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结硕果 品牌老校展新风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文良校长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沧桑和优良传统的老校,几经易名,1962年学校恢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称号,现今已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四川名校。2003年学校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各方面的发展更是屡创新高。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教师展开校本教研,体现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实践研究基本思想。本期我刊(www.cmee-online.com)走近这所品牌老校,就该校的校本教研及在其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采访了该校校长周文良同志。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目前的整体办学状况?在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后,借助四川大学的高水准办学资源和育人理念,学校有了哪些显著变化?
  周文良校长: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908年,为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堂”,1918年改名为“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27年再次易名为“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1年改为“国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1943年称为“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3年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1959年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科学技术学校”,1962年恢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并沿用至今。1979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校风示范校、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合并成都市第二十九中学,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2008年合并成都市第五十中学,实行“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2009年与新津华润高中签约互动发展联盟协议,形成成都十二中教育集团。
  学校两个校区在职教职工498人,在校学生5 600余人,现有教学班109个(高中部65个,初中部44个)。34名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教学带头人,130余名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151名高级教师,奠定了学校成为“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的坚实基础。
  学校充分利用四川大学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探索中学、大学一体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跨越。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经验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得到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赞誉。学校多次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代表团,屡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教育导报》、省市各大报纸以及知名网站的采访和报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名校乃至闻名全国的教育品牌。
  周文良校长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刘梅轩中学代表签署两校合作协议
  :为力行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使命与职责,贵校依托四川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优势,将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研究校本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指导这一实际行动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具体开展了哪些教研工作?
  周文良校长: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反思、探究教育中潜在的或已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构“理想教育”的策略。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都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科研的参与。为落实育人功能,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公民教育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科学、劳动素养、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理解、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培养目标,强化“质量、校风、管理”意识,注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即“全员全程的教学科研、活动体验的实践德育、咨询疏导的心理教育、身心合一的艺术体育”。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以教育效益的提高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造就了结构合理、组织稳定、活动有序、网状交互的校内各级科研群体。以全员全程参与为主要研究方式,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把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学校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地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学校开展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表彰。同时,学校在连续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后,创新性地开展“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2009年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随着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推广,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成绩显著,高考、中考名列全市前茅,连续22年获成都市教育局“教育质量表彰奖”。学校在研课题“核心问题教学中的学生深度体验实践研究”于2011年7月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A10242),学校课题研究已形成高位发展态势,成为学校主流文化。目前已成功通过中期评审,并顺利进入课题结题阶段。
  教育部重点课题“核心问题教学中的学生深度体验实践研究”开题会
  :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校本教研使学校特色教育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更具时代性,比如学校开展的实践德育教学、心理咨询疏导教育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果,学校教育教学展现新风采。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特色教学手段或方式?
  周文良校长: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规划、思想和育人理论,孕育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特色课程、心理咨询教育活动及对外交流活动,形成了四大办学特色:
  1.全员全程的教学研究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进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以校本实践问题解决为核心,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以全员全程参与为主要研究方式,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实践研究基本思想。如上所述,开展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活动体验的实践德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学会做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让学生成才报国为总体目标。采取多种途径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活动中自主感悟、生成、内化,从而实现“德育修德、德育养能”的育人目标。学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3.咨询疏导的心理教育
  学校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四川省第一个“心理辅导中心”,通过采取学校心理教育与社会、家庭心理教育相结合,专门课程与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中心成立了“学生心理协会”,以“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为主导,以“咨询疏导”为途径,通过电话咨询、个别咨询和心理信箱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不仅如此,中心还依靠学校平台举办了“家长学校”,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接待了学生及家长上万人次,引起了市、省乃至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校也因此成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的“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4.身心合一的艺术体育
  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体育工作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有序、学生热爱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了“以特长带普及,以普及促特长”的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学生多次荣获国际、全国、省、市田径、游泳、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健美操等运动项目比赛的冠、亚军奖。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取得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为国家、省、市和高等院校培养出了大批体育优秀后备人才。我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十所示范校之一。
  :经校本教研工作产生的理念、措施、规划,必须通过坚实的硬件设备这一载体才能得以践行和展现。那么学校的教育装备工作是如何配合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学校目前的设施设备情况怎样?
  周文良校长:为切实落实教育教学规划和思想,我校高度重视教育装备工作,并以校本教研活动及在其基础上催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为师生提供先进、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校现有总价值数百万元的软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校园网络设备1套,计算机网络教室6间,教师多媒体备课及课件制作室1间,多媒体教室3间,语言实验室3间,GEMS活动室1间,电教器材保管室1间,电视节目摄录编系统1套,校园电视台和闭路电视系统1套,校园之声有限广播系统1套,远程教育接受站设备1套,校园网络系统1套,实现了三机一幕到班。各处室、各教研室都已配上微机,辅助学校管理和教学。同时,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包含电教资源和CAI资源两大类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有投影片1 416张,录像带2 000余小时,VCD光盘660盘,CD-ROM 300余套。现有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共24间,生物标本陈列室1间,总面积1 435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设施配套、环境优雅,拥有藏书123 500册;图书馆总面积1 5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5间,总面积804平方米;电子阅览室1间,总面积66平方米,藏书室1间,面积508平方米,专用音乐教室3间,专用美术教室2间。
  体育馆健身器材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以其百年积淀的深厚校园文化底蕴,顺应时代潮流,以更强的办学实力办特色教育,育特色英才。回望历史,老校屡屡更名、备受艰辛,但教书育人一直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检视当下,学校紧跟教育教学发展新步伐,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校本教研,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转化为学校教育者的实际教育教学行为,培育时代新人;展望未来,学校还将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与时俱进地担负教育职责,展现老校新风。或许历史与当下、未来的完美交融正是这所百年老校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班落户该校
其他文献
新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人类不能理性地看待,不能正确地把握,技术就可能走向为人类造福的反面,就可能背离它的初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可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各种媒介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若使用得当
期刊
一、教学方式设想  “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是高中《地理第二册》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目前高中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很少。笔者以前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列举的教学案例几乎都是课本上罗列的,对学生而言,案例没有可选择性。教学中,笔者往往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学生以听、记等方式被动学习,常常听起来似懂非懂,记起来死记硬背,用起来生搬硬套,导致有知识无能力,有
期刊
编者按: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没有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就不称其为“学校”;而没有后勤工作,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教育教学改革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先进教育装备和技术的运用也就失去了服务支撑,而这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釜底抽薪。但是现实中,后勤工作往往没有获得与其重要性相匹配的重视度。从本期开始,我刊(www.cmee-online.com)将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分别采
期刊
2012年12月7日,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的2012南京学前教育技术装备论坛在南京市第一幼儿园举办。来自南京、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太原、淮安、常州、苏州、镇江等城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及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以及从事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研发、幼儿玩教具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代表,共150余人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学前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发展中的问题与经验。  装备部门
期刊
编者按:  继我刊(www.cmee-online.com)上期第二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相关专访后,本期我们继续关注论坛上另一所来自台湾的学校—台北市大安区幸安国民小学。该校以“进步卓越、幸福平安”为愿景,以人为本的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在未来云端学校规划与建设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与创新之处。  吴宗哲校长  在第二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台北市大安区幸安国民小学的吴宗哲校长作的《云端未来
期刊
一、所谓园本文化  文化名人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所谓园本文化,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领导、教职工,以发展幼儿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园本精神、园本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园本文化也是园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朱永新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社会愈加呼唤阅读素养、人们更加期盼阅读能力的今天,作为学习与阅读主体的广大中学生们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的阅读成效又如何呢?经过对三届高中毕业生阅读情况的跟踪调查,笔者初步得出结论:科学、合理的阅读,促进学生的学习,助力他们的成长。  一、现代中学生的阅读特征  随着全民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粉笔+黑板”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视听文化”进入校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除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以我校“怡怡”广播站和“晓晓”电视台为例,谈谈如何运用“视听文化”提高育人实效。  一、听“怡怡”广播,享怡人情怀,乐在其中  广播站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方便快捷,成
期刊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飞鸟,摇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儿,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在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浩瀚的大海甚至广袤的沙漠深处,都有美丽的生命。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我们的世界因为生命的律动而显得异彩纷呈。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宇宙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人的生命“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短暂而不可重
期刊
第二届江苏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展评于2013年5月29日在南京举办,共有来自全省13个市的39名选手参加。活动中有这样一道抢答题:请利用一个空胶卷盒和一块气球皮,制作一个简易的单向阀门并演示(答题时间1 min)。无锡代表队一位教师上台操作,他把气球颠来倒去地放在胶卷盒上,最后也没有做好。当这道题呈现在大屏幕上,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制作一个像自行车气门芯一样的装置,只要在胶卷盒的侧面开一个小孔,将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