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建高效课堂。本文提出了当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阐述了本人对此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尴尬;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48-01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一波一波地吹入乡村中学。国家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送培到县,送培到乡等活动不断开展,可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仍不如人意,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热热闹闹,一部分学生偷看小报,个别学生偷懒睡觉,形式新颖不见成效。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尴尬局面时常出现,有许多问题正束缚着农村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①教师每节课到底讲多少?怎么讲?如何问?
②每节语文课上学生到底怎定位?语文课堂上问题学生怎么办?是舞大棒还是吃糖果?
③教材到底如何用?是抛开教材或蜻蜓点水还是仔细打磨?
④语文课堂教学有没有固定模式?是根据教材根据学生而定,还是按照上级推广的模式?
⑤多媒体到底用多少?
学新课程教育实施面临很多困难,上面问题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作了不懈摸索,可收效不明显,语文课文教学新课程理念始终得不到有效实施,通过国培学习,结合教育专家经验,我作了如下的思考: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语文課堂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由原来的填鸭式变为满堂灌,要学习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每篇课文设计问题要问的到位,要有层次,问要问的有趣,要问的艺术,好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课堂提问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余映潮教师说得好,要能设计“牵一发能动全身”式的主问题。问也不能一问到底,也不能问的没价值,老师不问,让学生问,问半天也没问出东西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生存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灵动传神。教师不仅是编剧导演还该是演员。
设计课堂提问时,笔者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习散文、诗歌时,笔者把朗读的机会提供给需要鼓励的同学;筛选信息、概括主旨中心的工作由学生讨论完成;课内课外的拓展练习留给优生;学习古文时,字词意思给差生;文句疏通给大多数;鉴赏分析给优生。
其次,课堂是为学生提供的,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他是课堂主体,让他们学到知识、技能是我们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什么事情让学生去办,学知识技能让学生自主、合作就能完成,老师就充当旁观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指导者,教师占用时间应该多,学生该是接受者,参与者,合作者。对问题学生不能放任自由,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认真对待结果,不能流于形式,而该鼓励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大棒加糖果策略,让课堂精彩。
再次,语文课堂教材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把手,它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魂,教师应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语文新课标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具备一定的课堂开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善于灵活运用好语文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必要时可将教材的课文重新组合,让学生学一会三(课文分类教 ,一类课文精讲一篇 ,其他课文无须讲解)。切不可在没有读一遍课文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来理解,一些学生七零八碎地在前面找,老师就带全体学生在后面跟着跑,课本翻得呼拉拉地响。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的章法思路没有印象。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
还有,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受教学模式限制,”传统法”“六步导学法”,“浸入式”等都不错,有一位语文教学专家说得好: 应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语文课堂教学激趣也很重要,作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沟通平台就要智慧地创设对话的环境。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所以我每一节课都会精心地设计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余映潮说过一句这样很精辟的话请大家记住: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的成功在哪里?就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就是开课揭题,直入情境。它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同时让课始这个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语文的情味浓郁。这两位教授的话告诉我们激趣的重要呀。当然在课文赏析时也要注意激趣,根据情况而定。
另外,多媒体运用当然是好,不要认为它是万能的,但不能过滥,堂堂课用,从头用到尾,用多了也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要让他在语文教学中起点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做到“效果最佳、时间最省、过程最简”。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而抽象的语言对于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留给了学生巨大的一个想象空间,对人物风景的美好想象往往远胜于眼前看到的物体。多媒体教学就像电视剧一样,用画面虽然取得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却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体现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展示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存在的,它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是呈现生命本色的天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尴尬;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48-01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一波一波地吹入乡村中学。国家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送培到县,送培到乡等活动不断开展,可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仍不如人意,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热热闹闹,一部分学生偷看小报,个别学生偷懒睡觉,形式新颖不见成效。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尴尬局面时常出现,有许多问题正束缚着农村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①教师每节课到底讲多少?怎么讲?如何问?
②每节语文课上学生到底怎定位?语文课堂上问题学生怎么办?是舞大棒还是吃糖果?
③教材到底如何用?是抛开教材或蜻蜓点水还是仔细打磨?
④语文课堂教学有没有固定模式?是根据教材根据学生而定,还是按照上级推广的模式?
⑤多媒体到底用多少?
学新课程教育实施面临很多困难,上面问题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作了不懈摸索,可收效不明显,语文课文教学新课程理念始终得不到有效实施,通过国培学习,结合教育专家经验,我作了如下的思考: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的语文課堂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由原来的填鸭式变为满堂灌,要学习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每篇课文设计问题要问的到位,要有层次,问要问的有趣,要问的艺术,好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课堂提问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余映潮教师说得好,要能设计“牵一发能动全身”式的主问题。问也不能一问到底,也不能问的没价值,老师不问,让学生问,问半天也没问出东西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生存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灵动传神。教师不仅是编剧导演还该是演员。
设计课堂提问时,笔者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习散文、诗歌时,笔者把朗读的机会提供给需要鼓励的同学;筛选信息、概括主旨中心的工作由学生讨论完成;课内课外的拓展练习留给优生;学习古文时,字词意思给差生;文句疏通给大多数;鉴赏分析给优生。
其次,课堂是为学生提供的,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他是课堂主体,让他们学到知识、技能是我们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什么事情让学生去办,学知识技能让学生自主、合作就能完成,老师就充当旁观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指导者,教师占用时间应该多,学生该是接受者,参与者,合作者。对问题学生不能放任自由,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认真对待结果,不能流于形式,而该鼓励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大棒加糖果策略,让课堂精彩。
再次,语文课堂教材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把手,它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魂,教师应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语文新课标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具备一定的课堂开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善于灵活运用好语文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必要时可将教材的课文重新组合,让学生学一会三(课文分类教 ,一类课文精讲一篇 ,其他课文无须讲解)。切不可在没有读一遍课文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来理解,一些学生七零八碎地在前面找,老师就带全体学生在后面跟着跑,课本翻得呼拉拉地响。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的章法思路没有印象。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
还有,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受教学模式限制,”传统法”“六步导学法”,“浸入式”等都不错,有一位语文教学专家说得好: 应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语文课堂教学激趣也很重要,作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沟通平台就要智慧地创设对话的环境。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所以我每一节课都会精心地设计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余映潮说过一句这样很精辟的话请大家记住: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的成功在哪里?就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就是开课揭题,直入情境。它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同时让课始这个环节显得简洁、洗练,语文的情味浓郁。这两位教授的话告诉我们激趣的重要呀。当然在课文赏析时也要注意激趣,根据情况而定。
另外,多媒体运用当然是好,不要认为它是万能的,但不能过滥,堂堂课用,从头用到尾,用多了也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要让他在语文教学中起点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做到“效果最佳、时间最省、过程最简”。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而抽象的语言对于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留给了学生巨大的一个想象空间,对人物风景的美好想象往往远胜于眼前看到的物体。多媒体教学就像电视剧一样,用画面虽然取得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却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体现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展示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存在的,它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是呈现生命本色的天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