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目标性、系统性、实践性、全程性及规范性原则,从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五方面构建合理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体系优化的迫切需要,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办学理念,办出特色,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体系还不成熟,其发展还不能满足其内涵建设的要求。学校教学运行机制还没有快速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收集整理和调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学校实际和生源实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主要以“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国际化”的培养方案。该定位主要局限在宏观概述性质,在行业特色、依托领域等方面优势欠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具体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将对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内容选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办学的成败,应避免趋同现象,避免培养的本科人才“千人一面”。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构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但是比较零散,缺乏完整体系支撑,同样的实践内容可能要多次重复学习,而且很多地方在模仿传统的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由多部门、多位老师共同完成的,相互联系不太紧密,内容缺乏整合,实践教学体系自身也缺乏连贯性,独立体系还没有形成。二是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脱节。由于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与课程理论紧密联系的,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设计的,这类实践活动多在校内进行,与社会实际工作结合不够。三是实践教学课时量相对较少。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内容,但是相比较理论教学,比重还是偏小,和传统的研究型本科院校差不多。
3.课程内涵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外延发展相对内涵建设比较容易,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内涵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在课程建设上,课程建设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由于目前多数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设施设备及手段相对落后,还缺少一套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能对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较好的评估,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4.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较薄弱。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直接进校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尽管每年都有人进行挂职锻炼,但是次数较少,而且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践教学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另外,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专门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科研立项,自发的研究得不到经费支持,导致实践热情不高,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在职称评审中注重纵向课题,轻视横向课题,而横向课题与社会现实联系更紧密,更能锻炼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实践教学场所管理不够完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场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训室闲置率较高。由于各个实训室多是归各个院系负责使用,相对比较封闭,各系院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比如物流实训室主要为物流教师上课使用,而国际教育学院有的课程也可能需要使用实训室,但是由于管理问题可能使用较少。二是实训室软硬件问题较多。由于软硬件使用率较低,导致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维修,导致使用率更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三是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不稳定。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原来校外的实训基地主要针对专科生,现在是否适合本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很多校外基地经常有变动,难以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地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终极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2.系统性原则。基于“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互统一”的核心,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统筹安排,按照“从简单到復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分阶段、分层进行构建,还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渗透影响,最后构建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之间应彼此协调,有机统一。
3.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就是检验知识是否是真理的过程,应符合社会发展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突出最新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应多与企业合作,模拟最符合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由企业提供实践数据,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全程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大学四年应不间断地进行连续性,甚至可以学习德国FH大学,入学前就进行实习,利用寒暑假或专门安排学期进行实习。学校应该从目标、内容环节、管理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在联系,连续性地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程。
5.规范性原则。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形成一些类规章制度,一般涉及到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管理及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等,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规范的考核和评价方法,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中。
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认识到实践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首先,各专业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哪些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而定的;然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是根据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的,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通用能力(从事职业或者专业活动时候所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掌握某项技能的能力)及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环保水平)。
2.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拟定规范化的实训(或实践)操作文件。指导实训(或实践)教学的文件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大纲、实践指导书等。实训项目是基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分解成可以单独实训的实训单元。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围绕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安排实践内容,规范和分解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其中,校内实践教学是指在进行合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将学生安排在社会生产管理的一线,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者的真实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一是制定管理文件。管理文件一般涉及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流程的记载等内容,是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二是实行实践教学全程管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校领导,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学生等的互相配合,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管理。三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实践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修订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周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四是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开展,鼓励教师朝双师型教师发展,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引进来”战略:拓宽渠道,加大引进力度。引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师徒制”式指导;聘请客座教授或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型学习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新引入的教师派遣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在一定周期的企业锻炼之后返回学校教学岗位。三是实施“双师型”战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还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与指导,即提高了师资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5.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首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网络程序集中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有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其次,建设对教师、学生及社会进行开放的实践教学基地。最后,还要注意实训和教学相互结,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基于“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成立专门的实践管理机构;在校外实习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应形成完善的关于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内容的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海霞,盛正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4):45-49.
[2]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37-38.
[3]莫惠林等.對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4]沈奇,张燕,罗扬.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36-38.
[5]贾县民.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217-220.
作者简介:刘弯弯(1987—)女。民族:汉。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经济统计方向。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体系优化的迫切需要,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办学理念,办出特色,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体系还不成熟,其发展还不能满足其内涵建设的要求。学校教学运行机制还没有快速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收集整理和调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学校实际和生源实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主要以“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国际化”的培养方案。该定位主要局限在宏观概述性质,在行业特色、依托领域等方面优势欠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具体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将对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内容选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办学的成败,应避免趋同现象,避免培养的本科人才“千人一面”。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构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但是比较零散,缺乏完整体系支撑,同样的实践内容可能要多次重复学习,而且很多地方在模仿传统的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由多部门、多位老师共同完成的,相互联系不太紧密,内容缺乏整合,实践教学体系自身也缺乏连贯性,独立体系还没有形成。二是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脱节。由于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与课程理论紧密联系的,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设计的,这类实践活动多在校内进行,与社会实际工作结合不够。三是实践教学课时量相对较少。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内容,但是相比较理论教学,比重还是偏小,和传统的研究型本科院校差不多。
3.课程内涵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外延发展相对内涵建设比较容易,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内涵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在课程建设上,课程建设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由于目前多数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设施设备及手段相对落后,还缺少一套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能对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较好的评估,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4.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较薄弱。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直接进校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尽管每年都有人进行挂职锻炼,但是次数较少,而且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践教学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另外,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专门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科研立项,自发的研究得不到经费支持,导致实践热情不高,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在职称评审中注重纵向课题,轻视横向课题,而横向课题与社会现实联系更紧密,更能锻炼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实践教学场所管理不够完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场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训室闲置率较高。由于各个实训室多是归各个院系负责使用,相对比较封闭,各系院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比如物流实训室主要为物流教师上课使用,而国际教育学院有的课程也可能需要使用实训室,但是由于管理问题可能使用较少。二是实训室软硬件问题较多。由于软硬件使用率较低,导致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维修,导致使用率更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三是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不稳定。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原来校外的实训基地主要针对专科生,现在是否适合本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很多校外基地经常有变动,难以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地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终极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2.系统性原则。基于“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互统一”的核心,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统筹安排,按照“从简单到復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分阶段、分层进行构建,还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渗透影响,最后构建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之间应彼此协调,有机统一。
3.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就是检验知识是否是真理的过程,应符合社会发展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突出最新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应多与企业合作,模拟最符合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由企业提供实践数据,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全程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大学四年应不间断地进行连续性,甚至可以学习德国FH大学,入学前就进行实习,利用寒暑假或专门安排学期进行实习。学校应该从目标、内容环节、管理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在联系,连续性地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程。
5.规范性原则。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形成一些类规章制度,一般涉及到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管理及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等,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规范的考核和评价方法,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中。
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认识到实践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首先,各专业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哪些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而定的;然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是根据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的,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通用能力(从事职业或者专业活动时候所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掌握某项技能的能力)及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环保水平)。
2.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拟定规范化的实训(或实践)操作文件。指导实训(或实践)教学的文件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大纲、实践指导书等。实训项目是基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分解成可以单独实训的实训单元。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围绕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安排实践内容,规范和分解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其中,校内实践教学是指在进行合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将学生安排在社会生产管理的一线,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者的真实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一是制定管理文件。管理文件一般涉及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流程的记载等内容,是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二是实行实践教学全程管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校领导,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学生等的互相配合,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管理。三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实践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修订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周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四是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开展,鼓励教师朝双师型教师发展,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引进来”战略:拓宽渠道,加大引进力度。引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师徒制”式指导;聘请客座教授或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型学习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新引入的教师派遣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在一定周期的企业锻炼之后返回学校教学岗位。三是实施“双师型”战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还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与指导,即提高了师资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5.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首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网络程序集中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有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其次,建设对教师、学生及社会进行开放的实践教学基地。最后,还要注意实训和教学相互结,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基于“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成立专门的实践管理机构;在校外实习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应形成完善的关于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内容的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海霞,盛正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4):45-49.
[2]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37-38.
[3]莫惠林等.對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4]沈奇,张燕,罗扬.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36-38.
[5]贾县民.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217-220.
作者简介:刘弯弯(1987—)女。民族:汉。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经济统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