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临时性景观的智慧营建试验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临时性景观涵盖了景观的构思、搭建、变换、拆除和再利用等艺术过程,其特征较为明显:使用周期短暂、形式灵活多变、适应各项短期活动,比如城市内各种展览、赛事等活动的组织,临时性工地等环境营造中都需要临时性景观的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乡二元层次结构,让城市聚集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寒暑假大量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聚,成为城市的“小候鸟”。假期暂时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也与父母同住工棚,面对陌生的城市及工棚环境、面对活动空间的匮乏……,我们能为“小候鸟”们做点什么呢?
  一、城市工棚区临时性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原则
  (一)环境特征
  1.面积有限:由于现实因素,在城市建设工地中的闲置空间一般不会很大,因此可利用的临时性绿地面积有限;
  2.使用时间有限:一般工地中会有许多短时间空闲的空地,而“小候鸟”们在工地中的时间也只有假期几个月,因此在设计材料坷选择一些简易、可拆卸重组的物质元素,以应对未来场地的使用和后续利用;
  3.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每年都有大量的建设工地不断出现,由于工地环境的管控不足,城市工地中的环境一般都面临粉尘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工地临时性景观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4.人员多元性:工地中人员复杂,人群多元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不同文化的融合。
  (二)营造目的
  通过“智慧营建”手段为“小候鸟”们提供一个安全、富有童趣、参与性强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甚至吸引周边街区的孩子也参与进来。另外一方面,城市工地临时性景观设计还能提高当代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公共空间、减少地表扬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三)营造意义
  我国城市规划中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由于我国的留守儿童基数较大,加上假期进城的流动性,因此假期进城的留守儿童数量无法精确统计,但是根据相关报道和实地调研可知每年假期进城的儿童数量很多,并目他们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关注留守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问题,是对弱势群体的又一人文关怀。文章希望通过风景园林学科的智慧营建手段,在短暂的假期中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充满童趣又安全的活动场地,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推进亲子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四)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由于工棚周边环境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计中应当首先考虑儿童活动的安全性,活动场地内的游戏娱乐项目应有显著标注,以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危险性的活动应提醒成年人陪伴和保护,同时活动装置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标准。
  2.环保性原则:各项游乐设施都应该满足环保要求,防止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工地中闲置的装置可以适当改造用作儿童的游戏设施,工地中的边角料也可以加以组合成为儿童的娱乐设施,体现了循环利用理念,既环保又经济。
  3.舒适性原则:公共空间的舒适性是从使用者感受的舒适度和空间使用功能考虑,不仅仅是景观设计本身,还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建立一个完整和谐的关系。设计应尽可能达到空间尺度的舒适度、整体的美观性、功能配置的合理性,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及空间需求。
  4.趣味性原则:在活动空间中应尽可能增加趣味性,注重自发性参与式体验,在游戏空间中,围绕兴趣点展开—系列的活动,通过空间的艺术性处理吸引儿童的关注,使留守儿童的内心和情感得以释放。
  5.灵活性原则:在临时性景观设计中,所设计的装置设施、景观设施都需要满足可灵活移动、拆卸组合等功能;同时对于设施材料的选择,可以尊重场地原有的材料,对原有材料加工改造,从而得到多样的空间组合。
  二、南京市玄武区过街村建设工地工棚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实践
  (一)场地概况
  设计场地位于南京市过街村建设工地旁的一块闲置绿地中,设计场地呈不规则五边形,左临恒嘉路,东北临腾子路,附近有众多居住区,人员多而杂乱。过街村原本是南京市玄武区的一个城中村,现经规划已经全部拆迁(如图1)所示,所选择的设计场地位置较为偏僻、平淡无奇,因此在满足功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激发场地活力。
  (二)设计要求
  本次试验的设计要求是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智慧的风景园林营建方式,可以体现传承的智慧,也能体现生态的智慧,或者两者结合,从而创造出与环境相互融合的,又有独特生命力的园林景观。在此次试验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能够借鉴历史上成功的案例经验,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景观文脉的连续和生态系统的完整化。
  (三)设计构思
  从中国的智慧玩具“七巧板”中获得设计灵感,七巧板也叫“七巧图”,它其实起源于古代的组合家具,也是非常流行的儿童拼图玩具,它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变化无穷。由此我们在工地中可以运用这种思想,单一的模块就像细胞一样具有单一的功能,但多个模块通过“链接”、“堆叠”、“解构”等方式组合起来,可以在三维向度上生長,装置就能变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灵活适应不同的场所和功能的需要(如图3)所示。
  (四)空间布局
  设计场地位于过街村的施工地工棚北侧的一块闲置绿地中,为了方便平时工地使用,还预留了一部分绿地(如图2)所示。
  整体空间形态主要是运用弧线、圆形、不规则椭圆等元素来划分空间。针对儿童的日常活动需求,总体布局分为动静两个区,左侧的活动空间以动为主,是较为开敞的空间,主要提供娱乐、玩耍、运动的场所。在左侧动区中,主要有机械乐园、益智乐园、趣味沙盘、砖块迷宫、彩虹之上等空间;右侧的活动空间以静为主,是半开敞的空间,主要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亲子交流的空间,主要有多面体、智慧城堡等空间。   (五)设计策略
  从工地环境中提取场地元素延伸成为相应的设计策略,比如工地中的板材可以联想成将临时性装置介入到场地中;工地中的钢管水泥等可以废物利用使得场地中的一些记忆再次重现;工地中多种材料的组合可以衍变成新的组合体,工地中少之又少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放置临时性的植物景观来实现(如图4)所示,从而响应智慧营建的理念,同时又可以保留场地本身的记忆,增加留守儿童户外活动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融合,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段记忆深刻的时光。
  1.“介入”—一临时性装置
  临时性装置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几何十二面体,在保持场地特色同时不影响场地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使用周期有限应尽可能地采用一些简易便利的材料(如废弃的木料、金属等)制作临时性装置,同时结构不可过于复杂,需要为未来场地的发展做拆卸和移动的准备,因此临时I生装置是一个可以自由组合变化的几何装置。同时考虑到安全性和环保性原则,应当尽量选用绿色环保、无毒无味、价格低廉的材质。
  通过介入式手段,结合中国智慧玩具“七巧板”的理念,将临时性装置通过“链接”、“堆叠”等方式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将装置放置在场地相应的空间中,为儿童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户外环境。
  (1)“链接”:通过链接的方式,将多个临时性装置横向组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安静的空间,可以作为孩子们的交流玩耍的室内空间(如图5)所示;另外装置跟攀岩的抓手相结合,又可以形成一个供儿童使用的攀岩墙,为孩子们提供运动锻炼的机会(如图6)所示。
  (2)“堆叠”:通过竖向堆叠的方式可以将临时性装置变成一个双层的空间,它可以是一个移动的临时性图书馆或自习室,可以供儿童看书和学习(如图7)所示。考虑到装置的安全性,其承重结构需要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通过“链接”和“堆叠”的组合方式,将临时性装置组成可静可动的空间,使得整个活动空间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和创造(如图8)所示。
  2.“再生”——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
  工地中有很多废弃的材料,经过回收然后二次利用,能够给予废弃的材料二次生命,让它们重生成为儿童的娱乐空间的装置,体现了集约性和环保性原则,这就是第二个设计策略“再生”。
  (1)“链接”:例如将工地上废旧的钢管或PVC管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连接,成为儿童户外的传声筒玩具设施,通过不同高度的组合组合成高低错落的听筒,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使用,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同时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图9)所示。
  (2)“堆叠”:将工地中的沙子、报废的轮胎、脚手架经过简单的组合就可以成为儿童喜爱的趣味沙地滚轮游戏,随着孩子的推动,沙石运动轨迹也跟着发生奇妙变化,可以简单拆卸,环保无污染(如图10)所示。工地中许多废弃的砖头和瓦砾可以废物利用,拿来放在场地中堆砌成砖头迷宫,高度随着向里面高度越高,也可以放在一边让孩子们用水泥砂浆体验砌砖头的过程。另外,砖头还可以堆砌成不同高度的坐凳供儿童们使用,既体现了环保理念又能节约成本(如图11)所示。更可以将砖头堆叠成不同形状的玩具,可以供儿童攀爬、玩耍、嬉戏等,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图12)所示。
  (3)“解构”:利用七巧板元将多个45x45或者65x65的木质方块进行切割,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随意变换木块的造型,各个小木块之间可以通过磁条相链接,这些木块完整的时候是一个个坐凳,解构之后是一个个造型多变的艺术品,充满多样性和趣味性,这种DIY的创造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如图13)所示。
  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组合,使得原本废弃无用的材料变得更有价值,又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为活动空间增添了更多童趣的色彩(如图14、15)所示。
  3.“衍变”——多功能组合
  衍变,是指演变,发展变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衍变的设计策略将工地中许多废弃的工具设施、装备利用起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比如将手推车结合网、脚手架、挖掘机、轮胎、木板、砂石、钢丝等废弃或者闲置的装备设施经过堆叠、链接、重组等方式形成一个集攀爬、荡秋千、滑梯、涂鸦、击鼓等多功能的游乐设施,(如图16)所示,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装置在安放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可以采用柔软的铺地,如厚厚的落叶或沙子,以防跌落受伤(如图17)所示。
  4.“置绿”—可移动性绿植
  置綠,顾名思义就是在场地中放置绿色植物。由于工地中的空气质量比较差,有很多粉尘污染,所以放置一些可移动性的绿植有助于改善场地的空气质量,同时岜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1)“链接”:例如可以将废弃的轮胎填上泥土,与钢管等材料相结合,里面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形成一个植物景观装置(如图18)所示。又或者可以将脚手架、铁丝网和废弃的轮胎相连接组成一个可移动的DIY绿色植物墙,可以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共同栽种植物的空间,—方面为工地增添了一抹绿色,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图19)所示。
  (2)“堆叠”:将工地上废弃的轮胎喷漆后作为植物种植装置,单独或进行简单叠加后就可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如图20)所示。
  (3)“解构”:以七巧板为原型,通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根据场地的自身需要自由组合摆放,里面种植绿色植物,空间适宜性高,灵活性强,同时为工地增添一抹绿色(如图21)所示。
  通过“置绿”策略,工棚环境下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可以拥有绿色健康的环境,从而为儿童提供一个绿色环保、参与性强的活动空间(如图22)所示。
  结语
  城市中的建设工地是中国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临时性场地类型,其中可以利用的空间亟待挖掘,临时性景观不一定意味着短暂,它强调的是一种对于场地和需求的适应性以及使用者的互动性,这使得临时性景观在当代具有生命力。关于留守儿童景观的研究也随着对儿童心理的关怀而不断充实与发展,在工地环境下营造一个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对于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智慧,将其与现在的景观设计结合,让其在景观设计中重生、绽放,或许这也正是这次试验的—点启发:设计的真理是寻找超越时间的“永恒”,临时性景观也可以生命永驻。
其他文献
西雅图沙发,造型独特,匠心独韵,如西雅图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独拥舒适与品位、时尚与个性。扶手以曲木弯板设计,优美的曲线搭配柔软的坐包,展现出一种灵动美。背垫加入优雅的压线设计,带来跃动的视觉张力。木底座和原木椅腳设计,为整体结构加入了几分自然和雅致。每一个角度,都能发现它不一样的魅力。
期刊
包容的設计人人受益,不包容的设计处处设障,许多设计在无意间造成老人、儿童、残障人士、外国人等潜在用户的不能使用或使用不便。包容性设计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指导设计过程,通过多种方法工具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等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扩大设计受益人群,也就是达到一个设计共享的目标。  来自英国的IDC设计机构作为一家国际型产品化机构,致力于从用户研究、产品定义、技术创新、概念设计,工程开发至成品投产的、全方
期刊
目前我国设计产业进入了成长期,如何培养市场青睐的创新人才?3月28日,“2019国际文创暨周六福全球珠宝设计大奖赛”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区学院美术馆召开。本次大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双创中国组委会共同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光明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华语互动信息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新闻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党支部
期刊
自2010年创立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以来,张周捷一直是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他的作品涵盖艺术与设计领域,是数字艺术家,也是独立设计师。  2009年他的设计哲学体系逐渐成形,这成为了他探索数字设计领域的根基。从道家的哲学思想受到启发,他认为数字语境中的事物可以像自然界万物般生长变化,而他可以找寻其中的原理和迹象,通过艺术和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在实践中不
期刊
引言  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重点在于能否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能否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从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传统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内容陈旧,没有学科与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干篇一律,课程训练模式单一,不能很好地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相对接,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与学习。所以,本研究在传
期刊
2001年杨明洁留学德国,从此,他便埋下了一颗设计梦想的种子。从个人设计生涯的攀升,到YANG DESIGN的发展历程,背后离不开他系统的思考,以及对设计环境的敏锐判断。西方完整的工业设计历程,让他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设计的困窘之境。多年来的设计实践,他一直在为中国设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出于对设计断层、文化断层的深刻认知,杨明洁从建立YANGDESIGN初期,就借鉴了德国的设计体系与方法。201
期刊
人类自古就渴望获得预知未来的能力。占卜,是人们获取答案的古老方式。直到今天,占卜依然没有从人类生活中消失,而且出现了更多形式。本作品设计了一个占卜游戲装置,追求将传统占卜特征与现代图形设计相结合。
期刊
噪声污染是第二大污染,无时无刻的對人进行伤害。毕业设计选取噪声污染对人的影响作为出发点,用图形语言做一组公益海报,希望通过这个公益海报,让人认识到噪音污染的危害,提高维权意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使用数码机器进行很多业务。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效率,“数字游民”们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受场所限制,随处生活,随时工作,创造收益。AVOCO是为了“数字游民”的联合办公室品牌设计和应用的作品,旨在不仅为這群人提供联合办公空间,而且建立用户问的沟通平台,与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有创意的人交流,创造他们自我实现的空间,使他们获得在任何地方工作的自由,同时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期刊
在當代个性、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及网络世界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许许多多汉字的读音变得“模糊不清”作者通过收集人们生活中易读错的词语将正确读音与错误读音进行对比,科普正确读音的同时倡导人们不要人云亦云,宣扬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