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54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以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指导学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事先应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了问题,学生还会影响那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教材使学生学习教学的主要方法,宝库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阅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阅读教材则能等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阅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阅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即能巩固记忆防止以往,又能深化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教师要知道学生课后的复习,做到当天的新课当天复习,同时复习要突出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复习,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询问,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把“听、做、想、问”相结合的习惯
1.听。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致志的参加学习活动,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有时可以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做。联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部抄袭他人的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3.想。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4.问。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认真读题;解题时,学生首先应读懂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精心计算。
2.抓住重点字词,理清数量关系;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正确运用示意图;除了训练对文字的理解外,还应重视做图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后,根据问题加以分析,进行作图,从而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积极思考;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迅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敢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习惯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所学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任务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造性。从学生刚一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一个数一个字,都要严格要求。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六、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践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我让学生从家长收集一些形状像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物体,一方面让学生重温上学期所学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常识,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存在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中,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54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以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指导学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事先应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了问题,学生还会影响那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教材使学生学习教学的主要方法,宝库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阅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阅读教材则能等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阅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阅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即能巩固记忆防止以往,又能深化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教师要知道学生课后的复习,做到当天的新课当天复习,同时复习要突出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复习,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询问,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把“听、做、想、问”相结合的习惯
1.听。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致志的参加学习活动,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有时可以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做。联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部抄袭他人的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3.想。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4.问。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认真读题;解题时,学生首先应读懂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精心计算。
2.抓住重点字词,理清数量关系;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正确运用示意图;除了训练对文字的理解外,还应重视做图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后,根据问题加以分析,进行作图,从而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积极思考;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迅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敢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习惯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所学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任务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造性。从学生刚一入学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一个数一个字,都要严格要求。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六、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践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我让学生从家长收集一些形状像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物体,一方面让学生重温上学期所学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些常识,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存在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中,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