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庙镇位于陕西省富平县东北部,属半山区。东临蒲城县,西邻薛镇,南接美原镇,北靠峪岭山区。距西安市110公里。老庙镇境内, 以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为主。
老庙老鼓是陕西鼓舞中独具特色、形成较早的舞蹈形式之一,蕴含着秦军战鼓的“神韵”,承载着历代鼓艺风格,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内涵。
老庙老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记载,“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民间传说,秦大将军王翦曾在金粟山下的黑鹰沟屯兵养马、训练军鼓。老鼓就是当年所使用的军鼓。
金粟山前,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一”字儿排开,这一带村民的祖先得天独厚地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始创其并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称“神鼓”。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
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
老鼓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艺术项目:一是鼓乐,二是鼓舞。鼓乐的内容十分丰富,鼓曲(鼓歌)常用的多达30多种,如行军鼓、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盘帽根、摘豆角、鸽子旋窝、滚核桃、刹鼓、挽袖子、打虎鼓、乱打鞭、放花筒、猴鼓、织锦、一二三、连身转、喜洋洋、拨棰、过桥、鸡上架、当七当等等。
《行军鼓》是秦大将王翦于金粟山下击鼓布阵、行军破敌时所用;《拨棰》从古战场两军对阵、拼杀的场面演绎而来。《刹鼓》是古谱记载的(杀鬼)祭祀鼓曲。
老鼓鼓谱分激越、舒缓和行进三大类,但均以昂扬、宏大、震撼为特色,有“声震十里八乡”之说。
老鼓的乐器分为鼓和铜器两大类。鼓有常用鼓、大盘鼓和鼓上鼓;铜器包括钗子、铜锣、引锣。
鼓舞的动作融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体,又与鼓调相配合,给人以飒爽、强悍的美感。如《打虎》,既有降虎的现实感又具舞美之艺术,传神备至。
老鼓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阵容可大可小,既能广场演出,又适宜于舞台表演,如《乱打鞭》鼓舞取材于古时农夫在田地耕作,甩鞭赶牲口的一系列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盘帽根》反映的是清代农民盘起帽辫下地劳动的场景。《缠繐子》取材于关中农妇纺线缠繐子的系列动作,反映了古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社会状况。《鸽子旋窝》是用鼓舞形式表现田野里的鸽子觅食、飞起、盘旋、回窝耍等一系列动作,寓意和平安宁生活。而整理改编的《鼓上鼓》更是汇集了老鼓多种鼓曲、鼓舞之精华编排而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
老庙老鼓是从古战场和战鼓中繁衍而来的,它的艺术精髓在于“神韵”。 它的鼓曲演奏谓之“一盘鼓”,自始至终,浑然一体,浑厚有力,旋律明快,节奏紧张,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老庙老鼓击鼓者边敲边舞边喊,可一人独舞独敲,锣铙协奏;亦可多人对敲对舞,其神态表情、舞姿动作,都因鼓曲鼓点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老庙老鼓曲舞有着独特的艺术含量,寄托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伦理道德和乡土风情,对于研究陕西民间生活习俗和鼓舞文化发展历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老庙老鼓技艺有三大特点:
中部握棰:在鼓棰的2/5处着手,前长后短,恰到好处,击打灵活自如。
“两端交打”:鼓棰前后两端交叉击鼓,上下翻飞,花样多变,形式优美。
“双向击打”:击鼓时一般先左后右、左右交叉,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形式多变,开阔了表演空间。
老庙老鼓是陕西鼓舞中独具特色、形成较早的舞蹈形式之一,蕴含着秦军战鼓的“神韵”,承载着历代鼓艺风格,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内涵。
老庙老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记载,“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民间传说,秦大将军王翦曾在金粟山下的黑鹰沟屯兵养马、训练军鼓。老鼓就是当年所使用的军鼓。
金粟山前,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一”字儿排开,这一带村民的祖先得天独厚地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始创其并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称“神鼓”。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
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
老鼓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艺术项目:一是鼓乐,二是鼓舞。鼓乐的内容十分丰富,鼓曲(鼓歌)常用的多达30多种,如行军鼓、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盘帽根、摘豆角、鸽子旋窝、滚核桃、刹鼓、挽袖子、打虎鼓、乱打鞭、放花筒、猴鼓、织锦、一二三、连身转、喜洋洋、拨棰、过桥、鸡上架、当七当等等。
《行军鼓》是秦大将王翦于金粟山下击鼓布阵、行军破敌时所用;《拨棰》从古战场两军对阵、拼杀的场面演绎而来。《刹鼓》是古谱记载的(杀鬼)祭祀鼓曲。
老鼓鼓谱分激越、舒缓和行进三大类,但均以昂扬、宏大、震撼为特色,有“声震十里八乡”之说。
老鼓的乐器分为鼓和铜器两大类。鼓有常用鼓、大盘鼓和鼓上鼓;铜器包括钗子、铜锣、引锣。
鼓舞的动作融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体,又与鼓调相配合,给人以飒爽、强悍的美感。如《打虎》,既有降虎的现实感又具舞美之艺术,传神备至。
老鼓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阵容可大可小,既能广场演出,又适宜于舞台表演,如《乱打鞭》鼓舞取材于古时农夫在田地耕作,甩鞭赶牲口的一系列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盘帽根》反映的是清代农民盘起帽辫下地劳动的场景。《缠繐子》取材于关中农妇纺线缠繐子的系列动作,反映了古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社会状况。《鸽子旋窝》是用鼓舞形式表现田野里的鸽子觅食、飞起、盘旋、回窝耍等一系列动作,寓意和平安宁生活。而整理改编的《鼓上鼓》更是汇集了老鼓多种鼓曲、鼓舞之精华编排而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
老庙老鼓是从古战场和战鼓中繁衍而来的,它的艺术精髓在于“神韵”。 它的鼓曲演奏谓之“一盘鼓”,自始至终,浑然一体,浑厚有力,旋律明快,节奏紧张,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老庙老鼓击鼓者边敲边舞边喊,可一人独舞独敲,锣铙协奏;亦可多人对敲对舞,其神态表情、舞姿动作,都因鼓曲鼓点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老庙老鼓曲舞有着独特的艺术含量,寄托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伦理道德和乡土风情,对于研究陕西民间生活习俗和鼓舞文化发展历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老庙老鼓技艺有三大特点:
中部握棰:在鼓棰的2/5处着手,前长后短,恰到好处,击打灵活自如。
“两端交打”:鼓棰前后两端交叉击鼓,上下翻飞,花样多变,形式优美。
“双向击打”:击鼓时一般先左后右、左右交叉,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形式多变,开阔了表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