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围绕着“多方法、重实践、擅引导、投真心”十二字方针,探讨了自己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8-0042-02
计算机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之一,而程序设计基础又是计算机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我们第一线的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得出的十二字方针“多方法、重实践、擅引导、投真心”,希望能和同行交流。
一、多方法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新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使学生具备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精讲、多练”原则,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厌烦,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混合进行,如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以选择结构(IF语句)为例大致模拟教学场景。
第一步—启发:用自然语言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讲解什么是选择结构。
第二步—精讲: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精讲”C语言中实现选择结构的IF语句的功能、组成、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步—黑板、粉笔:通过具体实例讲解IF语句的使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IF语句的组成、应用。此时采用“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师写程序的过程,使学生有吸收知识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阅读程序段,写出结果
void main()
{int m=0;
m=-2;
if(m>=0) cout< …
}
第四步—任务驱动:引入一些错误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潜能。
如:在黑板上写出如下语句,让学生找错误,并回答。
if2>cout<<"OK1"< if(2)cout<<"OK2"< if(m>2);cout<<"OK3"< if(m>2, m<10)cout<<"OK4"< 第五步—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是它的具体应用方面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步—拓展:当原有知识遇到问题,则再拓展其他相关的新语法点,将外在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例如:
①给出学生问题“变量m值为3,判断m是否是奇数,若是则输出m的值”。
②给学生2分钟思考时间。
③请学生上黑板写出流程图。
④请学生实际环境运行程序,并讨论是否存在漏洞。
⑤在原有问题上增加新内容“若不是,则输出字符串“‘偶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知识点IF…ELSE语句。
在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进行授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引入进行了铺垫,学生更易接受。
二、重实践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动脑,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吸收、掌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一堂课教师会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课,必须牢记“多看,多做,多练,多思考”,而其中“多练”占得份量最重。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时外,利用课余时间,增加额外机时,学生自己构建实验内容,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教师只是针对性个别指导。另外,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网络应用平台,该平台基于局域网实现,主要包含了课程教学课件,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习题(带有算法提示),教师学生交流区,常见错误示例及分析,经典事例,二级题库等内容,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在自己动手中寻找到编程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对比学习、协作学习等自我学习方式,巩固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三、擅引导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只是帮助者,无论教什么,怎样教,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建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引导,善于引导,才能使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主动去接收知识,真正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的理念。例如在介绍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对象的语言时,首先举一个生活例子,“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呀?”,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小问题或小实例引出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在饭馆里点这道菜,需不需要知道怎么做呀?”,“哪个轻松?”,“哪个过程清晰?”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去思考,去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再对比引出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启发他们通过理性思维递推到计算机语言的知识。另外,经常引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算法进行总结,提炼出编程算法的规律和应用环境,使他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四、投真心
以真心换真情,善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付出感情,付出努力,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感到老师的认真,进而才会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现在的孩子智力都不低,因此不存在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之说,只能是学生的用心与否,认真与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去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课程的教与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才能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祥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计算机教育,2007,(1):33-35.
[2]郝长胜,贾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程序设计基础的新型教学结构[J].计算机教育, 2007,(1):23-25.
[3]王鸿磊,张雪松.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教与学的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6,(11):53-54.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8-0042-02
计算机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之一,而程序设计基础又是计算机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我们第一线的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得出的十二字方针“多方法、重实践、擅引导、投真心”,希望能和同行交流。
一、多方法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新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使学生具备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精讲、多练”原则,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厌烦,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混合进行,如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以选择结构(IF语句)为例大致模拟教学场景。
第一步—启发:用自然语言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讲解什么是选择结构。
第二步—精讲: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精讲”C语言中实现选择结构的IF语句的功能、组成、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步—黑板、粉笔:通过具体实例讲解IF语句的使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IF语句的组成、应用。此时采用“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师写程序的过程,使学生有吸收知识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阅读程序段,写出结果
void main()
{int m=0;
m=-2;
if(m>=0) cout<
}
第四步—任务驱动:引入一些错误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潜能。
如:在黑板上写出如下语句,让学生找错误,并回答。
if
第六步—拓展:当原有知识遇到问题,则再拓展其他相关的新语法点,将外在需要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例如:
①给出学生问题“变量m值为3,判断m是否是奇数,若是则输出m的值”。
②给学生2分钟思考时间。
③请学生上黑板写出流程图。
④请学生实际环境运行程序,并讨论是否存在漏洞。
⑤在原有问题上增加新内容“若不是,则输出字符串“‘偶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知识点IF…ELSE语句。
在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进行授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引入进行了铺垫,学生更易接受。
二、重实践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动脑,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吸收、掌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一堂课教师会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课,必须牢记“多看,多做,多练,多思考”,而其中“多练”占得份量最重。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时外,利用课余时间,增加额外机时,学生自己构建实验内容,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教师只是针对性个别指导。另外,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网络应用平台,该平台基于局域网实现,主要包含了课程教学课件,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习题(带有算法提示),教师学生交流区,常见错误示例及分析,经典事例,二级题库等内容,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在自己动手中寻找到编程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对比学习、协作学习等自我学习方式,巩固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三、擅引导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只是帮助者,无论教什么,怎样教,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建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引导,善于引导,才能使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主动去接收知识,真正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的理念。例如在介绍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对象的语言时,首先举一个生活例子,“西红柿炒鸡蛋怎么做呀?”,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小问题或小实例引出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在饭馆里点这道菜,需不需要知道怎么做呀?”,“哪个轻松?”,“哪个过程清晰?”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去思考,去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再对比引出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启发他们通过理性思维递推到计算机语言的知识。另外,经常引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算法进行总结,提炼出编程算法的规律和应用环境,使他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四、投真心
以真心换真情,善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付出感情,付出努力,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感到老师的认真,进而才会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现在的孩子智力都不低,因此不存在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之说,只能是学生的用心与否,认真与否。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去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课程的教与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才能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祥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计算机教育,2007,(1):33-35.
[2]郝长胜,贾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程序设计基础的新型教学结构[J].计算机教育, 2007,(1):23-25.
[3]王鸿磊,张雪松.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教与学的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6,(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