄予奇石,以纪念台海两岸一家亲,也使多年以来全家的牵挂有所依托。
常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石是大自然的精灵,以石为念是最原始、最直接、最根本、最真切的寄托方式,也是闫老追求“藏而有意、藏而有情、藏有所悟”的藏石目标的真实写照。
观赏性纪念石,启迪人生、愉悦身心
古语云:“石乃山之骨,石乃山之魂。石吸天地之正气,取大地之精华,故园无石不秀,水无石不清,居无石不雅,山无石不巍, 路无石不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寿者乐石……”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闫老,可谓此语身体力行的见证者。
要说早期闫老的藏石多以纪念为主,之后则是观赏与纪念并重,而注重石头的观赏价值,源于与柳州一位石友的书石赠答。
约五六年前,闫老应邀参加柳州某石展,期间自是有不少人慕名求字。老人家也不吝笔墨,慷慨挥毫。返京后不久,闫老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一方从柳州寄来的奇石(图3)。极为佳绝的画面石,高不到一尺,黑紫色石面上,一条清晰的红色蛟龙——黑紫色庄严、神秘,红色喜庆、热烈,龙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此石画面干净、寓意吉祥,着实让人喜欢。原来是柳州一位得他书赠的石友专门送给闫老的,这让老人家非常感动,认为此石不仅很有观赏性,又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遂将其作为自己的经典收藏留了下来。
其后,闫老的这种观赏性质纪念石还真藏了不少,且个个都意义非凡。比如他曾在石头的牵引下认识了一位干女儿,而干女儿又以石回报干爹——孝顺闫老一块沙漠漆和红碧玉共生石(图4):入眼便是亿万年风沙千吹万磨,经受沙漠烈日考验的斑驳之美,以及坚强不屈、铮骨舒展的动态之美。在闫老看来,此石不仅本身给人一种坚强不屈、克服困难、坚持进取的启发,使人有精神上的共鸣和鼓舞,同时又承载着干女儿对两位老人的一份孝心,祝愿自己健康长寿,像石头一样永远不老。又比如福建漳州石友仿照北宋磁枕的模样专门给他雕刻的一对儿华安玉健康枕,使他切实享受到了“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的安寝生活,也是增进友谊、促进健康的代表。
说到动情处,闫老伸手,小心翼翼地从腰间解下一块满是螺旋纹的黑黝黝的圆形石头,托在掌心给我看(图5),说这是厦门的王金水老先生赠的天眼石。王老先生告诉他这块天眼石是经过西藏的喇嘛开了光的,并说送与闫老此石,就是送他健康。抚摸着手中的爱石,闫老深情地说:“对我来说,王老送给我的是健康,更是友谊,所以我一直将它随身携带,而且要珍藏一辈子!”
类似这样以石传情、藏石悦心的故事不胜枚举,相信读者也从中品读出了闫老奇石收藏之路的印记——人在石外,石在心中,情动于石。
比皇帝还富有的收藏家
谈到收藏奇石的收获,闫老用一句话概括:“收藏奇石使我明确了方向;明白了如何当会长;明白了应该收藏什么,怎么个收藏法。”而这个启发的来源,他笑着说就是《中华奇石》的主编陈西。
2002年,已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闫老应邀出席了宁夏举办的第一届奇石展,在参观宁夏博物馆时,向来豪放不羁的宁夏奇石馆馆长陈西笑着对闫老说:“闫会长,您看中馆里的哪块石头,就把哪块搬走。”而在国家文物局担任过要职的闫老当时就谢绝了陈馆长的盛情。他说,我在文物局工作过,知道博物馆里的东西不能随便送人,而且这些石头都很珍贵,有些甚至价值几百万,怎么能说拿走就拿走呢,何况自己也搬不动那么大个儿的石头。退一万步讲,即使自己能搬走一块,可是能把整个博物馆都搬走吗?能把全国那么多的博物馆都搬回家吗?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闫老笑着向陈馆长说出了自己的收藏观:“我一块石头也不要,我现在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长,我就收藏你。收藏了你,你就是我的朋友,我什么时候到了银川都会有石头看。”说毕,两人爽朗地相视大笑起来。
时任宁夏军区副政委的纪海亮将军也打趣说,“闫会长的收藏思想是‘收藏朋友,收藏收藏家’”!这种提醒使闫老更下定了决心:不仅不收藏石头,其他任何东西也不收藏,只收藏朋友,收藏收藏家。也因此,人民日报《大地》杂志撰文称闫老是“全国最大的收藏家”。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会长,闫老说自己收藏了全国成百上千的收藏家,也就等于收藏了千千万万的收藏品和无以数计的朋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精神上,他都是最富有的收藏家,是比皇帝还富有的收藏家——皇帝是最有权也最有钱的,但他却只能将一部分好东西收藏在故宫里,不可能拥有全天下的宝贝。“而我收藏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收藏家,那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财富上都要比皇帝富有得多!”
当了最富有的收藏家,闫老常以石为戒,不断自省,也以奇石的精神和品质激励和鼓舞收藏家队伍。他说:“观赏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历史、自然、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对人类而言,石文化是人类的母体文化,是人类的文化遗产。石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如自然形成的美、坚强不屈的精神、团结不可分割、实实在在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闫老不仅这样说,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他说在所有的收藏活动中,自己参加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石展,以及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书石同辉,晚年生活两头热
闫老拥有如此开放、坦诚的赏石、藏石情怀,也许与他的另一大志趣,也是他毕生修为的专业有关,那就是书法。家庭的影响,多年的学习、临摹、撰写、题刻,使闫老的书法获誉颇多。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自己才体会得出,也只有他那遒劲有力、意气风发的书文才能告诉我们。
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闫老曾于2007年9月在北京德胜国际交流中心展览大厅举行“闫振堂书法作品展”,其作品被选入《中国书法大家墨宝真迹》,《闫振堂书法作品选》也于2007年8月在北京正式印刷出版。业内人士都熟知,闫老的润笔费为10000元/平方尺。此定价出于浙江余姚四明美术馆,他自己也默认了。对此,闫老说并非他本人所愿,也算是无奈之举。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身心体力皆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写字,不得不将每日的创作时间减少。因此所谓“润笔费”之说,也只是为了“偷懒”,并非利益所趋。尽管如此,前去要闫老赠赐墨宝者仍络绎不绝,他也基本是有求必应(图6)。
此外,已经75岁高龄的闫老每年都要写一些关于收藏的学术文章,欲在今年世界华人收藏家高层论坛上发表的《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积极推动中国民间收藏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一文,也将于近期封笔。
闫老以“石以人显,书以照人”来概括自己对奇石和书法的认识。他认为奇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也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石能陶冶心灵、启迪人生,具有教育、鼓舞人的中国文化遗产。我们要为保护好、传承好、交流好、发展好赏石产业文化、赏石收藏文化,为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而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能把人的精神状态、力量、思想表达得最清楚,也是一种增进友谊、加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方式。
闫老以一句“奇石使我找到了收藏,书法使我找到了生活”结束了采访。而这句简单的话,却是一位古稀老人七十年书法、四十多年收藏经历的浓缩,是一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的别样收藏情怀。
采访手记:
在没有见到闫老之前,我曾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测,甚至在赶往酒店的出租车上,我一度紧张得手心冒汗……然而,没有大家的严厉,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没有冷场的尴尬。虽然采访几度被电话、访客打断,但是,真的很顺利,而且是在一片温情中进行的。
闫老以及夫人很是细心体贴,末了会长还谦虚地说由于时间仓促,未有准备,不知道是否符合采访要求。这让我不禁惊讶于作为一位大家的谦逊与平和。常言道“见微知著”,其实,很多时候,感动我们的,也就是那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