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大堡礁由2900个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岛组成,栖息着400多种海洋软体动物和1500多种鱼类,其中大部分属于世界濒危物种。大堡礁于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堡礁上有250多种珊瑚,颜色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绿等,形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把海底点缀得绚烂无比,令每年前来旅游的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珊瑚看起来是一株株“高颜值”的植物,实际是由直径几毫米的珊瑚虫“建造”而成。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22℃~28℃、水质洁净、透明度很高的水域里。在理想的条件下,礁体每年最多增厚3~4厘米,因此珊瑚礁的形成需要非常漫长的岁月。
健康的珊瑚礁不仅能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理想的生长地,也是海洋的“自然防波堤”,可以保护海岸线。其提取物可制造药品和食品,还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从1998年开始,全球7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2016年,大堡礁经历了破纪录的高温热浪,珊瑚礁整体消失了29%,北部大批珊瑚发白、死亡,白化程度高达67%。这样的“珊瑚悲剧”隔两年发生一次。在诸多危害大堡礁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海水温度上升及海洋热浪,气温每升高2℃~3℃就会造成大批珊瑚礁白化。其次是水质污染导致珊瑚天敌棘冠海星大爆发。另外,海岸开发、非法捕鱼、农业排放等人为因素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大堡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大堡礁所在地昆士兰州政府于2015年共同出台了《大堡礁2050长期可持续计划》。该计划从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多样性、遗产、水质、社区益处、经济益处、治理7个方面保护和管理大堡礁。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为大堡礁的保护项目拨款5亿澳元,其中2.01亿用于改善海洋农场作业以提高水质,1亿用于对大堡礁的恢复研究,5800万用于清理“珊瑚杀手”棘冠海星。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大堡礁地区40%以上的珊瑚礁毁损是由棘冠海星造成的。它的表面布满细长尖棘,含神经毒素,生命力顽强,以珊瑚为主食。一只成年海星每年可吞噬6平方米活珊瑚。近年来,棘冠海星因为水温升高而生长迅速,加上它的天敌大法螺遭大量捕捉,导致棘冠海星的数量激增。澳大利亚环境部组织志愿者潜水向海星注射胆盐,一次性注射10毫升,就可令它在1~2天内死亡,不会伤害其他海洋生物。两年内,25万多只棘冠海星消失,令大堡礁珊瑚覆盖率明显回升。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一种“巡逻机械人”潜艇。该潜艇里面设有4只“机械人眼睛”和一个装上药物的注射系统,用于侦测及捕猎棘冠海星,准确率高达99.4%。“巡邏机械人”潜艇系统操作简易,可有效监控珊瑚礁面临的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在海龙岛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的实验——人工播种珊瑚。他们人工捕获珊瑚的卵和精子,转移到大型储罐中完成受精,并使其发育成幼小的珊瑚虫,随后把幼虫送回礁石,用网状的帐篷覆盖,让它们牢固地吸附在礁石上。幼小的珊瑚虫一旦定居,可以在三年内成长为餐盘大小的珊瑚,并具有繁殖能力。现在珊瑚的人工播种已经大规模推行,数以百万计的珊瑚幼虫定居在礁石上,成长为新的珊瑚礁。
科学家们还利用3D打印技术,模仿天然珊瑚礁的纹理和结构制作人造珊瑚礁,这些由可降解的生物活性塑料制成的“复制珊瑚礁”,会吸引鱼类来安家落户。3D打印珊瑚的试验装置已经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一些海域投入运行。如果这些人造珊瑚礁试验成功,在未来几年里,不仅能成功吸引鱼类,还能“诱惑”珊瑚幼虫附着在上面进行建构和繁殖,新的珊瑚礁就生长出来了。
珊瑚看起来是一株株“高颜值”的植物,实际是由直径几毫米的珊瑚虫“建造”而成。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22℃~28℃、水质洁净、透明度很高的水域里。在理想的条件下,礁体每年最多增厚3~4厘米,因此珊瑚礁的形成需要非常漫长的岁月。
健康的珊瑚礁不仅能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理想的生长地,也是海洋的“自然防波堤”,可以保护海岸线。其提取物可制造药品和食品,还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从1998年开始,全球7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2016年,大堡礁经历了破纪录的高温热浪,珊瑚礁整体消失了29%,北部大批珊瑚发白、死亡,白化程度高达67%。这样的“珊瑚悲剧”隔两年发生一次。在诸多危害大堡礁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海水温度上升及海洋热浪,气温每升高2℃~3℃就会造成大批珊瑚礁白化。其次是水质污染导致珊瑚天敌棘冠海星大爆发。另外,海岸开发、非法捕鱼、农业排放等人为因素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大堡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大堡礁所在地昆士兰州政府于2015年共同出台了《大堡礁2050长期可持续计划》。该计划从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多样性、遗产、水质、社区益处、经济益处、治理7个方面保护和管理大堡礁。2018年,澳大利亚政府为大堡礁的保护项目拨款5亿澳元,其中2.01亿用于改善海洋农场作业以提高水质,1亿用于对大堡礁的恢复研究,5800万用于清理“珊瑚杀手”棘冠海星。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大堡礁地区40%以上的珊瑚礁毁损是由棘冠海星造成的。它的表面布满细长尖棘,含神经毒素,生命力顽强,以珊瑚为主食。一只成年海星每年可吞噬6平方米活珊瑚。近年来,棘冠海星因为水温升高而生长迅速,加上它的天敌大法螺遭大量捕捉,导致棘冠海星的数量激增。澳大利亚环境部组织志愿者潜水向海星注射胆盐,一次性注射10毫升,就可令它在1~2天内死亡,不会伤害其他海洋生物。两年内,25万多只棘冠海星消失,令大堡礁珊瑚覆盖率明显回升。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一种“巡逻机械人”潜艇。该潜艇里面设有4只“机械人眼睛”和一个装上药物的注射系统,用于侦测及捕猎棘冠海星,准确率高达99.4%。“巡邏机械人”潜艇系统操作简易,可有效监控珊瑚礁面临的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在海龙岛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的实验——人工播种珊瑚。他们人工捕获珊瑚的卵和精子,转移到大型储罐中完成受精,并使其发育成幼小的珊瑚虫,随后把幼虫送回礁石,用网状的帐篷覆盖,让它们牢固地吸附在礁石上。幼小的珊瑚虫一旦定居,可以在三年内成长为餐盘大小的珊瑚,并具有繁殖能力。现在珊瑚的人工播种已经大规模推行,数以百万计的珊瑚幼虫定居在礁石上,成长为新的珊瑚礁。
科学家们还利用3D打印技术,模仿天然珊瑚礁的纹理和结构制作人造珊瑚礁,这些由可降解的生物活性塑料制成的“复制珊瑚礁”,会吸引鱼类来安家落户。3D打印珊瑚的试验装置已经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一些海域投入运行。如果这些人造珊瑚礁试验成功,在未来几年里,不仅能成功吸引鱼类,还能“诱惑”珊瑚幼虫附着在上面进行建构和繁殖,新的珊瑚礁就生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