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越到最后越需要谨慎。比如市场化的存款利率是什么水平,存款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关系等等,都需要全面的考量。
上海自贸区允许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在贷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个目标。市场对未来存款利率究竟会上升到怎样的水平还缺乏明确预期,对于撤销存款利率管制产生的影响不限于银行业,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并做好缓冲准备。
另外,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基础制度建设,而且不同的时间实施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这些疑虑不应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进行的借口,但更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小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升多少?
目前,国内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执行步骤有着较为一致的意见,即“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先机构后个人”。根据这一原则,央行已经先从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逐步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丰富同业负债产品种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根据风险进行市场化利率定价,需要知道资金的平均利率会是多少。这一研究难度很大,在国内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测算结果。不过越来越丰富的金融产品对资金供需变动十分敏感,如果综合这些收益率,或许可以事先找到一个模拟的市场化存款利率。
经历了二季度末的流动性紧张之后,部分银行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长期定存利率,但短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更反映市场对存款的真实定价。工商银行10月23日起息的42天期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达到4.1%,而向来以低成本负债为优势的招商银行,其10月25日起息的35天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高达5.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证券市场周刊》预测称,存款利率在初始阶段会快速上升,随后逐渐趋于平稳并随经济周期波动变化。他估算的结果显示,短期内若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目前会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上升空间。
连平分析道,随着存款利率上限逐渐放开,中国整体利率水平将出现上升。按照目前的水平测算,银行存贷利差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空间,不过由于非贷款资产的结构比例的增长,未来息差降幅可能只有50个基点。这样的息差变化应当还算温和,但趋势已经明显向下。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总的净利润当中,有64.9%是由信贷资产为主的生息资产带来的净利息收入。因此净息差收窄将对银行业的利润产生最直接的负面影响,银行业高利润的局面可能难再出现。2012年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为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但在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3.8%。
连平预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盈利增速将下降到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当的水平,即7%左右。
等待时间窗口
央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态度一直提倡稳妥有序推进,从中不难看出越是到关键的步骤越是需要踏准合适的时间窗口。总体而言,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除了存款保险、市场基准利率、金融机构破产等硬性的制度建设外,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还需要一定的宏观环境;二是金融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与存款利率市场化存在先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信贷偏紧,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也基本上使得市场流动性偏紧。央行在这样的情形下彻底允许贷款利率市场化,也使得实际贷款利率没有发生大幅波动,银行业没有遭受到压低贷款利率争抢客户的冲击。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流动性和信贷紧张的时候,存款利率原本就有上升倾向。如果这时候放开存款利率,那么银行将会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存款上浮压力,进而将资金成本传导给贷款的企业。
连平呼吁,未来放开存款利率时应当配以适度偏松的货币政策,或是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时候进行,防止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过大。
汇改最终要实现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利率改革应当与这一目标相互促进而非形成阻碍。目前离岸人民币利率是市场化的,并且偏低,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推升原本受压抑的在岸人民币利率,进一步抬高在岸与离岸的人民币利差,届时资金流入境内套利的压力将会上升。
国家外管局近两年来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一直宣称已经接近均衡水平,因此如果实现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建立更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届时再放开国内存款利率,可能更符合人民币长期利益的。
另一方面,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壮大,其利率变动对在岸的人民币利率也会越来越有参考价值。评级机构穆迪也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预计短期内中国政府会出台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如何传导
中国目前最有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当属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如果存款利率再放开,那么央行将如何通过利率影响经济呢?
一个细节是,目前大多数银行内部核算时SHIBOR和回购利率都有采用。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展前,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还需要继续巩固。
在连平看来,3个月以上期限的SHIBOR交易规模较少,据此制定的中长期利率曲线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如果未来鼓励中长期SHIBOR交易和报价,可以建立新的货币政策传导工具。
由于存贷比、新资本监管规则等一系列限制,中国银行业整体上的负债占比不高。无论是用SHIBOR还是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都会导致由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比重偏低、利率的信号作用有限的结果。大型银行在这方面尤为明显。此外,目前金融市场统一性不够,金融机构较分散,也会阻碍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信贷限额管理仍较为严格,按照月度、季度进行管理,这使得商业银行缺少自主决定权。而在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强调将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如果未来市场化的利率遇上窗口指导时,哪一方能占据上风目前看还不好说。因此,为了避免陷入“利率市场化降低调息的作用,于是货币当局需要通过行政指令强化控制,进而削弱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这样一个负面反馈机制,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溢出效应冲击广泛
有分析担心,为存款利率市场化铺路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刺激银行在缴纳保费后高息揽储,提升道德风险,进而动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根基。但联办旗星风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任若恩指出其中存在误解,这种担心实际上没有必要。
银行的风险防范存在三个层次,首先是存款准备金对应的预期损失,计提拨备可以应对,其次是通过压力测试模拟的危机情景来防范的非预期损失,资本金可以应对。前两层发生概率相对较大。“高吸揽储的风险实际上应该通过前两层措施来防范。”任若恩解释说,“而由存款保险来保障的是非预期损失之外的第三层,即极端损失。”
从预防风险和经营模式转型的角度说,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变化比利润表上的息差收窄更需要关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会面临多重压力——信贷需求减少,资产质量下降,同业竞争加剧。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估算称,未来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有望达到社会融资的20%左右,存款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增加4450亿元的利息收入。这给非银行金融业提供了机遇,但非银行金融业要抓住机遇,还需要解决在渠道上的劣势。
如果仅仅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局限于银行,则会大大低估了这一利率改革最后一步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际上,其他诸多领域都会受到影响,并且有不少方面体现为风险。
前述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指出,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12年金融业营业税为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主要是金融业贷款利息收入增加。另外,银行业企业所得税为4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9%。不难看出,金融业的税收几乎占到全国税收收入的十分之一,而且均为中央税种,因此利率市场化如果导致银行业息差收窄,将会对财税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该人士还担心,利率水平的调整还会使一些对利率敏感的地方性债务承受压力。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是银行可支配存款的重要来源。截至8月底,中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超过7.9万亿元,其中30.5%为银行存款。另有数据显示,每年保险企业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会拿出10%-15%的资金用于投资购买银行产品,存款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余额。
上海自贸区允许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在贷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个目标。市场对未来存款利率究竟会上升到怎样的水平还缺乏明确预期,对于撤销存款利率管制产生的影响不限于银行业,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并做好缓冲准备。
另外,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基础制度建设,而且不同的时间实施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这些疑虑不应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进行的借口,但更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小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升多少?
目前,国内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执行步骤有着较为一致的意见,即“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先机构后个人”。根据这一原则,央行已经先从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逐步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丰富同业负债产品种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根据风险进行市场化利率定价,需要知道资金的平均利率会是多少。这一研究难度很大,在国内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测算结果。不过越来越丰富的金融产品对资金供需变动十分敏感,如果综合这些收益率,或许可以事先找到一个模拟的市场化存款利率。
经历了二季度末的流动性紧张之后,部分银行在允许范围内提高了长期定存利率,但短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更反映市场对存款的真实定价。工商银行10月23日起息的42天期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达到4.1%,而向来以低成本负债为优势的招商银行,其10月25日起息的35天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则高达5.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证券市场周刊》预测称,存款利率在初始阶段会快速上升,随后逐渐趋于平稳并随经济周期波动变化。他估算的结果显示,短期内若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目前会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上升空间。
连平分析道,随着存款利率上限逐渐放开,中国整体利率水平将出现上升。按照目前的水平测算,银行存贷利差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空间,不过由于非贷款资产的结构比例的增长,未来息差降幅可能只有50个基点。这样的息差变化应当还算温和,但趋势已经明显向下。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总的净利润当中,有64.9%是由信贷资产为主的生息资产带来的净利息收入。因此净息差收窄将对银行业的利润产生最直接的负面影响,银行业高利润的局面可能难再出现。2012年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为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但在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3.8%。
连平预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盈利增速将下降到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当的水平,即7%左右。
等待时间窗口
央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态度一直提倡稳妥有序推进,从中不难看出越是到关键的步骤越是需要踏准合适的时间窗口。总体而言,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除了存款保险、市场基准利率、金融机构破产等硬性的制度建设外,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还需要一定的宏观环境;二是金融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与存款利率市场化存在先后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来信贷偏紧,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也基本上使得市场流动性偏紧。央行在这样的情形下彻底允许贷款利率市场化,也使得实际贷款利率没有发生大幅波动,银行业没有遭受到压低贷款利率争抢客户的冲击。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流动性和信贷紧张的时候,存款利率原本就有上升倾向。如果这时候放开存款利率,那么银行将会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存款上浮压力,进而将资金成本传导给贷款的企业。
连平呼吁,未来放开存款利率时应当配以适度偏松的货币政策,或是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时候进行,防止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过大。
汇改最终要实现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利率改革应当与这一目标相互促进而非形成阻碍。目前离岸人民币利率是市场化的,并且偏低,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推升原本受压抑的在岸人民币利率,进一步抬高在岸与离岸的人民币利差,届时资金流入境内套利的压力将会上升。
国家外管局近两年来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一直宣称已经接近均衡水平,因此如果实现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建立更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届时再放开国内存款利率,可能更符合人民币长期利益的。
另一方面,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壮大,其利率变动对在岸的人民币利率也会越来越有参考价值。评级机构穆迪也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预计短期内中国政府会出台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如何传导
中国目前最有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当属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如果存款利率再放开,那么央行将如何通过利率影响经济呢?
一个细节是,目前大多数银行内部核算时SHIBOR和回购利率都有采用。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展前,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还需要继续巩固。
在连平看来,3个月以上期限的SHIBOR交易规模较少,据此制定的中长期利率曲线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如果未来鼓励中长期SHIBOR交易和报价,可以建立新的货币政策传导工具。
由于存贷比、新资本监管规则等一系列限制,中国银行业整体上的负债占比不高。无论是用SHIBOR还是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都会导致由于商业银行的负债比重偏低、利率的信号作用有限的结果。大型银行在这方面尤为明显。此外,目前金融市场统一性不够,金融机构较分散,也会阻碍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信贷限额管理仍较为严格,按照月度、季度进行管理,这使得商业银行缺少自主决定权。而在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强调将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如果未来市场化的利率遇上窗口指导时,哪一方能占据上风目前看还不好说。因此,为了避免陷入“利率市场化降低调息的作用,于是货币当局需要通过行政指令强化控制,进而削弱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这样一个负面反馈机制,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溢出效应冲击广泛
有分析担心,为存款利率市场化铺路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刺激银行在缴纳保费后高息揽储,提升道德风险,进而动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根基。但联办旗星风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任若恩指出其中存在误解,这种担心实际上没有必要。
银行的风险防范存在三个层次,首先是存款准备金对应的预期损失,计提拨备可以应对,其次是通过压力测试模拟的危机情景来防范的非预期损失,资本金可以应对。前两层发生概率相对较大。“高吸揽储的风险实际上应该通过前两层措施来防范。”任若恩解释说,“而由存款保险来保障的是非预期损失之外的第三层,即极端损失。”
从预防风险和经营模式转型的角度说,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变化比利润表上的息差收窄更需要关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会面临多重压力——信贷需求减少,资产质量下降,同业竞争加剧。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估算称,未来企业债券融资占比有望达到社会融资的20%左右,存款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会增加4450亿元的利息收入。这给非银行金融业提供了机遇,但非银行金融业要抓住机遇,还需要解决在渠道上的劣势。
如果仅仅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局限于银行,则会大大低估了这一利率改革最后一步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际上,其他诸多领域都会受到影响,并且有不少方面体现为风险。
前述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指出,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12年金融业营业税为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主要是金融业贷款利息收入增加。另外,银行业企业所得税为4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9%。不难看出,金融业的税收几乎占到全国税收收入的十分之一,而且均为中央税种,因此利率市场化如果导致银行业息差收窄,将会对财税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该人士还担心,利率水平的调整还会使一些对利率敏感的地方性债务承受压力。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是银行可支配存款的重要来源。截至8月底,中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超过7.9万亿元,其中30.5%为银行存款。另有数据显示,每年保险企业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会拿出10%-15%的资金用于投资购买银行产品,存款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