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当劳50岁了。
1955年4月15日,第一家麦当劳在芝加哥诞生的时候,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50年后的今天,麦当劳已在全球6大洲121个国家设有3万多家连锁店,每天接待的顾客超过5000万,一周就能卖出1亿份“欢乐套餐”。
1974年,当英伦三岛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时,高傲的伦敦人不介意排几小时长队苦苦等待:1994年,富得流油的科威特人,将排队等候的车流拉得足足有7英里之长,只是为了迎接麦当劳连锁店的开张:1993年2月广州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开业的当日,交易人次打破了当时的麦当劳全球记录……
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麦当劳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翘首以待?
在英国、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吃着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正在日益开始用麦当劳的方式思考,开始用麦当劳的眼光来看世界,麦当劳早已经超越了食品符号本身的内涵。
抓住了中国的新生代
微笑的麦当劳叔叔坐在麦当劳店的门口,咧着嘴憨厚地看着进进出出的顾客,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从小就要学各种各样东西,从小面临竞争压力的鹏鹏说:“看到麦当劳叔叔就看到了开心。”
10岁的鹏鹏上小学两年级,他跟妈妈之间有个协议,每当他的考试分数在90分以上,妈妈便带他去吃一次麦当劳的“欢乐套餐”。每吃一份?欢乐套餐”,都送一款麦当劳的玩具,渐渐地,鹏鹏家的kitty猫、大头狗、snoopy已经可以排成一个“作战方队”。
鹏鹏妈妈听说,吃麦当劳容易让孩子早熟,对孩子的身体并不好,但她对记者坦言,自从进过‘次麦当劳,孩子就爱上了微笑的麦当劳叔叔,迄今为止,还没找出比这更好的对孩子的奖励办法。
从“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到“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再到如今唱遍全球的“我就喜欢”,麦当劳自从1990年进人中国,不过15年的时间,却已经牢牢抓住了中国的新生代。
上海园南小学的黄景扛老师发现,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背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书包来上学。
麦当劳中国公司公关部的公关人员透露,预计未来4年,麦当劳将在中国加开400间分店,到2008年,中国市场的麦当劳将达到1000家。
不过,在麦当劳食品大行于世的时候,对于其食品安全性的指责也声声入耳,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甚至有一批体重超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纽约儿童,将麦当劳推上了被告席。
今年4月14日,麦当劳50大寿的前一天,韩国民众在汉城发起集会,禁食“洋快餐”。同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上海市的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提请注意的问题食品中,炸薯条之类的洋快餐位列其中。
针对种种指责,麦当劳的公关策略不可谓不强大,他们在任何场合都宣传健康生活的理念。2005年3月23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全国启动麦当劳“均衡生活方式”系列宣传,以独特的健康理念为核心,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平衡、积极的生活方式。
不过,从事食品健康研究的专业人士指出,麦当劳食品的基础原料几乎清一色的高热量属性,这一“原则性”的事实想加以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
记者不由想起了一则西方媒体上的漫画:在汉堡、热狗、薯条、冰淇淋这些快餐旁边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美国人一样多。”
“M”还是美国,这是一种文化
在麦当劳的广告“I’m lovin’it”中,加上了17岁的刘晓阳所作的自我诠释,“‘我就喜欢’是率性快乐的起点,沿途有我喜欢的人和事为我打气,开心跑过人生路。”
美国文化充满了开心,充满了enjoy,就像一见就让人乐的“可口可乐”,enjoy是它的主题。
在中国,对于进入现代化的当代都市年轻人来说,开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大于健康,这构成了他们对美国文化的向往,这也许就是麦当劳无论什么时候都顾客盈门的原因。
1995年,《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大型的“中国青年看世界”的读者调查。其中中国青年最不喜欢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
时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10年。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现在的年轻人对日本的愤慨程度仍没什么好转,但在媒体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显示,美国成为青年最向往的国家。
在被问到“如果能够得到美国绿卡,要不要”时,90%以上的人都答“要”。这些被调查者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是麦当劳、肯德墓、NBA以及好莱坞,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比我们的好。”
河海大学的徐军老师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承认,美国赢在文化传播上。徐军曾经因工作关系多次去美国,他告诉记者,“麦当劳”在美国多开在高速公路旁,供远途的客人歇脚。可是“麦当劳”一来到中国,可谓“鲤鱼跃龙门”。少男少女们喜欢在这里聚会,小伙子喜欢在这里请自己的女友。甚至有“婚宴”安排在“麦当劳”举行。
一位曾帮助麦当劳进人中国内地的香港地区经理说,麦当劳的魔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你嚼着汉堡,喝着可乐,就感觉尝到了部分美国梦的滋味。
麦当劳不开心的时候
不过,麦当劳享受的不仅是“美国”的好处,美国强权政治与强势文化让它遭遇了不少无妄之灾。
在中东,巴以冲突不断,每每发生抵制美货活动,麦当劳首当其冲,“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满世界报仇雪恨。躲在暗处的恐怖分子,把美国的一切驻外机构当成恐怖袭击的目标,麦当劳更是防不胜防。在麦当劳餐厅发生的爆炸事件,全球的媒体新闻几乎每月都有报道。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数以万计的人奔上街头游行抗议,很多年轻人诅咒发誓,永远不进麦当劳。可是,事情过去几乎不到一周,中国的麦当劳依然顾客盈门。从那个年代走过,现为复旦新闻学院教师的张涛甫毫不避讳地评论说,年轻人对美国的愤怒并不妨碍美国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
谈到50岁的麦当劳,张涛甫说,中国号称“美食天堂”,别说50年,就是百年老字号也多的是,但我们却没有一家称得上世界级的品牌。关键在于我们缺乏意识,没有把自己的文化晶牌扩展到全世界的意识,而美国就有这个意识。
在对外交往中,美国政府经常把文化政策与国家关系挂钩。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美国谈判代表则要求中国开放国内文化市场,接纳美国各类影音制品。在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美国也是希望能让美国文化产品最大程度地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元老艾伦.杜勒斯毫不掩饰地说过:“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如今,麦当劳已经年过半百了,但中国新生代对它的热爱却似乎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很多已经走出新生代,走向成熟的中国人也还在成为它的忠实顾客。
“如果我们不去争取,不去学习与超越,未来的世界文化、世界的先进技术一定不属于我们,就是再发生冲突,哪怕再过50年,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同麦当劳说不。”在NEC中国公司做技术工作的张依林深有感触地说。
1955年4月15日,第一家麦当劳在芝加哥诞生的时候,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50年后的今天,麦当劳已在全球6大洲121个国家设有3万多家连锁店,每天接待的顾客超过5000万,一周就能卖出1亿份“欢乐套餐”。
1974年,当英伦三岛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时,高傲的伦敦人不介意排几小时长队苦苦等待:1994年,富得流油的科威特人,将排队等候的车流拉得足足有7英里之长,只是为了迎接麦当劳连锁店的开张:1993年2月广州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开业的当日,交易人次打破了当时的麦当劳全球记录……
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麦当劳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翘首以待?
在英国、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吃着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正在日益开始用麦当劳的方式思考,开始用麦当劳的眼光来看世界,麦当劳早已经超越了食品符号本身的内涵。
抓住了中国的新生代
微笑的麦当劳叔叔坐在麦当劳店的门口,咧着嘴憨厚地看着进进出出的顾客,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从小就要学各种各样东西,从小面临竞争压力的鹏鹏说:“看到麦当劳叔叔就看到了开心。”
10岁的鹏鹏上小学两年级,他跟妈妈之间有个协议,每当他的考试分数在90分以上,妈妈便带他去吃一次麦当劳的“欢乐套餐”。每吃一份?欢乐套餐”,都送一款麦当劳的玩具,渐渐地,鹏鹏家的kitty猫、大头狗、snoopy已经可以排成一个“作战方队”。
鹏鹏妈妈听说,吃麦当劳容易让孩子早熟,对孩子的身体并不好,但她对记者坦言,自从进过‘次麦当劳,孩子就爱上了微笑的麦当劳叔叔,迄今为止,还没找出比这更好的对孩子的奖励办法。
从“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到“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再到如今唱遍全球的“我就喜欢”,麦当劳自从1990年进人中国,不过15年的时间,却已经牢牢抓住了中国的新生代。
上海园南小学的黄景扛老师发现,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背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书包来上学。
麦当劳中国公司公关部的公关人员透露,预计未来4年,麦当劳将在中国加开400间分店,到2008年,中国市场的麦当劳将达到1000家。
不过,在麦当劳食品大行于世的时候,对于其食品安全性的指责也声声入耳,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甚至有一批体重超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纽约儿童,将麦当劳推上了被告席。
今年4月14日,麦当劳50大寿的前一天,韩国民众在汉城发起集会,禁食“洋快餐”。同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上海市的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提请注意的问题食品中,炸薯条之类的洋快餐位列其中。
针对种种指责,麦当劳的公关策略不可谓不强大,他们在任何场合都宣传健康生活的理念。2005年3月23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全国启动麦当劳“均衡生活方式”系列宣传,以独特的健康理念为核心,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平衡、积极的生活方式。
不过,从事食品健康研究的专业人士指出,麦当劳食品的基础原料几乎清一色的高热量属性,这一“原则性”的事实想加以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
记者不由想起了一则西方媒体上的漫画:在汉堡、热狗、薯条、冰淇淋这些快餐旁边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美国人一样多。”
“M”还是美国,这是一种文化
在麦当劳的广告“I’m lovin’it”中,加上了17岁的刘晓阳所作的自我诠释,“‘我就喜欢’是率性快乐的起点,沿途有我喜欢的人和事为我打气,开心跑过人生路。”
美国文化充满了开心,充满了enjoy,就像一见就让人乐的“可口可乐”,enjoy是它的主题。
在中国,对于进入现代化的当代都市年轻人来说,开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大于健康,这构成了他们对美国文化的向往,这也许就是麦当劳无论什么时候都顾客盈门的原因。
1995年,《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大型的“中国青年看世界”的读者调查。其中中国青年最不喜欢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
时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10年。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现在的年轻人对日本的愤慨程度仍没什么好转,但在媒体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显示,美国成为青年最向往的国家。
在被问到“如果能够得到美国绿卡,要不要”时,90%以上的人都答“要”。这些被调查者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是麦当劳、肯德墓、NBA以及好莱坞,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比我们的好。”
河海大学的徐军老师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承认,美国赢在文化传播上。徐军曾经因工作关系多次去美国,他告诉记者,“麦当劳”在美国多开在高速公路旁,供远途的客人歇脚。可是“麦当劳”一来到中国,可谓“鲤鱼跃龙门”。少男少女们喜欢在这里聚会,小伙子喜欢在这里请自己的女友。甚至有“婚宴”安排在“麦当劳”举行。
一位曾帮助麦当劳进人中国内地的香港地区经理说,麦当劳的魔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你嚼着汉堡,喝着可乐,就感觉尝到了部分美国梦的滋味。
麦当劳不开心的时候
不过,麦当劳享受的不仅是“美国”的好处,美国强权政治与强势文化让它遭遇了不少无妄之灾。
在中东,巴以冲突不断,每每发生抵制美货活动,麦当劳首当其冲,“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满世界报仇雪恨。躲在暗处的恐怖分子,把美国的一切驻外机构当成恐怖袭击的目标,麦当劳更是防不胜防。在麦当劳餐厅发生的爆炸事件,全球的媒体新闻几乎每月都有报道。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数以万计的人奔上街头游行抗议,很多年轻人诅咒发誓,永远不进麦当劳。可是,事情过去几乎不到一周,中国的麦当劳依然顾客盈门。从那个年代走过,现为复旦新闻学院教师的张涛甫毫不避讳地评论说,年轻人对美国的愤怒并不妨碍美国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
谈到50岁的麦当劳,张涛甫说,中国号称“美食天堂”,别说50年,就是百年老字号也多的是,但我们却没有一家称得上世界级的品牌。关键在于我们缺乏意识,没有把自己的文化晶牌扩展到全世界的意识,而美国就有这个意识。
在对外交往中,美国政府经常把文化政策与国家关系挂钩。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美国谈判代表则要求中国开放国内文化市场,接纳美国各类影音制品。在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美国也是希望能让美国文化产品最大程度地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元老艾伦.杜勒斯毫不掩饰地说过:“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如今,麦当劳已经年过半百了,但中国新生代对它的热爱却似乎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很多已经走出新生代,走向成熟的中国人也还在成为它的忠实顾客。
“如果我们不去争取,不去学习与超越,未来的世界文化、世界的先进技术一定不属于我们,就是再发生冲突,哪怕再过50年,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同麦当劳说不。”在NEC中国公司做技术工作的张依林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