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禾木人家”民宿位于素有“花果之乡”的龙泉驿区山泉镇的山腰上。该民宿区域占地不大,由于前期无系统的规划布局,植物道路散乱分布,浪费了大面积可以利用的空间。庭院中可用可看的仅仅剩下毫无特色的几栋普通农舍。因此花费了不少心思来重新改造布置,努力使庭院空间中的每个构成要素都发挥其最大功能和特色,庭院让室内空间得到延续的同时也在视觉艺术与感官体验中充分感受其特色和使用价值。根据该项目的方案设计过程,对庭院中的建筑元素、植物元素、道路系統及小品设施进行分析探讨,为营造自然、舒适、美观的庭院空间作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民宿;庭院空间;改造;景观设计
一、概况
龙泉驿区山泉镇以“桃花故里”闻名,此地有着多样性的气候,山区物产丰富,农民普遍以林业、种植业及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该地山区森林覆盖率达23%,毗邻有着自然水体和植被景观的龙泉湖自然生态景区,成为民众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山泉镇府实施的多项扶贫政策帮助村民开设了“农家乐”,吸引了周边市民到此赏花观果品茶,所带来的可观的旅游收益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渠道。随着乡村旅游的打造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开展,乡村的风貌景色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此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因此该镇则对本地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文化形象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重新打造“乐活山泉”的形象。同时,镇政府根据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的优秀案例,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规划手段,再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各项旅游资源,尽力塑造出本地每户农家乐的形象特色,以主题民宿的形式开展设计,为游客的吃住行提供更精致周到的服务。本团队有幸以其中一户名为“禾木人家”的农家乐为设计对象,通过前期踏勘调研和走访,并结合甲方的改造意向、经营范围和特点,对其主体建筑外观和院落空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最后整理出一套相应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前期调查分析
(一)改造对象现状分析
“禾木人家”位于山泉镇半山腰上,地理位置独特,环境清幽。该园区占地面积约11亩,南北朝向,整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房屋占地约800多平米,绿地面积约2000多平米(无规划利用的约2900多平米),活动区面积约1000多平米,道路面积约600平米。可见,园区中闲置的区域较多,如经过改造可为娱乐活动区或住宿区增加不少空间。
从图1中分析,该园区布局上比较杂乱,主体建筑与观景娱乐区域无系统地规划。其一,建筑为村民自建房,以砖混结构为主,部分屋顶处搭建了彩钢棚,为便于扩大迎客量;观景区域中有零散的果树和一些悬铃木,无观花植被,观赏性的灌木与地被较少,植物景观缺少层次与变化,视觉感官体验上较弱。院落中的水体以沟渠的形式分断了园区的地面空间结构,在人流的聚散和景观的组构上形成阻碍,水的景观性没有得到体现。其二,区域的功能分布不明确,住宿、餐饮、娱乐在其中内都有设置,对于不同需求的游客来说缺少空间目的性的迎合,人流的动向则会受到影响,空间的转折与连续得不到体现。另外,图中户外的空旷地带都设成了棋牌娱乐区,部分观果植被栽种其中,对于来此体验采摘活动或亲子游的游客来说,情绪会受到嘈杂的棋牌区的影响,干扰了对于乡村自然景色的感受。其三,由于南高北低的地势,地面有高差和坡地,但周围较舒缓的山地与树林植被都没被开发利用,游人到此观光的目的是来感受乡间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住行可围绕该区域的环境地势展开,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利用“自然之功”发挥出自然景观的作用。因此,根据问题分析,设计方案将着重对于院落中的各个区域进行逐一改造,挖掘其庭院中各个要素的景观功能与价值。
(二)设计定位与构思
庭院是一个聚集生活与自然感悟的精神场所,民宿的庭院不仅要考虑实用的功能,而且“可赏”的综合性景观空间特点也要体现。禾木人家民宿打造不同于以建筑为主的概念民宿,是要把周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涵盖入该院落整体规划体系中,将这此院作为“桃花故里”的一个景点。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一)整体规划与布局
1.空间结构布置:该园区重点规划区域面积共计73370㎡,从南至北依次为儿童游乐区、亲水平台观景区和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空间为该园的核心区域;再是住宿就餐的主体建筑区;最后靠近公路的对向绿地区域为停车区;其中以缓坡山地步道为主的环绕游路,串联各个区域的景观节点。故此,提出“一路,两点,三区”的规划结构(图3):
一路:舒缓山地步道的设计,起到串联周围自然景观的作用,供游客散步,骑行,并在相应的节点设置标识牌,种植有季相变化的观赏性乔木并结合山林的植被,营造具有乡村田园风的道路景观。
两点:亲水游憩平台区和露天观景休闲区作为室内空间的附属延伸,可供游人选择不同的休息地点,能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三区:(1)儿童游乐区的设计,为小朋友提供单独嬉戏的地方,也能让亲子游多一处活动空间;(2)公共休闲娱乐区是以半开放为主的建筑组合(新建钢架结构房),为客人提供茶饮、棋牌等服务;(3)住宿就餐区是一栋三层外廊式建筑(甲方自建房改造),一层为就餐公共区,二三楼提供住宿,共设有7间精品客房,房间室内合理利用改造后的房屋结构,考虑通透开阔的视野和充分的自然采光。
2.游路设计:主要观景线路除了环绕式缓坡步道的设置外(图3黄色虚线),还考虑了线路的延伸,让视点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也起到联络组织庭院空间的作用。民宿规划设计最忌讳是快餐式体验,不能仅局限于园区中的建筑本身与庭院。“禾木人家”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自然景观多样,分布着多处景点,可以起到“驿站”的功能,可利用刚落成的龙泉山森林公园中步道所形成的线性景观带,整合供游人活动的资源,与该园连接(图3红色虚线)。以本区为一个据点,可选择自身景观体验线路,深入感受大自然,不仅能让游客驻足停留,又能增加更多的视觉体验内容。 (二)庭院空间的景观营造
庭院作为一个统一体,建筑与景观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是庭院的虚实变化的要素。庭院空间是建筑组织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目的。当景观空间作为庭院的主体,一方面是满足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后的视觉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共生的场所。当对庭院空间景观进行分析时,建筑要素、植物要素、道路铺装和景观小品成为探讨的对象。
1.建筑要素作為庭院空间的景观要素
如图4、5说明:建筑与庭院空间互为图底关系——围棋中的“空”是一种搏杀时的生存空间,其中围与合、实与虚的关系是辩证的,也就是互为存在的,具有围合、闭合空间共存的特点。建筑中房屋与院落间的关系,就是“围与合、虚与实”的空间构成。“围”字的意义在于“合”,空间是由“围”而“合”成的。庭院空间的“围”是以房屋的实,围成院落的虚,正是以院落空间的虚,去界定四周房屋的实。天地间作用万物一切皆“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种对事物相互依存,往复循环,周流不息的思想,不是把事物看成静止的,固定不变的,就普遍意义来说,院落是以实围虚,但作为“实”的房屋在庭院建筑中并不是完全实心的,房屋只是用来围成需空的元素和手段,其指导思想是以实为虚,真正目的是要以实际的景物为某种诗意化居住生活的情思。
如图4,整个院落的核心区域里,主体建筑的组合与景观的分布迎合了各个区域功能性的需求。绿色组团区以植被景观与景观小品为主,作为视觉感官体验的要素;褐色组团区域以硬质铺装为主,作为虚空间中的人流聚集与流动的界面;蓝色水体区域则是作为建筑与院落空间的一处过渡地带,同时将亲水功能与观景功能融入其中。如图5,从黑白的图底关系分析建筑在院落空间中的虚实关系。建筑主体在平面的视角里根据功能要求和空间的重构与连续的组合中形成现有的格局,房屋的围与合的变化转折概括出了院落的各个形态结构,由单一到多变,视点与空间层次也由此丰富许多。
另外,建筑的外观作为院落空间中垂直界面也起到空间景观性的作用。该区域的建筑是后期新建部分,主体结构由型钢搭建,大面积的玻璃做门窗,并结合了原有传统农舍拆卸下的部分石材,老砖与旧瓦作为部分墙面的装饰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历经了长久的日晒雨淋,但一条裂缝都没有,我们可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的特性来赋予到改造后的建筑里,在顺应当下新施工工艺的要求同时,使得传统得延续。同时,材料的各异形态与质感增加了院落空间的观景要素,建筑的地域文化与风格特征也得到了新的展现。
2.植被要素作为庭院空间的景观要素
庭院景观空间的构建中植物要素是不可缺少的,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元素,植物点缀其中而使整体空间焕发勃勃生机。植物以四时之季相变化,增添景观空间的生机和意趣。因此在园区的观景绿地部分(图6),以常绿地被作底如结缕草、短叶麦冬、葱兰,观叶类灌木作肌理如南天竺、撒金叶蓉,观花观果闻香的乔木作点缀如桃树、梨树、石榴、腊梅。尤其是桃树、梨树作为庭院内主要的观花观果树种,也是当地特色观光之一。根据观景的视点和空间的过渡,将这些特色树种种植其中,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能为游人提供更多的赏景点。
景观与建筑是自然与人工美的组合统一。植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姿态软化了建筑坚硬平直的线条,完善丰富了空间的立面构图,营造着空间的意境与视觉美感。建筑要素与植物要素在“藏”与“露”的关系中给予构图以体量和形态的变化。园区中新建的建筑外观主要直线与简约的轮廓塑造,庭院中以高大的孤植观叶观花乔木做景观节点,群植的灌木与地被作层次,利用视点的变化让植物景观在空间里能起到移步换景的作用。
3.庭院中的道路铺装与景观小品要素
园区中的地面材质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作不同的铺设。如图7儿童游乐区的地面,防震垫与可踩草地考虑在活动中心区,这两种材质有弹性质地较软,避免儿童磕碰摔伤。作为该区域空间的界面之一,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考虑构成要素美感的体现,因此在形与色上,充分利用铺装材料的特点进行构图和颜色搭配,营造出适合儿童游玩的空间效果。如图8戏水区,作为该区域的一处有特点的户外景观带,在地面主要材料的选择中,从最初方案的单一的沥青水泥面换成了渗水性较好的砾石水泥面与防腐木抬高面。随着地面材质的变化可让景观节奏也起承转合,在移景异间中丰富着视觉的体验,强调着“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次,景观小品作为庭院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娱乐等物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烘托、活跃庭院空间气氛的作用。如在儿童游乐区和休闲观景区中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构筑物,不仅可供游人观赏也可参与其中游憩;在观景区中放置了一些石灯、置石和花钵,可以取得类似植物的避免视野空旷、单调的作用,增加景深和形成界面。
四、结语
通过本案例的设计与实践,笔者认为庭院空间景观的营造是民宿特色的体现。一个有景致院子的民宿是可以给人放松身心与家人闲聊小聚的场所。它不求大小,只要功能合理布局,有人文特色,有四季植物景观,有空间的艺术组构,有充足的游憩活动范围。综合种种元素融入设计中,让乡村民宿成为一处能为游人提供感悟自然,凝聚生活趣味,品味艺术魅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候雯娜,胡 巍,尤 劲.等景中村的管理对策分析——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05):1348-1350.
[2]周雯.诗意的栖居——当自然遇到民宿[J].园林,2016,(03):28-33.
[3]姚彬.关于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D].浙江大学,2013:32-43.
[4]翟艳.中国传统庭院空间构成要素解析[J].中国园林,2016,(09):58-62.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民宿;庭院空间;改造;景观设计
一、概况
龙泉驿区山泉镇以“桃花故里”闻名,此地有着多样性的气候,山区物产丰富,农民普遍以林业、种植业及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该地山区森林覆盖率达23%,毗邻有着自然水体和植被景观的龙泉湖自然生态景区,成为民众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山泉镇府实施的多项扶贫政策帮助村民开设了“农家乐”,吸引了周边市民到此赏花观果品茶,所带来的可观的旅游收益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渠道。随着乡村旅游的打造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开展,乡村的风貌景色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此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因此该镇则对本地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文化形象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重新打造“乐活山泉”的形象。同时,镇政府根据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的优秀案例,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规划手段,再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各项旅游资源,尽力塑造出本地每户农家乐的形象特色,以主题民宿的形式开展设计,为游客的吃住行提供更精致周到的服务。本团队有幸以其中一户名为“禾木人家”的农家乐为设计对象,通过前期踏勘调研和走访,并结合甲方的改造意向、经营范围和特点,对其主体建筑外观和院落空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最后整理出一套相应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前期调查分析
(一)改造对象现状分析
“禾木人家”位于山泉镇半山腰上,地理位置独特,环境清幽。该园区占地面积约11亩,南北朝向,整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房屋占地约800多平米,绿地面积约2000多平米(无规划利用的约2900多平米),活动区面积约1000多平米,道路面积约600平米。可见,园区中闲置的区域较多,如经过改造可为娱乐活动区或住宿区增加不少空间。
从图1中分析,该园区布局上比较杂乱,主体建筑与观景娱乐区域无系统地规划。其一,建筑为村民自建房,以砖混结构为主,部分屋顶处搭建了彩钢棚,为便于扩大迎客量;观景区域中有零散的果树和一些悬铃木,无观花植被,观赏性的灌木与地被较少,植物景观缺少层次与变化,视觉感官体验上较弱。院落中的水体以沟渠的形式分断了园区的地面空间结构,在人流的聚散和景观的组构上形成阻碍,水的景观性没有得到体现。其二,区域的功能分布不明确,住宿、餐饮、娱乐在其中内都有设置,对于不同需求的游客来说缺少空间目的性的迎合,人流的动向则会受到影响,空间的转折与连续得不到体现。另外,图中户外的空旷地带都设成了棋牌娱乐区,部分观果植被栽种其中,对于来此体验采摘活动或亲子游的游客来说,情绪会受到嘈杂的棋牌区的影响,干扰了对于乡村自然景色的感受。其三,由于南高北低的地势,地面有高差和坡地,但周围较舒缓的山地与树林植被都没被开发利用,游人到此观光的目的是来感受乡间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住行可围绕该区域的环境地势展开,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利用“自然之功”发挥出自然景观的作用。因此,根据问题分析,设计方案将着重对于院落中的各个区域进行逐一改造,挖掘其庭院中各个要素的景观功能与价值。
(二)设计定位与构思
庭院是一个聚集生活与自然感悟的精神场所,民宿的庭院不仅要考虑实用的功能,而且“可赏”的综合性景观空间特点也要体现。禾木人家民宿打造不同于以建筑为主的概念民宿,是要把周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涵盖入该院落整体规划体系中,将这此院作为“桃花故里”的一个景点。
三、方案制定与实施
(一)整体规划与布局
1.空间结构布置:该园区重点规划区域面积共计73370㎡,从南至北依次为儿童游乐区、亲水平台观景区和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空间为该园的核心区域;再是住宿就餐的主体建筑区;最后靠近公路的对向绿地区域为停车区;其中以缓坡山地步道为主的环绕游路,串联各个区域的景观节点。故此,提出“一路,两点,三区”的规划结构(图3):
一路:舒缓山地步道的设计,起到串联周围自然景观的作用,供游客散步,骑行,并在相应的节点设置标识牌,种植有季相变化的观赏性乔木并结合山林的植被,营造具有乡村田园风的道路景观。
两点:亲水游憩平台区和露天观景休闲区作为室内空间的附属延伸,可供游人选择不同的休息地点,能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三区:(1)儿童游乐区的设计,为小朋友提供单独嬉戏的地方,也能让亲子游多一处活动空间;(2)公共休闲娱乐区是以半开放为主的建筑组合(新建钢架结构房),为客人提供茶饮、棋牌等服务;(3)住宿就餐区是一栋三层外廊式建筑(甲方自建房改造),一层为就餐公共区,二三楼提供住宿,共设有7间精品客房,房间室内合理利用改造后的房屋结构,考虑通透开阔的视野和充分的自然采光。
2.游路设计:主要观景线路除了环绕式缓坡步道的设置外(图3黄色虚线),还考虑了线路的延伸,让视点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也起到联络组织庭院空间的作用。民宿规划设计最忌讳是快餐式体验,不能仅局限于园区中的建筑本身与庭院。“禾木人家”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自然景观多样,分布着多处景点,可以起到“驿站”的功能,可利用刚落成的龙泉山森林公园中步道所形成的线性景观带,整合供游人活动的资源,与该园连接(图3红色虚线)。以本区为一个据点,可选择自身景观体验线路,深入感受大自然,不仅能让游客驻足停留,又能增加更多的视觉体验内容。 (二)庭院空间的景观营造
庭院作为一个统一体,建筑与景观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是庭院的虚实变化的要素。庭院空间是建筑组织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目的。当景观空间作为庭院的主体,一方面是满足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后的视觉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共生的场所。当对庭院空间景观进行分析时,建筑要素、植物要素、道路铺装和景观小品成为探讨的对象。
1.建筑要素作為庭院空间的景观要素
如图4、5说明:建筑与庭院空间互为图底关系——围棋中的“空”是一种搏杀时的生存空间,其中围与合、实与虚的关系是辩证的,也就是互为存在的,具有围合、闭合空间共存的特点。建筑中房屋与院落间的关系,就是“围与合、虚与实”的空间构成。“围”字的意义在于“合”,空间是由“围”而“合”成的。庭院空间的“围”是以房屋的实,围成院落的虚,正是以院落空间的虚,去界定四周房屋的实。天地间作用万物一切皆“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种对事物相互依存,往复循环,周流不息的思想,不是把事物看成静止的,固定不变的,就普遍意义来说,院落是以实围虚,但作为“实”的房屋在庭院建筑中并不是完全实心的,房屋只是用来围成需空的元素和手段,其指导思想是以实为虚,真正目的是要以实际的景物为某种诗意化居住生活的情思。
如图4,整个院落的核心区域里,主体建筑的组合与景观的分布迎合了各个区域功能性的需求。绿色组团区以植被景观与景观小品为主,作为视觉感官体验的要素;褐色组团区域以硬质铺装为主,作为虚空间中的人流聚集与流动的界面;蓝色水体区域则是作为建筑与院落空间的一处过渡地带,同时将亲水功能与观景功能融入其中。如图5,从黑白的图底关系分析建筑在院落空间中的虚实关系。建筑主体在平面的视角里根据功能要求和空间的重构与连续的组合中形成现有的格局,房屋的围与合的变化转折概括出了院落的各个形态结构,由单一到多变,视点与空间层次也由此丰富许多。
另外,建筑的外观作为院落空间中垂直界面也起到空间景观性的作用。该区域的建筑是后期新建部分,主体结构由型钢搭建,大面积的玻璃做门窗,并结合了原有传统农舍拆卸下的部分石材,老砖与旧瓦作为部分墙面的装饰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历经了长久的日晒雨淋,但一条裂缝都没有,我们可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的特性来赋予到改造后的建筑里,在顺应当下新施工工艺的要求同时,使得传统得延续。同时,材料的各异形态与质感增加了院落空间的观景要素,建筑的地域文化与风格特征也得到了新的展现。
2.植被要素作为庭院空间的景观要素
庭院景观空间的构建中植物要素是不可缺少的,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元素,植物点缀其中而使整体空间焕发勃勃生机。植物以四时之季相变化,增添景观空间的生机和意趣。因此在园区的观景绿地部分(图6),以常绿地被作底如结缕草、短叶麦冬、葱兰,观叶类灌木作肌理如南天竺、撒金叶蓉,观花观果闻香的乔木作点缀如桃树、梨树、石榴、腊梅。尤其是桃树、梨树作为庭院内主要的观花观果树种,也是当地特色观光之一。根据观景的视点和空间的过渡,将这些特色树种种植其中,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能为游人提供更多的赏景点。
景观与建筑是自然与人工美的组合统一。植物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姿态软化了建筑坚硬平直的线条,完善丰富了空间的立面构图,营造着空间的意境与视觉美感。建筑要素与植物要素在“藏”与“露”的关系中给予构图以体量和形态的变化。园区中新建的建筑外观主要直线与简约的轮廓塑造,庭院中以高大的孤植观叶观花乔木做景观节点,群植的灌木与地被作层次,利用视点的变化让植物景观在空间里能起到移步换景的作用。
3.庭院中的道路铺装与景观小品要素
园区中的地面材质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作不同的铺设。如图7儿童游乐区的地面,防震垫与可踩草地考虑在活动中心区,这两种材质有弹性质地较软,避免儿童磕碰摔伤。作为该区域空间的界面之一,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考虑构成要素美感的体现,因此在形与色上,充分利用铺装材料的特点进行构图和颜色搭配,营造出适合儿童游玩的空间效果。如图8戏水区,作为该区域的一处有特点的户外景观带,在地面主要材料的选择中,从最初方案的单一的沥青水泥面换成了渗水性较好的砾石水泥面与防腐木抬高面。随着地面材质的变化可让景观节奏也起承转合,在移景异间中丰富着视觉的体验,强调着“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次,景观小品作为庭院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娱乐等物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烘托、活跃庭院空间气氛的作用。如在儿童游乐区和休闲观景区中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构筑物,不仅可供游人观赏也可参与其中游憩;在观景区中放置了一些石灯、置石和花钵,可以取得类似植物的避免视野空旷、单调的作用,增加景深和形成界面。
四、结语
通过本案例的设计与实践,笔者认为庭院空间景观的营造是民宿特色的体现。一个有景致院子的民宿是可以给人放松身心与家人闲聊小聚的场所。它不求大小,只要功能合理布局,有人文特色,有四季植物景观,有空间的艺术组构,有充足的游憩活动范围。综合种种元素融入设计中,让乡村民宿成为一处能为游人提供感悟自然,凝聚生活趣味,品味艺术魅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候雯娜,胡 巍,尤 劲.等景中村的管理对策分析——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05):1348-1350.
[2]周雯.诗意的栖居——当自然遇到民宿[J].园林,2016,(03):28-33.
[3]姚彬.关于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D].浙江大学,2013:32-43.
[4]翟艳.中国传统庭院空间构成要素解析[J].中国园林,2016,(09):58-62.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