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信息技术教师时常在忙碌中忽略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处于尴尬的局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策略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21-03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秉承课程改革的东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不少地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原来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过去的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学,似乎主要是打字、排版、编程。而今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才是主要的,相应的多媒体应用的内容也对学校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既要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相应的处理,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在认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的体会深刻,下面就现在信息技术课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加以探讨。
一、讲解和演示还是必要的
信息技术课中有时候讲解和演示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基本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如果教师不讲解不演示,学生就不明白,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力。有人说学生会玩游戏就会用计算机,其实不然,不少学生游戏玩得很好,但是教材的内容一点也不会,因为游戏只是信息技术中的一部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
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范,就是由教师当堂操作演示要让学生学会的技能。讲解示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比如: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应该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做演示讲解,学生看到演示,听到讲解才能清楚动画制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自己制作,熟练以后,可以让学生来演示。如果教师演示的步骤清楚明白,学生学起来就会很快。选择演示讲解的原则是,当教学内容比较陌生、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时,教师要演示讲解,当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时候,就不用浪费时间和口舌了。
二、上机实践是主要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是最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再明白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练习。给学生充分的上机实践时间,才能保证学生学会操作。例如:在讲解怎样拨号上网这部分内容时,尽管教师讲得非常明白,但是,由于学生机器无法实现真正拨号上网,所以不少学生课后还是一直来问教师:“到底该怎样拨号上网?”“我家的机器能不能上网?”而上课能直接操作练习的内容,学生从来不会问类似的问题。
三、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按照教材的编排,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如:结合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研究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出来,还可以制作演示文稿,也可以制作成网页。总之,要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信息技术。当然,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结合内容采用主题教学法
所谓主题教学,是指在一定的专题或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通过主题教学,学生既能获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各种探究或研究方法与技能,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最终的学习产品/作品,又能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合格水平)或强化发展(个性化的强化智能)。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计算机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主题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流程如下:设置情境——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五、迎合学生兴趣的游戏比赛法
在教学生熟悉键盘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打开金山打字通,利用游戏的积分功能,开展游戏比赛,看谁的积分多,给予奖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曾经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采用了这个方法,使学生的键盘熟练程度大大提高。现在有不少益智游戏已经开发出来,教师上课适当使用会收到较好效果。但要注意正确引导,避免学生游戏上瘾,耽误学习。
六、创新应用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则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导向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小组中,成员可以互相交流,问题大家解决,形成“头脑风暴”。比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采用小组合作,能减少收集素材的时间,培养团体精神。
七、根据学生差异用分层次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各地开展得不均衡,学生家中有计算机的学习较快,好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同时,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很快能够达到合格的目标,避免挫伤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分层,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微调,在教学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再进行调整。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品,吴文虎,杨邵梅,赵书阳,王虹等.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2003,2.
[5]张爱爱.信息技术课教法初探[J].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7,(3).
[6]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技术资源,2001,(4).
[7]刘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7).
[8]应阜辽.信息技术教学要多样化[J].教学创新,2008,(10).
[9]赵腾任.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6).
[10]王云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7).
[11]赵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7).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21-03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秉承课程改革的东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不少地方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原来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过去的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学,似乎主要是打字、排版、编程。而今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才是主要的,相应的多媒体应用的内容也对学校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既要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相应的处理,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在认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的体会深刻,下面就现在信息技术课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加以探讨。
一、讲解和演示还是必要的
信息技术课中有时候讲解和演示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基本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如果教师不讲解不演示,学生就不明白,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力。有人说学生会玩游戏就会用计算机,其实不然,不少学生游戏玩得很好,但是教材的内容一点也不会,因为游戏只是信息技术中的一部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
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范,就是由教师当堂操作演示要让学生学会的技能。讲解示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比如: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应该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做演示讲解,学生看到演示,听到讲解才能清楚动画制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练习自己制作,熟练以后,可以让学生来演示。如果教师演示的步骤清楚明白,学生学起来就会很快。选择演示讲解的原则是,当教学内容比较陌生、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时,教师要演示讲解,当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时候,就不用浪费时间和口舌了。
二、上机实践是主要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是最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再明白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练习。给学生充分的上机实践时间,才能保证学生学会操作。例如:在讲解怎样拨号上网这部分内容时,尽管教师讲得非常明白,但是,由于学生机器无法实现真正拨号上网,所以不少学生课后还是一直来问教师:“到底该怎样拨号上网?”“我家的机器能不能上网?”而上课能直接操作练习的内容,学生从来不会问类似的问题。
三、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按照教材的编排,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的内容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如:结合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研究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出来,还可以制作演示文稿,也可以制作成网页。总之,要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信息技术。当然,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结合内容采用主题教学法
所谓主题教学,是指在一定的专题或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通过主题教学,学生既能获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各种探究或研究方法与技能,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最终的学习产品/作品,又能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合格水平)或强化发展(个性化的强化智能)。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计算机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主题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流程如下:设置情境——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五、迎合学生兴趣的游戏比赛法
在教学生熟悉键盘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打开金山打字通,利用游戏的积分功能,开展游戏比赛,看谁的积分多,给予奖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曾经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采用了这个方法,使学生的键盘熟练程度大大提高。现在有不少益智游戏已经开发出来,教师上课适当使用会收到较好效果。但要注意正确引导,避免学生游戏上瘾,耽误学习。
六、创新应用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则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导向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小组中,成员可以互相交流,问题大家解决,形成“头脑风暴”。比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采用小组合作,能减少收集素材的时间,培养团体精神。
七、根据学生差异用分层次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各地开展得不均衡,学生家中有计算机的学习较快,好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同时,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很快能够达到合格的目标,避免挫伤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分层,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微调,在教学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再进行调整。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品,吴文虎,杨邵梅,赵书阳,王虹等.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2003,2.
[5]张爱爱.信息技术课教法初探[J].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7,(3).
[6]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技术资源,2001,(4).
[7]刘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7).
[8]应阜辽.信息技术教学要多样化[J].教学创新,2008,(10).
[9]赵腾任.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6).
[10]王云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7).
[11]赵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7).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