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高职学生存在认同缺位、挫败感强,心理敏感、情感脆弱,规划茫然、交往障碍等主要心理问题,论述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口袋式谈话,展开公寓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宣传为核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公寓 载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16-02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社會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专业技能过硬、心理健康、阳光向上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职业院校,要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能,实现自我发展。学生公寓作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众多莘莘学子的关系更加密切,感情流露更加接近自然,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公寓表现得更为真实。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基本思路离不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让学生公寓生活变得更为和谐融洽,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公寓管理中人性化建设,比单纯公寓的制度化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认同缺位,挫败感强。由于对高职教育理解不足,社会一些人较为轻视高职学生,这种有失公允的认识难免对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负面影响,跟普通高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部分家长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就是高人一等,高职院校只不过是差强人意的选择;对用人单位来说,高职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学生拥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术也是一知半解,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这也导致高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认同。此外,一些高职学生高考后进入高职院校,不符合心理预期,难以接纳自己。从录取的分数来看,高职学生大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是成绩平庸,无奈选择高职院校,他们仍没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容易滋生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到高职院校后,也没有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对自身进行人生规划,再加上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同,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处于迷惘、自卑、失落的状态,甚至有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二)心理敏感,情感脆弱。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一直习惯于被动地去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和排名,让学生疲于奔命。进入大学以后,没有高考的压力,老师管得少了,没有固定的教室,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不少高职学生难以适应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再加上猛然放松之下,缺少新的学习动力,许多学生课后无所事事,缺乏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同时,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问题多发的躁动期,如果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疏通和引导,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对于许多高职学生而言,入住学生公寓意味着新的集体生活开始,公寓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其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其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中学阶段相比,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而一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与自己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情形,学生自信心容易受挫而产生心理困扰,随之而来的是对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三)规划茫然,交往障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能很好地对自身进行职业规划。不少高职学生入学之后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课后感觉空虚、抑郁与焦虑,学业压力减轻,让人产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也没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期望值有所降低,学习方面不再严格要求,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高职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缺乏主动和自信,不看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缺少职业规划的整体认识。同时,在日常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异性交往问题也困扰着高职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处理事情率性而为,对失恋和感情交流等问题缺乏经验,进而引起情绪的起伏和心理状况的变化,导致心理健康的失衡。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业和就业问题,二是感情问题,三是人际交往问题。
二、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优化公寓的人文环境。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地点就是学生公寓,其作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公寓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生公寓,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其次,可以提高公寓的工作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公寓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集中区域,在公寓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辅导员老师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治疗,预防突发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心理辅导员也可以广泛参与学生的课余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态,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再次,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通过在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信任的沟通模式,师生关系更为融洽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如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还能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延伸,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三、以学生公寓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开展内容丰富的、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多样性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公寓文化氛围,以文化育人,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拓展到学生公寓里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宿舍文化和社团活动,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举办宿舍卫生评比和消防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舉办公寓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引以为戒,保护自身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晚归、留宿,违章电器使用等寝室管理的难题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认识错误,引以为戒,以营造安全温馨的住宿环境。
(二)进行口袋式谈话,展开公寓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这里的“口袋”,指的是包容、理解和接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浅薄,难以全面性地、辩证性地思考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形成偏激的观点或想法,如同不稳定的火药,一旦有外力的刺激点燃了“导火索”,就会爆发群体性的行为。在公寓内建立口袋式谈话,旨在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迷惘和困惑装到口袋里,通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和谈心,缓解紧张情绪,消除心中的迷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辅导室也可以布置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报纸等供学生阅读和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以宣传为核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学生公寓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作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宣传,以具体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妥善处理矛盾,教会学生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此外,通过开展公寓社团活动的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相互交流中得到学习和教育,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主动出击,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动介入,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释放压力、消除罅隙、减少矛盾,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认同。对于个别问题学生,也可以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契机,进行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公寓为载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一支以专业互补、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培训理念,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和途径,壮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学生公寓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对班主任、辅导员等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他们渴望得到平等和尊重的需求,要因材施教,取长补短,灵活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效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高职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是培养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求的国家人才发展大战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公寓作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前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迈出的创造性的一步,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仍需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和钻研,总结优秀的管理经验,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江虹.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毛伯民.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作者简介】刘信杰(1967— ),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公寓 载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16-02
随着工业和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社會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专业技能过硬、心理健康、阳光向上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职业院校,要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能,实现自我发展。学生公寓作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众多莘莘学子的关系更加密切,感情流露更加接近自然,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公寓表现得更为真实。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基本思路离不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让学生公寓生活变得更为和谐融洽,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公寓管理中人性化建设,比单纯公寓的制度化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认同缺位,挫败感强。由于对高职教育理解不足,社会一些人较为轻视高职学生,这种有失公允的认识难免对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产生负面影响,跟普通高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部分家长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就是高人一等,高职院校只不过是差强人意的选择;对用人单位来说,高职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学生拥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术也是一知半解,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这也导致高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认同。此外,一些高职学生高考后进入高职院校,不符合心理预期,难以接纳自己。从录取的分数来看,高职学生大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是成绩平庸,无奈选择高职院校,他们仍没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容易滋生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到高职院校后,也没有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对自身进行人生规划,再加上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同,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处于迷惘、自卑、失落的状态,甚至有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二)心理敏感,情感脆弱。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一直习惯于被动地去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和排名,让学生疲于奔命。进入大学以后,没有高考的压力,老师管得少了,没有固定的教室,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不少高职学生难以适应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再加上猛然放松之下,缺少新的学习动力,许多学生课后无所事事,缺乏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同时,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问题多发的躁动期,如果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疏通和引导,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对于许多高职学生而言,入住学生公寓意味着新的集体生活开始,公寓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其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其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中学阶段相比,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而一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与自己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情形,学生自信心容易受挫而产生心理困扰,随之而来的是对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三)规划茫然,交往障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能很好地对自身进行职业规划。不少高职学生入学之后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课后感觉空虚、抑郁与焦虑,学业压力减轻,让人产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也没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期望值有所降低,学习方面不再严格要求,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高职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学习缺乏主动和自信,不看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缺少职业规划的整体认识。同时,在日常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异性交往问题也困扰着高职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处理事情率性而为,对失恋和感情交流等问题缺乏经验,进而引起情绪的起伏和心理状况的变化,导致心理健康的失衡。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业和就业问题,二是感情问题,三是人际交往问题。
二、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优化公寓的人文环境。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地点就是学生公寓,其作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公寓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生公寓,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其次,可以提高公寓的工作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公寓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集中区域,在公寓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辅导员老师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治疗,预防突发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心理辅导员也可以广泛参与学生的课余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态,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再次,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通过在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信任的沟通模式,师生关系更为融洽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如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还能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延伸,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三、以学生公寓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开展内容丰富的、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多样性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公寓文化氛围,以文化育人,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拓展到学生公寓里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宿舍文化和社团活动,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举办宿舍卫生评比和消防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舉办公寓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引以为戒,保护自身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晚归、留宿,违章电器使用等寝室管理的难题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认识错误,引以为戒,以营造安全温馨的住宿环境。
(二)进行口袋式谈话,展开公寓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这里的“口袋”,指的是包容、理解和接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浅薄,难以全面性地、辩证性地思考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形成偏激的观点或想法,如同不稳定的火药,一旦有外力的刺激点燃了“导火索”,就会爆发群体性的行为。在公寓内建立口袋式谈话,旨在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迷惘和困惑装到口袋里,通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和谈心,缓解紧张情绪,消除心中的迷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辅导室也可以布置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报纸等供学生阅读和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以宣传为核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学生公寓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作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宣传,以具体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妥善处理矛盾,教会学生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此外,通过开展公寓社团活动的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相互交流中得到学习和教育,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主动出击,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动介入,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释放压力、消除罅隙、减少矛盾,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认同。对于个别问题学生,也可以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契机,进行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公寓为载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一支以专业互补、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培训理念,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和途径,壮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学生公寓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对班主任、辅导员等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他们渴望得到平等和尊重的需求,要因材施教,取长补短,灵活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效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高职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职学生公寓管理,是培养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求的国家人才发展大战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公寓作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前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迈出的创造性的一步,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仍需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和钻研,总结优秀的管理经验,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江虹.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毛伯民.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
【作者简介】刘信杰(1967— ),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