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陆川的《南京,南京》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不同,启用金牌编剧刘恒的《金陵十三钗》,十分注重平衡观众的感受,当然不是以想当然地削弱历史痛感为前提。由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虽然与刘烨扮演的抗日战士角色雷同,但《金》片不同之处不仅仅是戏份的拉长,而是强化了对军人这一“战斗角色”的深入描摩:眼看要出城,为了挽救一群突然直面而来素不相识的学生,他们以微弱之师,义无反顾乃至粉身碎骨地撞向日军的坦克。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人,李教官依然不改放弃出城继续战斗之念,最后终与数十位日军同归于尽。
就整部作品而言,张艺谋依然坚持了自己对画面近乎苛刻的路线。在整部作品的灰色基调下,玉墨等人的浓妆艳抹极尽惹眼。与过往作品过于强调整齐秩序不同,此片的所有镜头里,除了教堂建筑还算整齐外,大门外没有一处不乱:城里残垣断壁,路边尸体随处可见,枪声不断,硝烟弥漫,即便是最后贝尔带着12名学生逃出南京,也是一片荒芜之地。混乱、无助、痛苦、恐惧……令人无所适从的所有心理,都在画面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
相较于原著,电影更注重故事的提炼,传教士一角变成了殓尸师,那个父亲有日军关系的同学变成了书娟,李教官不是一直藏在地下室,而是选择与日军战斗到最后一刻,书娟率领同学引开了日军而不是“失足妇女”们先出手救了学生……影片最超乎人意外的,是对陈乔治角色的改造。这个教父收养的义子,在最后一刻,却男扮女装,与“姐妹们”毅然踏上死亡之旅。这些改编,无疑使故事转折更加揪人心弦,情感的冲突更加激越。当然,改编也有略感遗憾之处,像玉墨带领姐妹们为学生们弹唱“秦淮曲”的这场戏,如果安排在浦生断气的最后那一刻,或更符合当时的意境。
解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过去许多作品都是选择从国别战争、民族大义高度宏大书写,《金陵十三钗》描定的虽然是一个群体,但也是一个最无助的群体——失足妇女。这些平时仅靠纸醉金迷麻醉自己的女性,虽然同为落难之人,但学生们并没有抛开道德的评判,连水都不愿与她们分享。也就是这样一群几乎谁都不会在意的群体,关键时刻却以自己的牺牲,挽救了孩子们的性命,她们是南京这座倍遭凌辱的城市里的涅槃。
如果问,《金陵十三钗》同张艺谋过去作品有什么不同,答案应该是“故事”。讲好故事,这是一部电影受市场认可的真正“王道”。 【责编/九月】
就整部作品而言,张艺谋依然坚持了自己对画面近乎苛刻的路线。在整部作品的灰色基调下,玉墨等人的浓妆艳抹极尽惹眼。与过往作品过于强调整齐秩序不同,此片的所有镜头里,除了教堂建筑还算整齐外,大门外没有一处不乱:城里残垣断壁,路边尸体随处可见,枪声不断,硝烟弥漫,即便是最后贝尔带着12名学生逃出南京,也是一片荒芜之地。混乱、无助、痛苦、恐惧……令人无所适从的所有心理,都在画面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
相较于原著,电影更注重故事的提炼,传教士一角变成了殓尸师,那个父亲有日军关系的同学变成了书娟,李教官不是一直藏在地下室,而是选择与日军战斗到最后一刻,书娟率领同学引开了日军而不是“失足妇女”们先出手救了学生……影片最超乎人意外的,是对陈乔治角色的改造。这个教父收养的义子,在最后一刻,却男扮女装,与“姐妹们”毅然踏上死亡之旅。这些改编,无疑使故事转折更加揪人心弦,情感的冲突更加激越。当然,改编也有略感遗憾之处,像玉墨带领姐妹们为学生们弹唱“秦淮曲”的这场戏,如果安排在浦生断气的最后那一刻,或更符合当时的意境。
解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过去许多作品都是选择从国别战争、民族大义高度宏大书写,《金陵十三钗》描定的虽然是一个群体,但也是一个最无助的群体——失足妇女。这些平时仅靠纸醉金迷麻醉自己的女性,虽然同为落难之人,但学生们并没有抛开道德的评判,连水都不愿与她们分享。也就是这样一群几乎谁都不会在意的群体,关键时刻却以自己的牺牲,挽救了孩子们的性命,她们是南京这座倍遭凌辱的城市里的涅槃。
如果问,《金陵十三钗》同张艺谋过去作品有什么不同,答案应该是“故事”。讲好故事,这是一部电影受市场认可的真正“王道”。 【责编/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