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正在被广泛地推广使用,成为中国教育领域全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当下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自身思维意识的培养。中学文言文教学在语文阅读类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将辩证思维应用到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是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思辨性阅读 策略
  思辨性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因为这样的阅读方式会帮助学生在进行理性阅读的同时增加批判性阅读的精神。学生以批判性的理性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分析出文章蕴含的深刻涵义。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现代人的思维与古代人的思维本身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多角度的发散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以及理解更多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思辨性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提出质疑并且在质疑中进行求证与探寻最终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思变性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呈现出构建性的思维方式,形成精神构建以及语言构建的基本能力,思辨性阅读是对学生的一种关于阅读能力的改革性提升,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综合素质[1]。
  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掌握思辨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呢?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又要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呢?掌握了这样的阅读方式对学生会有怎样的帮助呢?笔者将结合教學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对文言文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处于思辨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
  中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思维正在向着理性与逻辑性方面发展,而这样的特征正是思辨思维的核心。所以当中学生处在思辨思维形成这一重要阶段的时候,以最有代表性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加速思辨性思维的形成。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教学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和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悟能力、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和批判能力。”[2]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将语文这一学科的思辨能力落实到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所以,思辨性阅读教育方式是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思想价值
  以思辨性阅读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分析与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思想价值。在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不断的思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也会得到训练与提升。
  如《孔雀东南飞》,若把这首诗的主旨归结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则远不能触及其核心要义,更为全面的做法是,将这首诗放回到原本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剖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看到叙事的全貌。这样的一首乐府民歌在当时的社会中流行过很长时间,流传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问题入手,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诗篇所处的环境,从而得到更为客观和全面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视角
  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明显区别于其他的语文教学板块。如果说其他语文教学中知识的掌握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延展,那么文言文的学习就是对古代文化的深耕。相对于其他的学习内容,文言文历史更加久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语言的变迁历程,品读文言文是一种品读历史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文言文放到其所在的年代中进行剖析。但是现代人毕竟没有在当时的社会生活过,所以会对以往的历史产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假设,并且在不断地提出质疑与小心求证的过程中会获得成长。
  具有辩证思维的多元性开放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文言文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沉浸于文中内容的同时,还要对文章进行质疑与分析求证。经过如此阅读过程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进入到全新的层次,对于文章本身的感受更加多元,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丰富,获得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3]。
  二、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结合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文言文阅读教学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其思想内涵,使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之后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学习,最后得到自己最中肯又恰当的评价[4]。根据以上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不能只停留于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需要在结合文章背景的情况下,将文章重新放回到其所在的历史环境之中,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尽量客观地看待文章中所阐述的内容。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品鉴和感悟,用古代与现代相结合的眼光,对文章本身内容进行理解,同时对文章所处的背景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完整而又深刻的。总结一下,文言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有三大要点。
  (一)具备知识基础,正确地看待人与事物,了解古代文化环境
  想要达到思辨性阅读文言文的水平,需要有扎实的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对比现代文的学习,学生在进行文言文思辨性阅读的时候,知识储备需要具有更高的水平。这里所指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书本之中对文章本身的词句含义进行明确的理解,还包括书本之外对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内容的基本了解。所以,在对文言文进行思辨阅读的时候,需要抓住文章的本质,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又全面的了解。由于文言文是古代不同时期的作品,而文言文的作者也处于古代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辩性分析,而主观的判断会干扰客观分析,不会对文章的分析起到关键性推进作用,反倒会影响判断思路。知人论世是文言文思辨阅读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可以像一把钥匙一样,帮助学生打开深入研究文章的大门。
  同时,思辨性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对文章进行第一步阅读,然后形成最初的质疑和判断。知识储备的量决定了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最初质量,之后考验的才是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梳理与过滤能力,在不断的求证与推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并确定自己的观点。这样将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的观点相结合,就是文言文思辨性阅读的本质。   (二)鼓励个性化阅读,支持多元的探究性阅读
  文言文的思辨性阅读是个性化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结合,在对文言文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时候,需要允许个性化角度的存在。中学生正是处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阶段,个性棱角鲜明,若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会使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多元化思辨能力。
  学生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之后,才会融入更多的个性化阅读,并形成多元化阅读成果。所以在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理解,只要不是大方向上的原则性问题,应当尽量用包容的态度进行处理,并且还要多鼓励,允许学生更加大胆地对文章进行批判与质疑,发出更多的不同声音。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思辨性阅读中,形成多元化解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若在此之上进一步优化,使所有多元化的思维都在主题的框架里进行延展,并且加以尺度方面的控制,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提升。
  (三)掌握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批判性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思辨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学生的认知、判断、决定以及人格形成等多方面都会产生正向影响。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时候,切记不可将其与批判性阅读完全等同,而是需要在具备批判性阅读的情况下进行有关于思辨性阅读的升华,这是一个从初阶到高阶的计划过程,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在会跑之前,首先要学会走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然后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具有允许多元思维存在的包容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与激励学生产生疑问,只有学生敢想,才能有后面的一切成长与发展。
  三、落实文言文思辨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补充未完整部分进行思辨
  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部分很多是节选,如此就会产生一个常见的问题:学生所学习的文言文仅仅是该文言文全篇之中的一小部分,而作者表达的思想体现在全文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片面的学习不仅不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思想感情,而且,这样掐头去尾的学习,也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教师若想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和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本中没有呈现出来的删减部分进行补充。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本篇文章写于作者不同时期,一部分写的是少时的仕途顺利,另一部分写的是后来的命运转折。此文是用生活中的琐事串联起所有感情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老屋子的兴废描写将几代人之间的回忆串联起来,对已故的人表达思念,对变化的世事抒发感触,整篇文章是作者对人情方面的表达,无论是睹物思人还是表达感情,娓娓道来的文字都给人带来明了又深切的怀念感情。
  目前的教材对其中的“项脊生曰……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这一段进行了删减,在原文中,文章的前后阶段形成强烈的感情对比,而在删减后的教材中,这篇文章的主旨仅仅就是悼亡和怀念的意思。倘若对文章进行补充,结合通篇文章进行分析,前期的仕途顺利和后期的家道中落后有着强烈的对比反差,但即便处于家道中落和幼年丧母的境况之中,作者对自己的仕途还是相当自信的,这样的结论与删减后的教材内容所要表达的意境是不相符的,但确实更接近于作者原本想法。所以在对本篇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对全文进行还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剖析,这樣才不至于出现有失偏颇的情况。
  (二)剖析文章的冲突对比处进行思辨阅读
  在对文言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文章前后逻辑不一致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冲突矛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思考,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品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在对蔺相如这个形象进行描写的时候,对他的机智和不畏强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就非常典型。但是在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之后,地位与廉颇比肩,因此招来了廉颇的不满,面对廉颇的刁难,蔺相如选择了回避的态度,拒绝与廉颇进行面对面交锋。蔺相如前后如此大的反差是值得人深思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强大的秦王、倔强的廉颇、机智的蔺相如,这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又是因为什么样的情况才导致了蔺相如的双重表现。通过对文章所处背景环境的分析,就可以理解蔺相如的所做所为。一切的表达与描述都是为了更完整地呈现出蔺相如这个人的性格,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环境、背景,才能体会文章之中的冲突与矛盾反转。
  只有完全地沉浸于文章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对矛盾进行思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考方面的引导,来刺激学生对于思辨性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文言文文章本身进行深层思考,才可以实现深度鉴赏文本的目的。
  (三)针对繁复的内容进行思辨分析
  在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的时候,文中会存在一些作者不吝笔墨反复叙述的文字,这样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激发学生思辨性研究的部分。以作者不吝惜笔墨的原因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经典作品而言,是不存在繁琐赘述的低级错误的,所有的重复性叙述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意义,以这样的内容为引,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思辨分析。
  庄子的《逍遥游》就有这样的赘述情况。第一段与第二段最开始的地方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两段文字都对鲲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一是对鲲的大以及鹏背部的广阔的描写,都以比喻的形式表达其超凡之能;二是大鹏南飞的一段描述。后人对于这两段文字的感受,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认为这属于重复的现象,第二种则认为庄子是在表达自己的大小之辩,对于全文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就两种说法而言,第二种说法更具有实际的意义,言之有物才是这样一篇文章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与庄子文章的深度也是相符合的。   第一段中庄子对于鹏鸟的描述源自于先秦神话,很多人对于这段神话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对其的客观解释是庄子在借“汤之问棘”来加以辅助证明。仔细观察这两段文字,会明显地发现两段文字的描写,详略程度有着显著区别,描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对鹏鸟的描写中,前面以距离作比喻,而后面则直接列举了实际存在的泰山作比较,而且分别从动作姿态和外观样貌作了互补性的描述。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一次好像重复的描述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为之,突出的重复部分最有可能是用来作强调用的,如此才可以使阅读的人对大小之辩的感受加深,同时还可以达到两段文字彼此呼应的目的。所以说,以思辨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两段文字,会发现庄子想表达更深一层的含义,进而得到更贴近于庄子本意的文章分析。
  (四)对作者留白处进行思辨
  人们在赏析画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种手法,在有限的地方呈现出无尽的宽广,让看到的人有一种有限而又无疆的感觉,如此的手法就被称为留白。这样的手法不仅仅局限于画作中,在文字作品中的应用也是极其广泛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留白处理是独具匠心的存在。像这样留白处理的内容,就可以作为思辨性角度的切入口,帮助学生在有限文字的基础上加以无限的想象与分析,挖掘文字背后的隐藏含义。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就有这样的留白手法。文章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描写烛之武的说辞上面,对于事件的本身仅作简单的交代,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各方面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分别有着怎样的表现只字未提,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只能通过烛之武的表现来感受、猜测、判断事件中其他人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这些内容正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的所在。烛之武的说辞被作者描述得活灵活现,读到文章的人都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作者对于烛之武语言的把控相当精准,而对于周遭环境描写的留白也是恰到好处,使得文章对于烛之武形象的呈现是十分成功的。特别是故事的结束部分,丝毫没有累赘与拖沓之感,甚至说是戛然而止都不过分,给看这篇文章的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很多人会对事件的结局进行补叙,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文章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针对留白处进行思辨性阅读分析,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着区别于其他思辨性思考的意义。
  (五)瞄准文章主旨进行思辨理解
  一篇文章的主旨是文章阐述的核心部分,在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很小的事件都足以点明全文的主旨,文章的文眼被作者巧妙安排在藏有玄机的地方。
  我们可以通过《愚公移山》来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寓言本身就是借由一个很小的点来点明全文核心思想的叙述形式。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他进行的提问就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点让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剖析,两个人提出的问题看似一样,就好像重复的一样,但为什么要分开进行描述呢?教师将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会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两个人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两个人不仅语气不一样,而且产生疑问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智叟的提问是在最初的阶段,提问的眼光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路人差不多,而妻子的提问是在愚公的方案制作完成后,有着更多关心的意思,两种不同角度的质疑,会进一步地突出愚公的形象,而愚公回答两个问题的方式也有着言外之意,愚公很认真的回答了智叟的提问,而妻子的提问答案却已经在对智叟的回答中呈现过了,因此没有再一次描述的必要了。
  学生在对文言文进行思辨性的深入阅读后,会逐渐开始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达到深入揣摩作者写作心态的目的。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假设后,会在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本身就有了自己的思辨性思维了,再通过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会进一步向成熟发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广泛积累的过程,学习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可以被忽略掉,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值得认真思考和细细的推敲,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去伪求真的过程,分辨是非对错,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落实到行动上面,最终必定会有所收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思辨精神只是阅读中最初的一环,在阅读中质疑与求证是学生深入研究一切问题的开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文言文本身的思辨过程只是一个入门的引导过程,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学会思辨的思维方式,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思辨框架和思辨本能,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拥有更广阔的思想格局与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余党绪.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8(9):46-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
  [3]邹修香.文言文教学思辨性阅读策略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4):23-24.
  [4]丁晶晶.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品质[J].江苏教育研究,2017(7):26-28.
  [5]芳园.四书全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29.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简介:肖梦华(1973—),男,江西宁都人,阳春市第一中學正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省市级名教师工作室专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文本细读,浅教深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项目编号:MS2019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乡镇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以人为本,以德治乡和依法治乡相结合,推进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乡镇
期刊
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抓紧选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活动小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社区92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常规、探究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探究组则以健康管理活动小组开展健康
海城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我省县级综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头雁。海城的改革与发展令人瞩目,令人关注。年终岁尾之际,记者驱车来到海城,专门采访了市委书记万福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实施品牌策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供正在成长的中国房地产品牌借鉴。
据悉,湖北省已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电子招标投标领域CA数字证书兼容互认,预计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此举可为企业减少直接成本3000余万元,间接成本超过亿元。
一、新经济的特征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
期刊
本文着重讲述利用Adobe Premiere软件中的Multicam Editing多机位剪辑功能来模拟实现对多条视频源进行切换剪辑功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生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涉及到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等诸方面的改革,还
本文主要介绍广东电视台高清转播车参与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秦皇岛赛区国际公共信号制作的视音频系统的路由、时钟同步系统、字幕系统、应急系统、音频系统、电源系统等.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