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探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展示了本专业的一些建设成果。
  关键词:专业建设;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覃日强(1960-),男,壮族,广西上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罗洪波(1977-),男,壮族,广西忻城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057-01
  
  2007年10月,财政部和教育部确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于2008年5月被批准通过。示范性建设项目于2010年3月通过自治区级验收。项目实施3年以来,坚持开放办学、校企深度交融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其他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了“面向地方企业,服务地方企业”的专业建设方案。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改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标志性教改成果。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和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面临着人才怎样培养,专业师资、实训、课程等方面怎么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项目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校内其他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专业建设,形成“面向地方企业,服务地方企业”的機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通过实践探索,建设一支结构优化、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建成与地方企业结合紧密、具备生产性等实训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系统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运作等,为兄弟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提供成功的范例。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职业活动导向,以机电一体化人员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主线来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典型工作任务实施”为主线,即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化,使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教程中得到具体体现与实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实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融合一体来培养。
  1.分析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对柳州地区及周边区域企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人员的活动工作进行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进行归纳和教学转换,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确立课程体系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包括:机械结构应用分析能力、电气控制应用分析能力及其相关设备操作的能力,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明晰课程的内容、顺序等相互关系,给课程体系的排序提供依据。
  3.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设计课程序列
  职业成长:学生要成长为一名高技能人才,其职业成长要经历“学徒工-产品制造操作人员-产品装调维修人员-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四个层次。根据这一成长规律和各阶段必须具备的相应能力要求,分析序化课程顺序。
  4.通过第二课题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通过专业课程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第二课题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5.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的需求,把当地的相关企业引进来,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的元素。
  6.多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企业挂职、高校深造、业余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三、项目成果
  1.探索创新“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柳州市的工业背景,结合企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的成长特点,本专业把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典型工作案例作为专业课程的项目开展教学,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同时,结合“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承担制造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以及企业设备维修技术服务工作,实现工作中学习。把项目教学、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将职业素质训练与养成融入其中,形成“工学双线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条件
  (1)构建“两个基础,两层次综合”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根据专业工作分析会的结果,梳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得出支撑本专业能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专业教学分析,按照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认知规律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融合到专业课程中,构建“两个基础,两层次综合”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校企合作开发与制订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两个体系核心课程标准。自2007年开展示范建设工作以来,邀请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合作编写讲义及教材。
  (3)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聘请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进入核心课程团队作为课程主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等方式,重点建设多门核心课程。
  (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三年来,邀请多家企业的专家合办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研讨会。针对多门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问题开展研讨。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将企业先进的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技术融入教材中,共同编写了有利于职业能力与素养培养,适合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特色的专业教材(讲义)。
  3.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按照学院“系部领导班子有老总,专业带头人当中有总工,骨干教师有能工巧匠”的思路,实施“双师”素质继续教育工程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国内外进修、企业挂职、学历提升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聘请企业老总、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业水平高、改革意识浓、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4.建成具备生产性实训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
  利用校内机械制造类实训基地作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实现一个基地同时承担两类不同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之举。
  5.通过企业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以服务地方中小企业为宗旨,建立了机电技术研究所数控自动化中心,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在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机械制造公司等企业设立技术服务工作站,长期派驻专人负责企业的数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成为企业职能机构之一。
  四、结束语
  经过“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的痛苦而充实的建设过程,现阶段项目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创新的“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机电设备类专业建设的范例。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为全国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文件。我们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多门专业课程,成为了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我们还创新了可供参考和推广的设备技术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还在多家企业设立设备维修服务工作站,创新了“植入式”技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斌.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8,(3).
  [2]徐兴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7).
  [3]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10,(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学术引领作用的阐述,诠释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导师的多样化培养对研究生的重要性,认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引领作用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引领  作者简介:李天鹏(1982-),男,山东荣成人,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李慧(1978-),女,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训练部
期刊
摘要:“船体结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基础课程,影响着学生对船体总体与各局部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对结构的具体要求的掌握程度。现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船体结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推进“船体结构”的全面改革及以专业工程师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船体结构;教学改革;船舶工程  作者简介:王珂(1979-),女,黑龙江穆棱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
期刊
摘要:阐述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教学特点,结合CDIO新型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化实践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在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CDIO理念;可编程逻辑器件;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巧文(1979-),男,湖南冷水江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杨亚萍(1967-)
期刊
摘要: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国内外均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的旅客并提升自身的文化与历史形象,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翻译不可或缺。将以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为理论基础,探讨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翻译策略,旨在更好地表达和传递开平碉楼所蕴含的特殊文化与历史内涵。  关键词:开平碉楼与村落;目的论;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谢达宁(1988-),男,广东开平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何
期刊
摘要: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生动的效果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文章从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角度着手,剖析了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一些误解和使用误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和监督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多媒体;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秀丽(1978-),女,河南信阳人,河南理工
期刊
摘要: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有关高职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改革已经较普遍。但是与该类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却凤毛麟角。在新的课程体系下,知识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但组织顺序发生了重大改变。所以在现有教材体系下,课程内容很难编排。如何使新开发的课程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出来,真正指导师生,这在教与学中很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设置任务域、引导问题域、分析解空间、演示任务解
期刊
摘要:教授治学是教授治校的历史延伸,指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独立人格魅力与学术追求的教师参与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学术、科研及部分事务性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它弥补了我国传统大学校长治校的不足,是大学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必然选择。从教授治学的溯源着手,深入分析教授治学的意义,提出了新时期教授治学实现的路径选择,以期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学术独立价值的实现和学者地位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阐述了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用该体系对学生科研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伍军(1967-),女,四川开江人,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副教授;仝其根(1962-),男,山东寿张人,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教
期刊
摘要: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论述了元认知理论的三个维度,并针对目前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学生元认知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提出对民族院校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以期进一步探索提高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和方法。  关键词:元认知;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王晓华(1978-),女,甘肃平凉人,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高桂莲(1953-),女,宁
期刊
摘要:简述了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围绕工学矛盾、生源问题、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质量保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因素,探讨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姜浩(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兴平(1962-),男,上海人,中国石油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