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年,英特尔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不被挤出新技术市场,如今,英特尔转型努力达到了高潮
过去五年迅速被智能手机市场边缘化的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看起来已经进入了中年期,但它不打算就这么默默老去。
8月16日,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和产品向外界宣布英特尔的新一轮转型战略。
科再奇宣称,英特尔要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助力云计算,以及数十亿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
这有可能成为英特尔最著名的转型。成立48年来,英特尔在PC生态链上作为处理器制造商不可替代,并与微软联手垄断了PC行业,这个垄断地位持续了大约20年。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英特尔无法进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设备,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设备被边缘化。
为了这次转型,英特尔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尝试和准备。2013年,英特尔推出针对智能手机的移动处理器芯片Broxton和SoFIA,但后二者此后三年籍籍无名,今年5月,英特尔宣布停止这两款智能手机芯片的开发,放弃智能手机市场。
三年间,一并被快速削减的还有PC领域的一些旧有业务和人员。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各种物联网领域的多层面技术布局和收购。
科再奇领导的这个转型战略的核心之处在于,业务和市场多面出击,结合英特尔在芯片和服务器领域的既有优势,端到端布局IOT、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并释放芯片代工能力;布局思路上更加开放,主动融合最大的竞争对手ARM。
此次转型可说是英特尔彻底走出Wintel时代的标签,也是英特尔重回核心的一个新起点,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像一个巨大的器皿,整合了云计算、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所有技术和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具备高计算力的芯片,这也正是英特尔的机会所在。
在移动通信3G和4G漫长十年里,英特尔没有提前预测到智能手机带来的芯片格局转型,进而错失智能手机市场,在后期进入之后也籍籍无名,无法复制PC和服务器芯片领域的辉煌,被移动芯片设计巨头ARM和制造巨头高通联手挤出市场。
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ARM架构,从产业地位来看,ARM好比是PC时代的英特尔。不同的是,ARM只开发设计架构,不生产硬件,硬件的设计和具体使用由高通和苹果、三星等完成。
这令外界放大了英特尔的艰难处境和危机。近年来,唱衰英特尔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历史上最大的业绩下滑,在此后数年,英特尔虽然被移动芯片市场边缘化,但它在PC和服务器芯片领域的绝对优势,让它仍能保持缓慢增长,而不是负增长。
也就是说,英特尔的困局在于没有找到明确的未来,而非财务困境。
科再奇设定的新未来,意在摆脱英特尔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巨资研发芯片、大规模高利润出售芯片,再投入巨资研发下一代芯片,再出售”的模式,创造出一个新循环。
8月16日在美国召开的英特尔开发者大会上,科再奇表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存储和终端芯片的芯片平台计算力的积累和综合释放,将再次把英特尔带到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开发产品和技术,驱动更多用户需求。
在这次大会上,英特尔一口气发布了多个面向物联网的开发者项目和平台。包括了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支持无人机的Aero平台、实感技术Intel Euclid开发工具包等。这些开发平台的共同点是集合了英特尔在此前有关VR、AR、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
开发者可以使用这些刚刚发布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的平台开发各种不同的智能硬件。
以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为例,区别于目前功能原始单一的VR头盔,Alloy的头戴式设备将计算和传感器直接集成在头盔里,并采用了英特尔实感技术,可在更大空间内实现六个角度的任意移动。
Alloy项目,是英特尔“融合现实”(MR,Merged Reality)战略第一个落地平台。
英特尔公司新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经理AchinBhowmik告诉《财经》记者,MR是英特尔结合AR和VR技术的新技术平台,“AR和VR各有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与合作伙伴在长期的协作和沟通后,大家觉得需要融合在一起,就有了MR”。
当被问及英特尔MR最大的挑战时,AchinBhowmik认为是技术向具体应用的转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英特尔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处理器制造工艺,在x86架构市场处于绝对领导地位,针对物联网战略,英特尔在技术上的准备无人质疑,是否可以吸引足够多的硬件开发者采用英特尔的各开发平台才是关键。
但PC时代芯片、系统、制造泾渭分明,这使得英特尔缺乏生态基因。而智能手机由ARM架构主导,向智能硬件延伸有天然的延展性。高通的一位前中国区技术主管对《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抱着x86不放,非要做出一个自己的移动计算生态系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向《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对此看得越来越清楚,在物联网时代,英特尔不一定要完全抢占智能设备的芯片,“比如芯片是ARM的,但集成了英特尔的实感技术,这也是可行的”。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今年初曾判断,物联网时代智能芯片的趋势之一,是将不同产品一起封装的先进封装技术,让一颗芯片能整合更多功能,更节省空间。 “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方式,是某种程度上的互补。”杨旭强调。
在初期,面对物联网这么一个未知但庞大的市场,英特尔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将放弃自建生态。2015年底,英特尔对全球最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公司Altera的收购完成。FPGA技术体系、逻辑单元灵活,集成度高,收购Altera之后,英特尔可在服务器芯片实现CPU和FPGA硬件规格深层次结合。
科再奇称,FPGA在英特尔的战略中十分重要。在云、存储、FPGA和终端四个环节组成的战略循环中,FPGA的作用是加速互联智能的IOT世界。
在技术和产品上,英特尔CPU性能高,但无扩展性,FPGA像是一颗大补丸,可以作为类似GPU一样的加速技术被整合到处理器产品中。以人工智能为例,杨旭解释,英特尔有传统通用芯片,又部署了GPU和FPGA,在此之上提升基于云的数据分析能力,加上深度学习分析软件,人工智能支持能力被大大提升。
在市场层面,无论是智慧城市、无人驾驶,还是工厂自动化系统都少不了使用,英特尔布局FPGA,将有机会成为物联网骨干网的供应商之一,也会获得更多销售物联网芯片产品的机会。
另有分析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Altera的客户包括了IBM和ARM等,同时它们也是英特尔在服务器和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对手。英特尔收购Altera后,IBM和ARM稳定的FPGA供应链被打断,需要寻求其他供应商,如Xilinx、Microsemi、Lattice等。
华尔街资本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容忍度要远远小于中国资本,英特尔CEO科再奇游走于英特尔转型战略和华尔街股东之间,尤其艰难。
原因很简单。在PC时代,英特尔的运营模式相当独特,投入巨资研发最新工艺和制程,生产最先进的CPU,投放市场后获得最高的利润率,然后将挣来的钱再投入研发最新的工艺。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没有一定的利润率保证,循环就将断裂停止。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向《财经》记者透露,英特尔对PC芯片的利润率要求高达60%,比外界猜测的50%高出不少。杨旭称,如此高的利润率相当具有挑战性,但英特尔的研发和布局投入不能降低。
PC市场的饱和令英特尔营收增长乏力,加上在物联网领域的巨大投入,导致英特尔的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英特尔营收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13.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7.06亿美元相比下降51%。
在这个艰难的过渡期,英特尔作出了一个引发市场巨大反应的决定。
近期,英特尔与竞争对手ARM达成新的授权协议,英特尔将从ARM处获取技术授权。这意味着,英特尔将向第三方开放自己的芯片工厂,包括10纳米工艺的生产线,用于生产ARM技术的芯片。
英特尔的芯片工厂投入巨大,但市场变化太快,产能超过了市场需求。杨旭透露,英特尔建一个22纳米芯片生产工厂成本大约为55亿美元,14纳米则上升为75亿美元,10纳米以上就要近100亿美元,加上研发每年还得投入上百亿美元,投入相当巨大。
工厂的产能需要被填满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产能是一条固定的直线,需求又是一条上蹿下跳的曲线,所以,英特尔需要通过为第三方生产来弥补曲线和直线之间的空档。
三星也是这种方式的受益者。去年,三星在自家智能手机产能溢出但市场下滑的危急情况下,获得了苹果的宝贵订单。
LG是英特尔的第一个大客户。前者即将投产的世界级移动平台正是基于英特尔定制代工部门开发的10纳米设计平台。英特尔发布的客户还有展讯、Achronix、Netronome和Altera。
但这些客户还不足以消化英特尔的芯片产能。今年4月,投资银行CanaaccordGenuity分析师Mike Walkley预测,英特尔将获得苹果3000万到4000万颗芯片组订单,这占据了苹果芯片订单的30%。
尽管这一消息仍未获得确认,但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半导体行业人士认为,英特尔获得苹果的订单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英特尔代工能力出色,而苹果的芯片代工此前由高通包揽,三星少许,对于苹果或是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供应商一家独大并非好事,引入更多的竞争组合,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控制力。
对于英特尔而言,转型方向明确,但难度巨大。无论是整合业务,还是聚合开发者,都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的观点是,相对于智能手机和PC,物联网应用、终端和用户群是碎片化的,英特尔目前提供的也是碎片化的技术和应用,但这种碎片化模式无法发挥英特尔的优势,更无法为英特尔带来未来,所以,“需要把这些碎片化技术和平台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之上”。
碎片化战略有其合理性。在物联网发展早期的今天,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高通,或是某个其他芯片公司,需要针对一些有可能成为大市场的细分市场重点投入,如无人机、智能汽车市场,专门为这些市场提供一套芯片处理器解决方案。短期之内,各大厂商比拼的是在这些细分市场里的号召力和产品性能的先进性。
到了后期,谁能成为下一个胜出者,则考验各家的整合能力,整合范围不仅包括市场,也包括了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
具体到英特尔未来两年的命运,有两点目前可以确定。
其一,PC销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出现持续的下滑,年出货量从3.64亿台下降到2亿台,不过保守估计全球有5亿台使用五年以上的电脑需要升级,所以,PC的销量可能在2017年出现反弹,英特尔也许会在PC业务反弹中获得新一轮增长。
其二,无论是PC回弹还是开放代工,它们的价值都在于为英特尔的新战略输血,英特尔要走出Wintel时代再创辉煌,取决于面向物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能否成功。
英特尔正航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之中,它身后是步入中老年期的PC业务,前方的生态正在成型过程中,技术和市场的打通尚需时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旅途。
过去五年迅速被智能手机市场边缘化的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看起来已经进入了中年期,但它不打算就这么默默老去。
8月16日,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和产品向外界宣布英特尔的新一轮转型战略。
科再奇宣称,英特尔要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助力云计算,以及数十亿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
这有可能成为英特尔最著名的转型。成立48年来,英特尔在PC生态链上作为处理器制造商不可替代,并与微软联手垄断了PC行业,这个垄断地位持续了大约20年。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英特尔无法进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设备,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设备被边缘化。
为了这次转型,英特尔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尝试和准备。2013年,英特尔推出针对智能手机的移动处理器芯片Broxton和SoFIA,但后二者此后三年籍籍无名,今年5月,英特尔宣布停止这两款智能手机芯片的开发,放弃智能手机市场。
三年间,一并被快速削减的还有PC领域的一些旧有业务和人员。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各种物联网领域的多层面技术布局和收购。
科再奇领导的这个转型战略的核心之处在于,业务和市场多面出击,结合英特尔在芯片和服务器领域的既有优势,端到端布局IOT、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并释放芯片代工能力;布局思路上更加开放,主动融合最大的竞争对手ARM。
此次转型可说是英特尔彻底走出Wintel时代的标签,也是英特尔重回核心的一个新起点,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像一个巨大的器皿,整合了云计算、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所有技术和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具备高计算力的芯片,这也正是英特尔的机会所在。
直面ARM
在移动通信3G和4G漫长十年里,英特尔没有提前预测到智能手机带来的芯片格局转型,进而错失智能手机市场,在后期进入之后也籍籍无名,无法复制PC和服务器芯片领域的辉煌,被移动芯片设计巨头ARM和制造巨头高通联手挤出市场。
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ARM架构,从产业地位来看,ARM好比是PC时代的英特尔。不同的是,ARM只开发设计架构,不生产硬件,硬件的设计和具体使用由高通和苹果、三星等完成。
这令外界放大了英特尔的艰难处境和危机。近年来,唱衰英特尔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历史上最大的业绩下滑,在此后数年,英特尔虽然被移动芯片市场边缘化,但它在PC和服务器芯片领域的绝对优势,让它仍能保持缓慢增长,而不是负增长。
也就是说,英特尔的困局在于没有找到明确的未来,而非财务困境。
科再奇设定的新未来,意在摆脱英特尔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巨资研发芯片、大规模高利润出售芯片,再投入巨资研发下一代芯片,再出售”的模式,创造出一个新循环。
8月16日在美国召开的英特尔开发者大会上,科再奇表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存储和终端芯片的芯片平台计算力的积累和综合释放,将再次把英特尔带到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开发产品和技术,驱动更多用户需求。
在这次大会上,英特尔一口气发布了多个面向物联网的开发者项目和平台。包括了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支持无人机的Aero平台、实感技术Intel Euclid开发工具包等。这些开发平台的共同点是集合了英特尔在此前有关VR、AR、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
开发者可以使用这些刚刚发布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的平台开发各种不同的智能硬件。
以虚拟现实解决方案Alloy项目为例,区别于目前功能原始单一的VR头盔,Alloy的头戴式设备将计算和传感器直接集成在头盔里,并采用了英特尔实感技术,可在更大空间内实现六个角度的任意移动。
Alloy项目,是英特尔“融合现实”(MR,Merged Reality)战略第一个落地平台。
英特尔公司新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经理AchinBhowmik告诉《财经》记者,MR是英特尔结合AR和VR技术的新技术平台,“AR和VR各有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与合作伙伴在长期的协作和沟通后,大家觉得需要融合在一起,就有了MR”。
当被问及英特尔MR最大的挑战时,AchinBhowmik认为是技术向具体应用的转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英特尔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处理器制造工艺,在x86架构市场处于绝对领导地位,针对物联网战略,英特尔在技术上的准备无人质疑,是否可以吸引足够多的硬件开发者采用英特尔的各开发平台才是关键。
但PC时代芯片、系统、制造泾渭分明,这使得英特尔缺乏生态基因。而智能手机由ARM架构主导,向智能硬件延伸有天然的延展性。高通的一位前中国区技术主管对《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抱着x86不放,非要做出一个自己的移动计算生态系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向《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对此看得越来越清楚,在物联网时代,英特尔不一定要完全抢占智能设备的芯片,“比如芯片是ARM的,但集成了英特尔的实感技术,这也是可行的”。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今年初曾判断,物联网时代智能芯片的趋势之一,是将不同产品一起封装的先进封装技术,让一颗芯片能整合更多功能,更节省空间。 “这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方式,是某种程度上的互补。”杨旭强调。
在初期,面对物联网这么一个未知但庞大的市场,英特尔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将放弃自建生态。2015年底,英特尔对全球最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公司Altera的收购完成。FPGA技术体系、逻辑单元灵活,集成度高,收购Altera之后,英特尔可在服务器芯片实现CPU和FPGA硬件规格深层次结合。
科再奇称,FPGA在英特尔的战略中十分重要。在云、存储、FPGA和终端四个环节组成的战略循环中,FPGA的作用是加速互联智能的IOT世界。
在技术和产品上,英特尔CPU性能高,但无扩展性,FPGA像是一颗大补丸,可以作为类似GPU一样的加速技术被整合到处理器产品中。以人工智能为例,杨旭解释,英特尔有传统通用芯片,又部署了GPU和FPGA,在此之上提升基于云的数据分析能力,加上深度学习分析软件,人工智能支持能力被大大提升。
在市场层面,无论是智慧城市、无人驾驶,还是工厂自动化系统都少不了使用,英特尔布局FPGA,将有机会成为物联网骨干网的供应商之一,也会获得更多销售物联网芯片产品的机会。
另有分析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Altera的客户包括了IBM和ARM等,同时它们也是英特尔在服务器和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对手。英特尔收购Altera后,IBM和ARM稳定的FPGA供应链被打断,需要寻求其他供应商,如Xilinx、Microsemi、Lattice等。
短期输血
华尔街资本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容忍度要远远小于中国资本,英特尔CEO科再奇游走于英特尔转型战略和华尔街股东之间,尤其艰难。
原因很简单。在PC时代,英特尔的运营模式相当独特,投入巨资研发最新工艺和制程,生产最先进的CPU,投放市场后获得最高的利润率,然后将挣来的钱再投入研发最新的工艺。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没有一定的利润率保证,循环就将断裂停止。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向《财经》记者透露,英特尔对PC芯片的利润率要求高达60%,比外界猜测的50%高出不少。杨旭称,如此高的利润率相当具有挑战性,但英特尔的研发和布局投入不能降低。
PC市场的饱和令英特尔营收增长乏力,加上在物联网领域的巨大投入,导致英特尔的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英特尔营收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13.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7.06亿美元相比下降51%。
在这个艰难的过渡期,英特尔作出了一个引发市场巨大反应的决定。
近期,英特尔与竞争对手ARM达成新的授权协议,英特尔将从ARM处获取技术授权。这意味着,英特尔将向第三方开放自己的芯片工厂,包括10纳米工艺的生产线,用于生产ARM技术的芯片。
英特尔的芯片工厂投入巨大,但市场变化太快,产能超过了市场需求。杨旭透露,英特尔建一个22纳米芯片生产工厂成本大约为55亿美元,14纳米则上升为75亿美元,10纳米以上就要近100亿美元,加上研发每年还得投入上百亿美元,投入相当巨大。
工厂的产能需要被填满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产能是一条固定的直线,需求又是一条上蹿下跳的曲线,所以,英特尔需要通过为第三方生产来弥补曲线和直线之间的空档。
三星也是这种方式的受益者。去年,三星在自家智能手机产能溢出但市场下滑的危急情况下,获得了苹果的宝贵订单。
LG是英特尔的第一个大客户。前者即将投产的世界级移动平台正是基于英特尔定制代工部门开发的10纳米设计平台。英特尔发布的客户还有展讯、Achronix、Netronome和Altera。
但这些客户还不足以消化英特尔的芯片产能。今年4月,投资银行CanaaccordGenuity分析师Mike Walkley预测,英特尔将获得苹果3000万到4000万颗芯片组订单,这占据了苹果芯片订单的30%。
尽管这一消息仍未获得确认,但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半导体行业人士认为,英特尔获得苹果的订单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英特尔代工能力出色,而苹果的芯片代工此前由高通包揽,三星少许,对于苹果或是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供应商一家独大并非好事,引入更多的竞争组合,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控制力。
驶向未知海域
对于英特尔而言,转型方向明确,但难度巨大。无论是整合业务,还是聚合开发者,都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的观点是,相对于智能手机和PC,物联网应用、终端和用户群是碎片化的,英特尔目前提供的也是碎片化的技术和应用,但这种碎片化模式无法发挥英特尔的优势,更无法为英特尔带来未来,所以,“需要把这些碎片化技术和平台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之上”。
碎片化战略有其合理性。在物联网发展早期的今天,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高通,或是某个其他芯片公司,需要针对一些有可能成为大市场的细分市场重点投入,如无人机、智能汽车市场,专门为这些市场提供一套芯片处理器解决方案。短期之内,各大厂商比拼的是在这些细分市场里的号召力和产品性能的先进性。
到了后期,谁能成为下一个胜出者,则考验各家的整合能力,整合范围不仅包括市场,也包括了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
具体到英特尔未来两年的命运,有两点目前可以确定。
其一,PC销量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出现持续的下滑,年出货量从3.64亿台下降到2亿台,不过保守估计全球有5亿台使用五年以上的电脑需要升级,所以,PC的销量可能在2017年出现反弹,英特尔也许会在PC业务反弹中获得新一轮增长。
其二,无论是PC回弹还是开放代工,它们的价值都在于为英特尔的新战略输血,英特尔要走出Wintel时代再创辉煌,取决于面向物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能否成功。
英特尔正航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之中,它身后是步入中老年期的PC业务,前方的生态正在成型过程中,技术和市场的打通尚需时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