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的特色化战略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政府做出的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教育战略决策,带来了高等学校的剧烈转型和深刻变革。综合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理工类高校要想实现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的目标,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文科建设。文科专业只有在理工类高校中准确定位,创出特色,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力。理工类高校应借助强大的理工优势,开创一条“规模适度,追求卓越,文理交叉,不断创新,符合‘国情’与‘校情’”的特色化文科发展道路。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特色化;战略
  
  
  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发展逐渐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面对如此发展契机,国内高校纷纷提出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并把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此情况下,发展文科成为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然而,文科发展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在具体建设中,理工科学校发展文科又难免出现强势的理工科屏蔽文科发展的困扰。理工类高校发展文科,理工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关键在于能否扬长避短,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寻求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一、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特色化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以特色办专业,特色化定位,应当成为中国大学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机制的逐步建立,理工类高校办文科,必须以特色化战略定位应对新的挑战。
  1.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特色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战略定位决定发展目标、管理策略和学科格局,文科专业定位特色化是理工类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对文科专业发展定位模糊,再加上长久形成的以理工思维管理文科,使文科专业在理工类高校中发展迟缓,发展动力和持续性严重不足。这种状态不但影响文科自身在理工类高校内的独立发展,也使整个学校的远景发展目标无法得以实现。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的特色化,使文科建设在不同的理工类高校中形成差异,从而形成独有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发展战略。一所拥有特色文科的理工科高校,不仅文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无限,整所学校也能真正走上科学、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特色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选择
  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生源优劣的差异,以及专家、人才的有限,虽然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公开声称另一所大学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大学之间的竞争却激烈地客观存在着。大学竞争,凭的是实力;而实力的强弱,凭的是特色;特色的有无,则决定着学校的成败。特色化战略就是要求一所学校创设的专业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有独特的品格,优越的竞争力。综合性大学的文科早有多年的历史积累和发展,理工类高校的文科建设不能走其老路,要勇于突破和创新特色。特色就是力量之源,是人无我有的优势,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理工类高校要选准创新点,开创独特文科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跻身顶尖学科行列,提高学校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的特色化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要素,对学科专业特色的形成往往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一定是每一个学校都能实现的目标,但理工类高校办文科要高标准、高质量和有特色,这一“根本”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理念”。
  1.长远规划,超越传统,正确认识理工类高校的文科发展
  传统观念下,文科一般主要在综合性大学里兴办和发展,而以理工科学科设置为主及主要特色的理工类高校,只是在近些年高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潮流下开始重视文科建设。但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其发展文科是当今社会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是为满足社会需求,重视文理交融的必然选择。理工类高校创办文科,不是跟风追潮,不是点缀装饰,而是历史的必然,与理工类等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文科与理工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文科不能立刻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它的研究周期比较长,成果见效缓慢,需要长久的积淀。因此,任何一所高校发展文科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想建设高水平的文科,更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力累积和文化沉淀,才能稳健地发展,最终走向一流。对于文科的认识,要摒弃传统的专业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更要避免理工科的刚性判断思维。文科与理工科思考问题的方式、成果的评价、取得社会效益的时限都不尽相同。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及评价取向是重实际、重功效,强调严谨性;而文科则侧重思想性、理论性,强调观点的新颖性。如果理工类高校仍以获得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的标准来衡量文科,不仅违背了文科的特点和规律,还将导致文科因缺少激励和支持而自生自灭。因此,理工类高校要想办好文科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理念,使文科在理工类高校得以稳步发展,逐步进入一流专业水平的行列。
  2.科学定位,发挥理工优势,打造特色文科品牌
  理工类高校发展文科时,涉及应该如何配置学校资源,创办什么样的文科专业,制定怎样的培养计划等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想解答清楚,首先必须明确的就是文科定位。理工类高校的文科定位是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对其在本校教育系统中占据位置的追求,也是社会公众对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的一种认可。文科专业只有在理工类高校中准确定位,才能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形成自身的优势,与综合性大学相竞争。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其文科定位必须准确把握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根据内外部因素,来确定创办文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清华大学的“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指导思想;华中理工大学的“加强基础,交叉见长,文理渗透,特色取胜”发展战略均告诉我们,理工类高校发展文科,理工是优势,也是特色。只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定位,明确自己的特点,必能打造出优秀特色的文科品牌。
  三、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的特色化原则
  要使理工类高校创办的文科走出特色化发展道路,能在理工科背景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重要的是要从专业自身做起,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依托优势,创办特色。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国情”与“校情”相结合原则
  著名的教育家阿什比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任何一所理工类高校要想建设特色化文科都应该结合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来构建。理工类高校文科建设除了要根据“国情”,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外,还要分析国家在某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状况,了解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诉求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等。文科专业定位必须考虑国家某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长远发展,应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
  理工类高校文科建设的“校情”则是学校自身具有的基础和条件。任何一所高校都是遗传的产物,其办学历史、发展历程、优势学科,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决定了学校自身的差异。因此,理工类高校创办文科要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既符合自身条件,又体现学校特色的文科专业。理工类高校的文科专业不是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的复制,也不是已经成功创办文科的其他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的拷贝,而应有效地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2.规模适度,追求卓越原则
  当前,理工类高校办文科常常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文科发展之所以受阻,实力无法与理工科相比,是因为规模太小,只要做大,必能做强。可我们看看麻省理工学院,其文科规模虽然小,但其起点高,同样做得出特色,做得强专业。相反,国内大量办了很多年文科专业的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可谓“大而全”,规模不亚于综合性大学,但是只能说是有专业没特色,更谈不上是强势专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理工类高校创办文科,不是一定要求大求全,不是一定要规模与理工科相同。我们不应把资源和精力浪费在贪大求全上,关键是要集中力量追求卓越,走适度规模之路。理工类高校在上文科专业时,定位的原则应该是追求高层次、高起点,探寻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模式。
  3.文理交叉,不断创新原则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精辟地指出:“科学乃是统一的整体,它被分为不同的领域,与其说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局限的。”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认识的逐渐深化,科学经历了由分科研究,再到交叉融合,终将走向统一的过程。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缘问题、交叉问题和综合性问题从来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因为这种问题原先是各专门学科未能顾及的,是认识上的空白地带,也正是科学未开垦的处女地。”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专家们一致认为“文科的生命力在综合交叉”,因此,我国理工类高校建设文科必然在文理交叉、融合中获得新生。据调查:“MIT有45%的课程是文科,但是这些课程并不是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都能开得出来的,它的文科是以其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的理工科为基础的。”理工类高校的文科专业不是理工科的附庸,更不是理工类大学里学科的点缀,而是通过与理工科的融合、交叉,形成良性渗透与互动,使文科成为理工类高校不可缺少的专业,甚至是理工类高校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
  4.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本位原则
  从属性上来看,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是以科学研究为手段,通过人才培养的载体,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只有创办的文科专业具有社会需求性和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才是定位准确、独具特色的专业。具体表现到理工类高校的文科建设,就是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就业市场为本位培养人才”。文科专业定位必须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新闻学是文科的传统专业,可进入21世纪,我们每天处于“网络化”状态,传统的新闻学科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有必要进行突破。理工类高校拥有雄厚的现代科技基础,不但有能力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具有培养同时精通经济、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只要理工类高校有选择地根据社会的需求推进相关文科的建设和发展,必能真正建立起一流的、特色的文科专业。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理工类高校发展文科专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理工类高校的文科是后发专业,相对于老牌的综合性大学,其劣势表现在开发市场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以高素质的学生开拓市场,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从而创出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赢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普朗克.世界物理图景的统一性[J].中国社会科学,1981(3):7.
  [2]罗忠仁.促进“两科”交叉融合意义重大[J].科协论坛,2005(3):44.
  [3]李冲.论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的文科建设[J].学术界,2004(1):43.
  
  基金项目:200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的定位及其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09222).
其他文献
“相”系列作品是对于人的生存情境及愿望的一种表达,这些头部造像不是具体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肖像,而是一种风格化的具有普遍性的“类像”,近似于语言中所泛指的“人类”概念。在艺术史上的各个时期,这种“模式化”的面孔形象是相当普遍的,从古代埃及的法老像,到希腊众神的形象;从中国仰韶文化的陶人到佛教造像。面孔作为一种偶像崇拜或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沟通方式,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西安临潼发现的秦兵
期刊
“依法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在中共的全会历史上还是首次。从中共既往的历史看,一中、二中全会一般是做人事安排,七中全会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所谓的碳纳米管是指直径约为1纳米的空心碳分子,它们极为牢固,且导电性能良好,多年来一直被材料科学家所看好.
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中的样品溶剂及连续进样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以超临界 CO2 或含低体积分数甲醇的 CO2 为流动相时 ,氨基柱上组分的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把自己的思维“丢了”。仔细观察目前的高三政治课复习,我们会发现:学生提问与质疑能力仍然是一个被遗忘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