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农业保险的发展,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也纷纷铺展开来。本文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进而给出当前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扶持;对策建议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试点范围逐年扩大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开始于2004年,但其快速发展,则是在2007年。2007年,中央财政只是在6个省区开展了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等5个种植业保险品种的保费补贴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的补贴试点。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区就由原来的6个扩展到了17个,2020年(中央补贴)试点品种为: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能繁母猪、森林、育肥猪。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连年递增
2004年仅是自身经济条件好的少数地方政府向参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农户提供较低比例的保费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列支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为21.5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额已经达到了103.2亿元,财政补贴比例已达总保费收入的76.05%。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因地制宜,财政补贴区域和比例逐年增加。
(三)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
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进一步增加等政策的鼓励、支持和推动下,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因此节节攀升。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开展之后,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
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保险意识薄弱
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发生自然灾害损失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制度,养成了农民一遇灾害坐等救济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大多数农民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
(二)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并且扣除了购买各项生活生产资料、供养子女上学等必要开销之后,其可支配收入微乎其微,很少有人购买农业保险。
(三)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三农”的立法虽然也在逐步完善,但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我国有关农业方面的立法更是严重滞后,农业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
(四)服务不到位
农业保险业务点多面广,被保险对象居住分散,保险标的分布面广,加上农业保险业务性强,保险业务经办人员既要掌握农业保险相关政策,也要具备种养殖知识,但目前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缺乏农业知识,从而难以胜任农业保险的展业、核保和理赔等工作,加大了核保、理赔风险。
三、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保险意识
加快农村保险文化的传播,增强农民对保险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二是做好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开发的产品适合农民的需要,农民才会积极购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中的应有作用,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订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2.财政政策支持
中央財政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第一,提供保费补贴。第二,提供管理费补贴。第三,提供再保险补贴。
(三)加快立法工作
我国农业保险事业35年来跌宕起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立法工作的严重滞后。我国应尽早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应明确规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性和非商业性特征、农业保险的经营目标及经营原则等。
(四)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一支既能吃苦耐劳、又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保险专业知识的农业保险队伍,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春.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李军.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王和,皮立波.论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策略[J].保险研究,2004.2.
[4]曾忠东.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4.5.
[5]李海军.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财政支农机制[J].农村金融研究,2008.9.
[6]黎已铭.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李艳琴(1988.05—),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副主任科员,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扶持;对策建议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试点范围逐年扩大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开始于2004年,但其快速发展,则是在2007年。2007年,中央财政只是在6个省区开展了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等5个种植业保险品种的保费补贴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的补贴试点。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区就由原来的6个扩展到了17个,2020年(中央补贴)试点品种为: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能繁母猪、森林、育肥猪。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连年递增
2004年仅是自身经济条件好的少数地方政府向参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农户提供较低比例的保费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列支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为21.5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额已经达到了103.2亿元,财政补贴比例已达总保费收入的76.05%。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因地制宜,财政补贴区域和比例逐年增加。
(三)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
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进一步增加等政策的鼓励、支持和推动下,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因此节节攀升。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开展之后,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
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保险意识薄弱
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发生自然灾害损失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制度,养成了农民一遇灾害坐等救济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大多数农民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认识不足,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
(二)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并且扣除了购买各项生活生产资料、供养子女上学等必要开销之后,其可支配收入微乎其微,很少有人购买农业保险。
(三)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三农”的立法虽然也在逐步完善,但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我国有关农业方面的立法更是严重滞后,农业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
(四)服务不到位
农业保险业务点多面广,被保险对象居住分散,保险标的分布面广,加上农业保险业务性强,保险业务经办人员既要掌握农业保险相关政策,也要具备种养殖知识,但目前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缺乏农业知识,从而难以胜任农业保险的展业、核保和理赔等工作,加大了核保、理赔风险。
三、加快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保险意识
加快农村保险文化的传播,增强农民对保险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二是做好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开发的产品适合农民的需要,农民才会积极购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中的应有作用,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订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2.财政政策支持
中央財政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第一,提供保费补贴。第二,提供管理费补贴。第三,提供再保险补贴。
(三)加快立法工作
我国农业保险事业35年来跌宕起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立法工作的严重滞后。我国应尽早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应明确规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性和非商业性特征、农业保险的经营目标及经营原则等。
(四)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一支既能吃苦耐劳、又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保险专业知识的农业保险队伍,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春.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李军.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王和,皮立波.论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策略[J].保险研究,2004.2.
[4]曾忠东.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4.5.
[5]李海军.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财政支农机制[J].农村金融研究,2008.9.
[6]黎已铭.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李艳琴(1988.05—),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副主任科员,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