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眼病的现况及治疗情况。方法:对义诊期间诊治的病人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沙眼仍为此地区的主要外眼病,屈光性眼病为危害青少年视功能的主要眼病。结论: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多方努力积极配合。
关键词 沙眼 屈光性眼病 贫困地区
2005年7~9月我们至内蒙古翁牛特旗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及技术支援,予当地群众以诊治工作。现将此地区眼科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
资料与方法
在3个月的义诊期间,共诊治病人660人次,外眼病占57%,内眼病占39%,其他占4%,外眼病主要为沙眼,占外眼病总数的27.6%,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占30%,详见下表。
讨 论
沙眼在解放前是我国首要的致盲眼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大大降低,在城市地区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它已不是困扰眼科医生的主要病症了。但是下乡义诊期间,我们看到的病人与我们以往的工作临床所见完全不同。在贫困地区沙眼仍是主要的眼病,占外眼病的27.6%,令人触目惊心,且沙眼症状重,青少年偏多,且多因屈光不正来就诊,单因沙眼来就诊的病人不多,可见其对沙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检查见上睑为铺路石样满布乳头,角膜血管翳明显,其中14例已合并角膜炎,老年人因沙眼并发症来就诊的为17例,严重的瘢痕性睑内翻致角膜炎,角膜雾状混浊,后段视不清晰,视力下降至0.1以下,经手术矫正睑内翻,治疗角膜炎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痛苦虽然减轻,但视力均已遭到严重不可逆损害,令人痛心。还有1例沙眼病人,女,68岁,因沙眼致角膜炎,睑球粘连,已致一眼失明,另眼视力存手动/眼前,眼睑已增生,爬行,由颞侧越过瞳孔至鼻侧瞳孔缘,未侵及的角膜雾状混浊虽经睑球分离手术,视力仍未提高,此病人是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医生行医期间实难见到的病例。
我们义诊的医院为中蒙医院,主要面向广大的农牧区病人,病人就诊路途远,知识文化水平相对低,许多蒙族同胞就诊,不会说汉话,需蒙医医生为我们翻译,且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故病一拖再拖,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治疗造成了极大难度,致使视力不可避免的损失.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在我们义诊期间显得异常突出,因此类问题来就诊的病人为2~18岁的患者,经检查多数患者还患有沙眼或结膜炎.
屈光不正:就诊平均年龄较城市平均就诊年龄大,近视度数相对较低,但此类患者群中存在11.7%的弱视患者,10例中仅有2例曾就诊并给予屈光矫正,其余患者没进行过任何诊治,因远视或近视未予矫正导致弱视,由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失,令人痛心。因验光配镜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配戴眼镜的患者配镜后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且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知原因何在,当我们给予科学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后,由此引起的困扰患者许久的症状得以消除。当我们接受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基层医院,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因就医环境的恶劣造成的痛苦。
斜视患者从2~18岁不同年龄均有,此类病人基本上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这里的眼科医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多数患者已错过了治疗时机,手术仅能改善外观,不能达到改善视功能的目的,因经济原因,40%患者仅仅看过病后,不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在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8%[1],此地区人口约为49万人,弱视的患病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义诊的情况看,多数病人不了解,不认识此病,更谈不上积极的治疗了,广大的农牧区儿童正在受着此类眼病的侵害。
在夏秋季城市地区的外眼病主要为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而我们义诊的地区为纯农牧区,无污染,空气洁净,故出现了极低的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说明过敏性疾病与空气污染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也与目前的观点相一致。
因此地区为国贫县,医疗队定期会来这里进行白内障的治疗,故白内障病人就诊率较低,因经济问题,病人多在等待低费用的白内障手术,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实现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白内障的手术费用是极其重要的[2]。
此地区虽为内蒙古东部地区,但紧临东北,饮食接近,喜食较咸食物,故高血压发病率高,由此引起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较多,但多数病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可引起眼部病变,致视力下降,没有就诊意识。
结论:①在基层,沙眼仍是主要的外眼病,还需积极防治。②屈光不正、斜弱视等屈光性眼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急需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还需相关部门的协助及宣传,配合。③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白内障仍是主要致盲眼病,需积极治疗。④改变饮食习惯,少盐,控制血压,宣传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才可控制相关的眼病的发病率。⑤环境污染程度与过敏性眼病有关,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1.
2 管怀进.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的数量与质量.眼科,2006,1: 7~9
关键词 沙眼 屈光性眼病 贫困地区
2005年7~9月我们至内蒙古翁牛特旗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及技术支援,予当地群众以诊治工作。现将此地区眼科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
资料与方法
在3个月的义诊期间,共诊治病人660人次,外眼病占57%,内眼病占39%,其他占4%,外眼病主要为沙眼,占外眼病总数的27.6%,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占30%,详见下表。
讨 论
沙眼在解放前是我国首要的致盲眼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大大降低,在城市地区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它已不是困扰眼科医生的主要病症了。但是下乡义诊期间,我们看到的病人与我们以往的工作临床所见完全不同。在贫困地区沙眼仍是主要的眼病,占外眼病的27.6%,令人触目惊心,且沙眼症状重,青少年偏多,且多因屈光不正来就诊,单因沙眼来就诊的病人不多,可见其对沙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检查见上睑为铺路石样满布乳头,角膜血管翳明显,其中14例已合并角膜炎,老年人因沙眼并发症来就诊的为17例,严重的瘢痕性睑内翻致角膜炎,角膜雾状混浊,后段视不清晰,视力下降至0.1以下,经手术矫正睑内翻,治疗角膜炎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痛苦虽然减轻,但视力均已遭到严重不可逆损害,令人痛心。还有1例沙眼病人,女,68岁,因沙眼致角膜炎,睑球粘连,已致一眼失明,另眼视力存手动/眼前,眼睑已增生,爬行,由颞侧越过瞳孔至鼻侧瞳孔缘,未侵及的角膜雾状混浊虽经睑球分离手术,视力仍未提高,此病人是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医生行医期间实难见到的病例。
我们义诊的医院为中蒙医院,主要面向广大的农牧区病人,病人就诊路途远,知识文化水平相对低,许多蒙族同胞就诊,不会说汉话,需蒙医医生为我们翻译,且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故病一拖再拖,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治疗造成了极大难度,致使视力不可避免的损失.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在我们义诊期间显得异常突出,因此类问题来就诊的病人为2~18岁的患者,经检查多数患者还患有沙眼或结膜炎.
屈光不正:就诊平均年龄较城市平均就诊年龄大,近视度数相对较低,但此类患者群中存在11.7%的弱视患者,10例中仅有2例曾就诊并给予屈光矫正,其余患者没进行过任何诊治,因远视或近视未予矫正导致弱视,由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失,令人痛心。因验光配镜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配戴眼镜的患者配镜后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且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知原因何在,当我们给予科学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后,由此引起的困扰患者许久的症状得以消除。当我们接受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基层医院,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因就医环境的恶劣造成的痛苦。
斜视患者从2~18岁不同年龄均有,此类病人基本上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这里的眼科医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多数患者已错过了治疗时机,手术仅能改善外观,不能达到改善视功能的目的,因经济原因,40%患者仅仅看过病后,不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在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8%[1],此地区人口约为49万人,弱视的患病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义诊的情况看,多数病人不了解,不认识此病,更谈不上积极的治疗了,广大的农牧区儿童正在受着此类眼病的侵害。
在夏秋季城市地区的外眼病主要为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而我们义诊的地区为纯农牧区,无污染,空气洁净,故出现了极低的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说明过敏性疾病与空气污染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也与目前的观点相一致。
因此地区为国贫县,医疗队定期会来这里进行白内障的治疗,故白内障病人就诊率较低,因经济问题,病人多在等待低费用的白内障手术,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实现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白内障的手术费用是极其重要的[2]。
此地区虽为内蒙古东部地区,但紧临东北,饮食接近,喜食较咸食物,故高血压发病率高,由此引起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较多,但多数病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可引起眼部病变,致视力下降,没有就诊意识。
结论:①在基层,沙眼仍是主要的外眼病,还需积极防治。②屈光不正、斜弱视等屈光性眼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急需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还需相关部门的协助及宣传,配合。③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白内障仍是主要致盲眼病,需积极治疗。④改变饮食习惯,少盐,控制血压,宣传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才可控制相关的眼病的发病率。⑤环境污染程度与过敏性眼病有关,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1.
2 管怀进.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的数量与质量.眼科,2006,1: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