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不但体现在整篇文章上,而且体现在段落展开、材料运用、过渡衔接、语言修辞以及写作方法等方面。本文以“写人叙事篇”为例,通过对教材写作方法的分析、整合,聚焦习作,把课本和习作进行整合,使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和仿效,以达到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健词:整合 聚焦
一.教材写作方法的整合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可如何把事例写典型?不但要在选材上下功夫,还要在写法上认真揣摩。那么,教材中中作者都灵活运用了哪些写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呢?通过讲读课文,我和学生们一起梳理出以下几种写人的方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刘备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特点;《祁黄羊》一课中,祁黄羊在举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时的两处对话也很好的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特点。
2.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中作者通过对诸葛亮住处的描写就巧妙地衬托出诸葛亮儒雅智慧的性格特点。
3.采用对话的形式突出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是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4.用词准确、生动,合理运用修辞
这一写法,在《三顾茅庐》和《第一朵杏花》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哪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同时也暗示“卧龙先生”诸葛亮正是一个等待时机腾飞的杰出人才)。B.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稍,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图,同时也暗示杏花即将开放)。
5.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突出人物特点。
这一写法在《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当竺可桢爷爷在听到孩子说“杏花开啦”时,心情是十分激动、欣喜的。可作者在表现竺可桢爷爷的这一激动而欣喜的内心活动时,却并不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呈现的,而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二.课文与习作的整合
课文与习作的整合,是真正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一个引子。是真正地让教材为我所用。“课内重组,课外延伸”的思想理念,其宗旨应该是让老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简简单单地学。当学生对于如何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即便不能活学活用,但最起码让他们在“如何写好人物”这条路上看到了希望,不再是生憋硬造的思考,也不是苦思冥想的闭门造车。于是,我驚喜地看到多数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种写法,当堂完成写人的片段练习并交流分享。例如:A.不论严寒酷暑,还是狂风大作,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抹橘黄色的身影,这就是清洁工。(环境描写衬托清洁工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B.有一次,学校让我们回家制作绘本。可怎么做呢?哼哼,这可难不倒我,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她可是我的强大后盾。“妈妈,你不困吗?”我打了个哈欠,想打“退堂鼓”。“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能半途而废!”妈妈瞟了我一眼,显然对我有些不满意。(采用对话的形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妈妈做事持之以恒的特点。)C.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可小云却依然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读书。“小云,我们一起出去玩沙包吧?”我一边挥舞着彩色的沙包一边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先去,我正看到关键的地方。”小云头也不抬的应付着我。真不知道这书里藏着什么样的魔法,让她如此着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小云爱读书的特点。)
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经验,全面提高自我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一节好的习作指导课,既要有写法的梳理又要有典型范例的引领。既需要厚积薄发,又需要理性、感性的有机结合。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将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课本教材,及时进行语文习作。只有这样的习作指导课,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银海学校)
关健词:整合 聚焦
一.教材写作方法的整合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可如何把事例写典型?不但要在选材上下功夫,还要在写法上认真揣摩。那么,教材中中作者都灵活运用了哪些写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呢?通过讲读课文,我和学生们一起梳理出以下几种写人的方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刘备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特点;《祁黄羊》一课中,祁黄羊在举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时的两处对话也很好的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特点。
2.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中作者通过对诸葛亮住处的描写就巧妙地衬托出诸葛亮儒雅智慧的性格特点。
3.采用对话的形式突出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是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4.用词准确、生动,合理运用修辞
这一写法,在《三顾茅庐》和《第一朵杏花》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哪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同时也暗示“卧龙先生”诸葛亮正是一个等待时机腾飞的杰出人才)。B.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稍,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图,同时也暗示杏花即将开放)。
5.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突出人物特点。
这一写法在《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当竺可桢爷爷在听到孩子说“杏花开啦”时,心情是十分激动、欣喜的。可作者在表现竺可桢爷爷的这一激动而欣喜的内心活动时,却并不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呈现的,而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二.课文与习作的整合
课文与习作的整合,是真正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一个引子。是真正地让教材为我所用。“课内重组,课外延伸”的思想理念,其宗旨应该是让老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简简单单地学。当学生对于如何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即便不能活学活用,但最起码让他们在“如何写好人物”这条路上看到了希望,不再是生憋硬造的思考,也不是苦思冥想的闭门造车。于是,我驚喜地看到多数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种写法,当堂完成写人的片段练习并交流分享。例如:A.不论严寒酷暑,还是狂风大作,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抹橘黄色的身影,这就是清洁工。(环境描写衬托清洁工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B.有一次,学校让我们回家制作绘本。可怎么做呢?哼哼,这可难不倒我,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她可是我的强大后盾。“妈妈,你不困吗?”我打了个哈欠,想打“退堂鼓”。“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能半途而废!”妈妈瞟了我一眼,显然对我有些不满意。(采用对话的形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妈妈做事持之以恒的特点。)C.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可小云却依然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读书。“小云,我们一起出去玩沙包吧?”我一边挥舞着彩色的沙包一边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先去,我正看到关键的地方。”小云头也不抬的应付着我。真不知道这书里藏着什么样的魔法,让她如此着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小云爱读书的特点。)
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经验,全面提高自我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一节好的习作指导课,既要有写法的梳理又要有典型范例的引领。既需要厚积薄发,又需要理性、感性的有机结合。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将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课本教材,及时进行语文习作。只有这样的习作指导课,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银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