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岗村和华西村,是中国最知名的两个村庄了。40年前,18个普通的村民,18个鲜红的手印,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率先签下“大包干”生死状,拉开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幕。而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则是改革开放以来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村”,是“共同致富”的样本。如果说小岗村创造的是中国改革的历史高度,那么华西村创造的则是中国农村的未来远景。
传奇小岗村,四次红手印
第一次红手印:一夜跨过温饱线
1978年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就着昏黄的油灯,酝酿着一件“可能会坐牢”的“惊天大事”。
“当时生产队饿死了60多个人,饿绝了6户。” 年逾七旬的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回忆说。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
没有不透风的墙,1979年4月的一天,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村所在的梨园公社检查时,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
是立即扼杀还是等等再看,省市县各级政府选择了后者。1980年春节刚过,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到小岗村。在“大包干”另一带头人严宏昌家,万里和他谈了将近四个小时。
“一开始他就问‘我能随便看吗’,我说能。他先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说一声不对,那我马上就要进监狱。但是万里看完第一句话是‘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就是没有人敢,你干对了’。”严宏昌说。
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
再摁红手印:挽留改革致富带头人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小岗村“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那时候农民就是觉得,我把地种好,只要有吃的就行,没想要吃得好。”“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沈浩,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凤阳县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初到小岗村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2000元,还有3万元集体欠债。他花了两个月,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就为说一个道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
长期以来,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为了打破闭塞,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资金后,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既省了钱,又唤起村民参与感。
这条被命名为友谊大道的道路,成为点燃小岗村的“第一把火”。随后,大包干纪念馆落成带动红色旅游,村里招商引资办起了工厂,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规划的新居,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这年秋天,沈浩挂职期将满,小岗村村民满怀深情写下挽留沈浩的请愿书,摁下98个鲜红的手印。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表达农民的情感?沈浩选择留下。
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行
沈浩继续留任的3年,是小岗村深化改革的3年。
小岗村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农村土地家庭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沈浩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形式加入。这让小岗村炸开了锅。
当年冒着杀头坐牢风险才分来的土地怎么能流转出去?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从不轻信口头理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就在其中。
“过去分田是改革,现在土地合理流转也是改革”,沈浩一趟趟往老严家跑,一遍遍地解释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触手可及的收益。老人脸转向东,他就转向东,老人脸转向西,他就跟到西。严俊昌终于点了头。
两年时间,小岗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村里发展起粮食、葡萄规模种植,双孢菇产业和甜叶菊种植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如破竹。
寒来暑往,又是三年,小岗人满怀着对富裕的渴望和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红手印。“红手印不是随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能按下这红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小岗人又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
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华西村:从“穷怕了”到“天下第一”
冒险偷办小五金厂
在那个全国一样穷的年代,华西村穷出了名,穷成了洼地。时年33岁的村支书吴仁宝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何富起来?
带着这个想法,吴仁宝考察了各地市场,找到了合适的工业项目——生产螺旋丝锥、直刃丝锥、高硬度螺母等产品。这些小东西,国营工厂不做,市场又有大量需求。
1969年,华西村在村庄最边远的角落里,建起了一个小五金厂。村民们不是没有疑虑。据2018年出版的华西村传记《信仰》记载,在小五金厂开工同期,黑龙江有个名叫马荣祥的村支书因为开设地下工厂,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被枪毙了。
吴仁宝也怕,但他相信在保障農业的情况下发展工业是一条适合华西村的道路。“他特意从无锡请来了资历深的老师傅”,在给村民反复做通思想工作后,厂子终于办了起来。
日后的事实,证明了当年冒险的价值——小五金厂的产品销路很好,华西村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
1978年12月,在农村迈出第一步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潮席卷全国,大批村庄开始“分田到户”。
风向骤变之下,敢于冒险的华西村,却在改革的潮流中“停住”了脚步。 当时,吴仁宝表示,华西村集体已经家大业大,只能统,不适合分。凭借特殊年代攒下的威信,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守住了集体经济道路。
用村里的集体资金和村民的入股资金,华西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创办了华西锻造厂、华西铝制品厂、华西五金拉丝厂、华西冷轧带钢厂等,效益颇佳。到1991年底,华西村已创办大小企业20余家,完成产值3亿多元。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启示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要求“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想法再解放一点”,一语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犹疑困惑。听到消息的当天夜里,凌晨1点,吴仁宝就召集党委成员开会,要求千方百计进足钢铁企业的原材料。因为他从南方谈话中看到了“中国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可村里的现金不够,到哪里凑足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吴仁宝的办法是:找政府,找银行,找村民。
第二天,吴仁宝直奔江阴市政府。获得市长首肯后,中国农业银行贷给华西村2000万元。加上向村民个人筹资约400万元,吴仁宝有了底气。
用这些钱,华西村购进了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料。没多久,原本每吨3000元的原材料就涨到了1万元。
就在1992年当年,一批工业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进驻华西村。之前低价购买到的原料,为村里节省了近亿元的生产成本。而产品良好的销售情况,又让村里赚得盆满钵盈,“一夜暴富”。
接棒华西村的年轻一辈
2003年,吴仁宝退休。吴协恩正式成为华西村第二代“掌门人”。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连续关停周边村的9个工厂,有人背地里称他“关厂书记”。
直到2012年,“关厂书记”的举动才被人真正理解。这一年,多年累积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价暴跌,资金链断裂的钢厂比比皆是。
比起同行普遍亏损几亿的情况,2015年,华西钢厂仅亏损几千万。而随着政府要求“去产能”、关停“僵尸企业”,钢材市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好转。2017年,华西钢铁公司年产量300多万吨,全年毛利约18亿元。
“削鋼”的同时,吴协恩萌生了进军金融业的念头。华西村先后拿到了典当、财务公司、小额贷款等行业牌照,并成立了相关金融实体。此外,华西集团还参股了银行、证券、期货、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
数据显示,2016年华西集团金融营收16.26亿元,净利润6.07亿元,是华西集团净利润的主要贡献板块。
作为一家大企业,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华西村又开始布局“走出去”。据介绍,“一带一路”之前,华西村已经在为中石油提供海洋工程服务。此后,华西村开始在印尼开展海洋油气项目、在马来西亚建码头、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境外公司、在秘鲁海边捕鱿鱼……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等)
传奇小岗村,四次红手印
第一次红手印:一夜跨过温饱线
1978年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就着昏黄的油灯,酝酿着一件“可能会坐牢”的“惊天大事”。
“当时生产队饿死了60多个人,饿绝了6户。” 年逾七旬的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回忆说。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
没有不透风的墙,1979年4月的一天,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村所在的梨园公社检查时,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
是立即扼杀还是等等再看,省市县各级政府选择了后者。1980年春节刚过,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到小岗村。在“大包干”另一带头人严宏昌家,万里和他谈了将近四个小时。
“一开始他就问‘我能随便看吗’,我说能。他先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说一声不对,那我马上就要进监狱。但是万里看完第一句话是‘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就是没有人敢,你干对了’。”严宏昌说。
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
再摁红手印:挽留改革致富带头人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小岗村“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那时候农民就是觉得,我把地种好,只要有吃的就行,没想要吃得好。”“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沈浩,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凤阳县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初到小岗村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2000元,还有3万元集体欠债。他花了两个月,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就为说一个道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
长期以来,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为了打破闭塞,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资金后,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既省了钱,又唤起村民参与感。
这条被命名为友谊大道的道路,成为点燃小岗村的“第一把火”。随后,大包干纪念馆落成带动红色旅游,村里招商引资办起了工厂,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规划的新居,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这年秋天,沈浩挂职期将满,小岗村村民满怀深情写下挽留沈浩的请愿书,摁下98个鲜红的手印。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表达农民的情感?沈浩选择留下。
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行
沈浩继续留任的3年,是小岗村深化改革的3年。
小岗村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农村土地家庭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沈浩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形式加入。这让小岗村炸开了锅。
当年冒着杀头坐牢风险才分来的土地怎么能流转出去?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从不轻信口头理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就在其中。
“过去分田是改革,现在土地合理流转也是改革”,沈浩一趟趟往老严家跑,一遍遍地解释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触手可及的收益。老人脸转向东,他就转向东,老人脸转向西,他就跟到西。严俊昌终于点了头。
两年时间,小岗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村里发展起粮食、葡萄规模种植,双孢菇产业和甜叶菊种植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如破竹。
寒来暑往,又是三年,小岗人满怀着对富裕的渴望和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红手印。“红手印不是随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能按下这红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小岗人又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
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华西村:从“穷怕了”到“天下第一”
冒险偷办小五金厂
在那个全国一样穷的年代,华西村穷出了名,穷成了洼地。时年33岁的村支书吴仁宝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何富起来?
带着这个想法,吴仁宝考察了各地市场,找到了合适的工业项目——生产螺旋丝锥、直刃丝锥、高硬度螺母等产品。这些小东西,国营工厂不做,市场又有大量需求。
1969年,华西村在村庄最边远的角落里,建起了一个小五金厂。村民们不是没有疑虑。据2018年出版的华西村传记《信仰》记载,在小五金厂开工同期,黑龙江有个名叫马荣祥的村支书因为开设地下工厂,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被枪毙了。
吴仁宝也怕,但他相信在保障農业的情况下发展工业是一条适合华西村的道路。“他特意从无锡请来了资历深的老师傅”,在给村民反复做通思想工作后,厂子终于办了起来。
日后的事实,证明了当年冒险的价值——小五金厂的产品销路很好,华西村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
1978年12月,在农村迈出第一步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风潮席卷全国,大批村庄开始“分田到户”。
风向骤变之下,敢于冒险的华西村,却在改革的潮流中“停住”了脚步。 当时,吴仁宝表示,华西村集体已经家大业大,只能统,不适合分。凭借特殊年代攒下的威信,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守住了集体经济道路。
用村里的集体资金和村民的入股资金,华西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创办了华西锻造厂、华西铝制品厂、华西五金拉丝厂、华西冷轧带钢厂等,效益颇佳。到1991年底,华西村已创办大小企业20余家,完成产值3亿多元。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启示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要求“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想法再解放一点”,一语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犹疑困惑。听到消息的当天夜里,凌晨1点,吴仁宝就召集党委成员开会,要求千方百计进足钢铁企业的原材料。因为他从南方谈话中看到了“中国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可村里的现金不够,到哪里凑足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吴仁宝的办法是:找政府,找银行,找村民。
第二天,吴仁宝直奔江阴市政府。获得市长首肯后,中国农业银行贷给华西村2000万元。加上向村民个人筹资约400万元,吴仁宝有了底气。
用这些钱,华西村购进了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料。没多久,原本每吨3000元的原材料就涨到了1万元。
就在1992年当年,一批工业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进驻华西村。之前低价购买到的原料,为村里节省了近亿元的生产成本。而产品良好的销售情况,又让村里赚得盆满钵盈,“一夜暴富”。
接棒华西村的年轻一辈
2003年,吴仁宝退休。吴协恩正式成为华西村第二代“掌门人”。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连续关停周边村的9个工厂,有人背地里称他“关厂书记”。
直到2012年,“关厂书记”的举动才被人真正理解。这一年,多年累积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价暴跌,资金链断裂的钢厂比比皆是。
比起同行普遍亏损几亿的情况,2015年,华西钢厂仅亏损几千万。而随着政府要求“去产能”、关停“僵尸企业”,钢材市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好转。2017年,华西钢铁公司年产量300多万吨,全年毛利约18亿元。
“削鋼”的同时,吴协恩萌生了进军金融业的念头。华西村先后拿到了典当、财务公司、小额贷款等行业牌照,并成立了相关金融实体。此外,华西集团还参股了银行、证券、期货、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
数据显示,2016年华西集团金融营收16.26亿元,净利润6.07亿元,是华西集团净利润的主要贡献板块。
作为一家大企业,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华西村又开始布局“走出去”。据介绍,“一带一路”之前,华西村已经在为中石油提供海洋工程服务。此后,华西村开始在印尼开展海洋油气项目、在马来西亚建码头、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境外公司、在秘鲁海边捕鱿鱼……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