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术围术期间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2年到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64例心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法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根据常规围术期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32例选择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研究两组对象的临床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再次住院率明显更低,术后发生合并症的例数明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生理恢复,避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普及。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循证护理;临床价值
心血管病是危害现代中老年人群生理健康的常见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其在临床上的致病、致残及致死率都非常高,且患病率目前仍以逐年增加的倾向上升[1]。早期积极的心脏介入治疗对防治病情具有尚可疗效,然而易因各类因素影响,使患者产生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到预后。本研究中,笔者针对32例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方案辅助治疗和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较理想,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64例心血管病患者充当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男、女性各占37例和27例,年龄在43~75岁范围,中位年龄(58.2±3.1)岁。全组患者均由临床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证实病情,无相关禁忌证。通过随机对照法将64例研究对象等分成两组,组间中位年龄、性别等一般数据的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根据常规围术期标准进行护理,主要有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和处理术后合并症等。在此护理条件下,观察组32例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提出问题
根据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提出“如何在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问题。
1.2.2 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病例资料、文献信息等途径,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再由专家小组对证据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证据真实可信、与患者需求相符合,再制定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方案。
1.2.3 措施内容。
(1)术前护理。①基础准备。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禁忌证,给予常规备皮,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等动作,以提高术中配合度;给予开通静脉输液通路,做好心电图、胸透等体征监测。②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前往往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并尽量满足其身心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特征、治疗流程及事项要点等,鼓励、同情患者,通过拉家常、肢体触摸等方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术中护理。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有异常,即刻汇报医师等;与患者保持交流,对其作出的反应表示理解,并及时给予鼓励,以缓和其紧张心理,或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转移其部分注意力。
(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告知患者术后24h内需绝对卧床,备齐抢救物品,术后6h,需选取沙袋加压创口,以防渗血;给予静脉补液,告知患者多饮水,以缩短排尿时间,避免造影剂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仍不适应床上排泄者,可通过留置导尿管处理。②生活护理。术后忌食辛辣生冷类食物,可在保证营养充分、均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不同口味,食物色香味俱全,通过感官刺激使患者保持愉悦心境,多进食新鲜果蔬,预防便秘等。术后24h指导患者扶床沿练习行走,术后第3d,可指导其到病房外散步、打太极等,动作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创口撕裂等现象。③出院指导。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需劳逸结合、科学膳食,家属给予支持和鼓励,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到院复查等。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对象再次住院和发生术后合并症的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满意情况,选项设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项,发放64份,回收64份(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17.0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对计数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由X2和t实现,组间数据以[n(%)]和(x±s)描述,以P<0.05校准研究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施护情况
观察组施护后共31例患者对护理结局感到满意,临床满意度是96.87%,对照组总满意人数是23例,占71.88%,可见观察组在临床满意度方面相比对照组更加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再次住院率方面相对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症等合并症的例数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现代临床医学治疗心血管病最常用的一种微创疗法,由于其具有疼痛轻、疗效高和易恢复等特点,为历来广大人民所青睐。循证护理即实证护理,其是由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询问等途径对服务对象现存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解,再通过文献检索寻找确凿、可信的证据,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措施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目前,国内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循证护理仍处于探索阶段[2],但有学者应用此护理模式进行介入术围手术期干预,认为其相对更利于降低术后合并症,化被动护理为主动[3]。此次研究中,我们转变传统护理模式,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提出符合标准的循证问题,对观察组32例患者展开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施护后的临床满意度相对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达到96.87%(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更低,为3.13%(P<0.05),且发生局部血肿、低血压症等合并症的例数更少,仅为2例(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生理恢复,避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磊,苏艳丽.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8):426.
[2]李玉兰,邓鑫.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15(166):170-171.
[3]张晓兰,董晓芳.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6):287-288.
[4]周美灵.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76-1677.
[5]金晶.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进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11):97-98.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循证护理;临床价值
心血管病是危害现代中老年人群生理健康的常见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其在临床上的致病、致残及致死率都非常高,且患病率目前仍以逐年增加的倾向上升[1]。早期积极的心脏介入治疗对防治病情具有尚可疗效,然而易因各类因素影响,使患者产生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到预后。本研究中,笔者针对32例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方案辅助治疗和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较理想,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64例心血管病患者充当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男、女性各占37例和27例,年龄在43~75岁范围,中位年龄(58.2±3.1)岁。全组患者均由临床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证实病情,无相关禁忌证。通过随机对照法将64例研究对象等分成两组,组间中位年龄、性别等一般数据的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根据常规围术期标准进行护理,主要有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和处理术后合并症等。在此护理条件下,观察组32例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提出问题
根据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提出“如何在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问题。
1.2.2 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病例资料、文献信息等途径,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再由专家小组对证据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证据真实可信、与患者需求相符合,再制定出相关的循证护理方案。
1.2.3 措施内容。
(1)术前护理。①基础准备。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禁忌证,给予常规备皮,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等动作,以提高术中配合度;给予开通静脉输液通路,做好心电图、胸透等体征监测。②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前往往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并尽量满足其身心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特征、治疗流程及事项要点等,鼓励、同情患者,通过拉家常、肢体触摸等方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术中护理。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有异常,即刻汇报医师等;与患者保持交流,对其作出的反应表示理解,并及时给予鼓励,以缓和其紧张心理,或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转移其部分注意力。
(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告知患者术后24h内需绝对卧床,备齐抢救物品,术后6h,需选取沙袋加压创口,以防渗血;给予静脉补液,告知患者多饮水,以缩短排尿时间,避免造影剂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仍不适应床上排泄者,可通过留置导尿管处理。②生活护理。术后忌食辛辣生冷类食物,可在保证营养充分、均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不同口味,食物色香味俱全,通过感官刺激使患者保持愉悦心境,多进食新鲜果蔬,预防便秘等。术后24h指导患者扶床沿练习行走,术后第3d,可指导其到病房外散步、打太极等,动作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创口撕裂等现象。③出院指导。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需劳逸结合、科学膳食,家属给予支持和鼓励,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到院复查等。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对象再次住院和发生术后合并症的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满意情况,选项设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项,发放64份,回收64份(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17.0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对计数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由X2和t实现,组间数据以[n(%)]和(x±s)描述,以P<0.05校准研究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施护情况
观察组施护后共31例患者对护理结局感到满意,临床满意度是96.87%,对照组总满意人数是23例,占71.88%,可见观察组在临床满意度方面相比对照组更加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再次住院率方面相对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症等合并症的例数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现代临床医学治疗心血管病最常用的一种微创疗法,由于其具有疼痛轻、疗效高和易恢复等特点,为历来广大人民所青睐。循证护理即实证护理,其是由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询问等途径对服务对象现存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解,再通过文献检索寻找确凿、可信的证据,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措施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目前,国内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循证护理仍处于探索阶段[2],但有学者应用此护理模式进行介入术围手术期干预,认为其相对更利于降低术后合并症,化被动护理为主动[3]。此次研究中,我们转变传统护理模式,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提出符合标准的循证问题,对观察组32例患者展开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施护后的临床满意度相对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达到96.87%(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更低,为3.13%(P<0.05),且发生局部血肿、低血压症等合并症的例数更少,仅为2例(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生理恢复,避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磊,苏艳丽.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8):426.
[2]李玉兰,邓鑫.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15(166):170-171.
[3]张晓兰,董晓芳.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6):287-288.
[4]周美灵.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76-1677.
[5]金晶.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进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