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考试题中如何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呢?
  一、解法探究
  试题 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90°,∠C=30°,AC=30 cm,将该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斜边BC上的点E处,折痕记为BD(如图1所示),剪去△CDE后得到双层△BDE(如图2所示),再沿着过△BDE某顶点的直线将双层三角形剪开,使得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cm.
  (二)反思
  1.本题通过将Rt△ABC折叠、裁剪、画线、展开、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发现平行四边形,从而解决问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的概念等知识技能;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综合与实践能力、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程度.
  2.本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容易上手,但容易漏解,难以求出正确答案,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弱,空间想象能力弱,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二、命题导向
  (一)践行新课标精神
  安徽省教育考试院依据新课标制订了《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考纲中对“综合与实践能力”模块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综合与实践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但由于其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它的考查一般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上,试题多以新问题和实际任务为素材,以能力立意、分层设问、逐步深入、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对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要求较高”.不难发现,将本题作为填空题的压轴题,考查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理所当然了!
  (二)开拓创新
  改变安徽省过去中考填空题的压轴题(多项选择判断)传统题型的风格,显然,难度也增大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三)突出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考试题中,填空题的压轴题就是单纯填空题.每年中考命题人员中都有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参与,往往在初高中衔接点处命题,比如,今年中考的第19题规律归纳题,就是典型的初高中知识衔接题,可见,初高中知识衔接是命题的一个导向.
  (四)突出考查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和综合与实践能力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明确规定了中考的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1.知识技能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2.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
  仔细研究安徽省考纲,不难发现,命题者设计第14题,考查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也在情理之中,只有真正整合数学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三、教学思考
  我们的学生确实很勤奋,做了那么多的数学试题,结果中考成绩还不理想,原因出在哪呢?在平时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不认真钻研新课标和安徽省考纲,不认真研究近几年的安徽省中考试题,没有精选试题就让学生大量地“刷题”,没有认真地带领学生思考、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这樣的“刷题”势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试问,这样的题海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吗?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吗?
  (一)如何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与数学思想.综合与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本质是解决问题.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如何上好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
  1.认真选好综合与实践课题:综合与实践的本质是综合应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它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课题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问题,在探究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沪科版教材每章结束后面的“阅读与思考”就是典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比如,排队问题、最大利润问题等.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转化——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原因,积累活动经验.
  3.有效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知识、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意识.总之,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无论哪种,一定要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泼”起来,这样的综合实践课堂就是高效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使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授,探究“同课异构”在各层面的关系,青年教师对于“同课异构”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收获,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自的专业成长.通过这一探究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活跃,青年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同课异构”这种的教研形式.  【关键词】 同课异构;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研活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目前最流行且最有效的教研活动就是“同课
数学教育专家史宁中教授指出:“对于数而言,重要的在于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而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所以,笔者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认数、读数、数数、写数等显性知识为载体,把数感的培养渗透到数的认识的各个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一、利用迁移,建构数感  在百以内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以群计数的知识经验,能够2个2个
【摘要】几何画板作为一款教育软件,其强大的动态演示功能能够较好地为学生提供“数学实验”的环境,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数学复习课的核心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强化运用,因此,本文以中考复习课“圆”教学设计为例,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环节
一、背 景  翻开2014版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乍看之下,大致相同,细细品味,变化在悄然发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增加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样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记忆中,这一内容曾经是以一道思考题的形式出现的,教参上也只要求学生把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数清楚就可以了.  二、课 前  对于这样的一个旧内容新形式,我感到有点无从下手,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标,在
【摘要】本文分析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及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情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法对策及学法对策.  【关键词】学情特征;教法对策;学法对策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主要来源  一部分参加普通高考.数学成绩10~50分,2013年录取1 394人,录取率为78%.  一部分参加学院自主招生.2013年录取301人,录取率为17%.  一部分参加自治区高职招生统一考试.2013年录取
【摘要】“生活中的百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感悟;百分数;教学;案例  【案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是基础,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通过创新教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实践应用的目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参考,探索新型的数学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二次函数;初中数学  作为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二次函数是十分抽象的概念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地方都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而其中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所以数学中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并且数学语言也需要逻辑性、严密性.数学中的语言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衍生物,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数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让思维得到必要的锻炼,从而丰富数学语言表达.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策略研究  数学语言素
【摘要】继“问题的解决”之后,“数学理解”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界如今所关注的又一中心话题.笔者基于英国数学教育家R·斯根普提出的两种数学理解模式,对“正弦定理”教学进行了实践.阐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从而突出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  【关键词】数学理解;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正弦定理教学实践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自己第二单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