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主要主要想要了解中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程度;校园欺凌与性别、性格、成绩等因素的关联;校园欺凌发生原因;校园欺凌发生地点和频繁程度;学生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建议等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问卷共采集了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共发出问卷463份,收回有效问卷429份(其中初中212份,高中217份)。
三、调查结果及说明
(一)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67%)选择了对校园欺凌有一定了解,但是又不是非常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只占32.2%。即使在选择“非常了解”的学生中,在第3题的问题:“你觉得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中,仍有不少学生(30%左右)无法准确识别各种类型的校园欺凌,尤其对在网上辱骂、造谣、威胁别人和随便拿走、丢弃或损坏别人的东西是不是校园欺凌认识不清。
对于“你认为校园欺凌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一问题,有约21%的同学选择“被欺凌者产生自残、自杀的念头”,约有60%的同学选择了“校园风气日益恶化”。我们分析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有一定认知,但是很少见到严重的校园欺凌的事件,对其后果的认识不是特别深刻。
所以,总体来看,学生对校园欺凌有一定认知,但是并不系统,不深刻。老师还需要从细节入手,以实例的形式来普及校园欺凌的概念、主要形式及严重后果,让学生在校园欺凌的问题上能够警钟长鸣。
(二)性别、性格、成绩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性别、性格、成绩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约有26%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性格偏外向还是内向,可能说明我们心理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三)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发生频繁程度
对于校园欺凌发生的地点,选择“校内偏僻地点”和“校外”的几乎一样多。而在校外发生的校园欺凌,有些与校外人员也有很大的关系,也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大约52%的学生觉得自己身边发生过校园欺凌,47%的学生觉得从来没有,几乎没有选择觉得多次发生或者特别频繁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校园老大”式的人物。总体来看校园欺凌确实存在,但是并不频繁,程度上多数并不严重,这与学校管理有一定关系。在问题:“你身边的老师对校园欺凌的态度是”时,多数学生选择“平时比较关注,处理得当”。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身边从来没有发生过校园欺凌,但依然有被同学取笑或戏弄,起侮辱性的外号的经历,说明一定程度上学生觉得这些不算校园欺凌,或者类似的现象不严重。
(四)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
当问到对校园欺凌的看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答案都是深恶痛绝;当问到“如果你的同学请你去参加校园欺凌,你会”绝大多数选择“坚决不参加,并且劝说同学放弃”。但是依然有校园欺凌发生,我们分析,很多时候欺凌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欺凌行为,所以加强相关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
当问到:“你会怎么对待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时,有86.5%选择“关心、保护他们”,5%选择“无视他们,与我无关”,约8%选择“其他”,没有选择“我也会欺凌他(她)”。我们分析,校园欺凌的围观者,能够真正关心、保护被欺凌者应该没有那么多。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制止校园欺凌,保护被欺凌者。这也是减少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
(五)学生眼中校园欺凌的成因
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欺凌成因复杂,包括“欺凌者看他(她)不顺眼;言语冲突;同学关系不和;价值观念不同;性格软弱;被欺凌者性格张扬,得罪人”等,但“自身成绩突出”被学生排除在外。
(六)家长、老师对校园欺凌的教育情况
大约80%学生觉得家长从来不说或者偶尔叮嘱,所以家长角度来说急需得到专业的指导,包括平时如何与孩子谈论校园欺凌的话题,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当孩子面临校园欺凌时家长应该怎么做等等;大多数学生觉得老师平时比较关注,处理得当,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校园欺凌的教育并不是特别深入人心,我们分析一方面老师还不是特别重视,另一方面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并不特别严重,一般性的校园欺凌事件都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但是我们依然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透彻了解校园欺凌,不做欺凌者,被欺凌者也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七)学生认为的何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校园欺凌发生
这一问题中,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学校加强心理教育,教育同学友好相处和按照相关法规,教育部門要建立预警、发现、报告、处理和惩戒校园欺凌的体系”而“学校对欺凌事件中违规学生进行严厉处分”几乎无人选择,也说明可能没有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学生对其危害没有切身体会。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在学生当中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并不频繁,很少出现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学生对校园欺凌现象绝大多数都是深恶痛绝的,较少主观故意去实施校园欺凌行为。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相关教育,包括心理方面。能够更加认识自己,认识校园欺凌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还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指导家长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迹象,正确对待校园欺凌,也是改善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另外,学校周围也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与发生在校内的欺凌事件不同,发生在校外的欺凌事件由于参与人员更为复杂,往往欺凌程度会更加严重,所以,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危险人员与场所的排查,建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于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良好秩序也非常重要。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804356)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肖丽红。
本次问卷主要主要想要了解中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程度;校园欺凌与性别、性格、成绩等因素的关联;校园欺凌发生原因;校园欺凌发生地点和频繁程度;学生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建议等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问卷共采集了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共发出问卷463份,收回有效问卷429份(其中初中212份,高中217份)。
三、调查结果及说明
(一)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67%)选择了对校园欺凌有一定了解,但是又不是非常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只占32.2%。即使在选择“非常了解”的学生中,在第3题的问题:“你觉得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中,仍有不少学生(30%左右)无法准确识别各种类型的校园欺凌,尤其对在网上辱骂、造谣、威胁别人和随便拿走、丢弃或损坏别人的东西是不是校园欺凌认识不清。
对于“你认为校园欺凌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一问题,有约21%的同学选择“被欺凌者产生自残、自杀的念头”,约有60%的同学选择了“校园风气日益恶化”。我们分析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有一定认知,但是很少见到严重的校园欺凌的事件,对其后果的认识不是特别深刻。
所以,总体来看,学生对校园欺凌有一定认知,但是并不系统,不深刻。老师还需要从细节入手,以实例的形式来普及校园欺凌的概念、主要形式及严重后果,让学生在校园欺凌的问题上能够警钟长鸣。
(二)性别、性格、成绩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性别、性格、成绩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约有26%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性格偏外向还是内向,可能说明我们心理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三)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发生频繁程度
对于校园欺凌发生的地点,选择“校内偏僻地点”和“校外”的几乎一样多。而在校外发生的校园欺凌,有些与校外人员也有很大的关系,也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大约52%的学生觉得自己身边发生过校园欺凌,47%的学生觉得从来没有,几乎没有选择觉得多次发生或者特别频繁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校园老大”式的人物。总体来看校园欺凌确实存在,但是并不频繁,程度上多数并不严重,这与学校管理有一定关系。在问题:“你身边的老师对校园欺凌的态度是”时,多数学生选择“平时比较关注,处理得当”。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身边从来没有发生过校园欺凌,但依然有被同学取笑或戏弄,起侮辱性的外号的经历,说明一定程度上学生觉得这些不算校园欺凌,或者类似的现象不严重。
(四)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态度
当问到对校园欺凌的看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答案都是深恶痛绝;当问到“如果你的同学请你去参加校园欺凌,你会”绝大多数选择“坚决不参加,并且劝说同学放弃”。但是依然有校园欺凌发生,我们分析,很多时候欺凌者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欺凌行为,所以加强相关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
当问到:“你会怎么对待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时,有86.5%选择“关心、保护他们”,5%选择“无视他们,与我无关”,约8%选择“其他”,没有选择“我也会欺凌他(她)”。我们分析,校园欺凌的围观者,能够真正关心、保护被欺凌者应该没有那么多。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制止校园欺凌,保护被欺凌者。这也是减少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
(五)学生眼中校园欺凌的成因
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欺凌成因复杂,包括“欺凌者看他(她)不顺眼;言语冲突;同学关系不和;价值观念不同;性格软弱;被欺凌者性格张扬,得罪人”等,但“自身成绩突出”被学生排除在外。
(六)家长、老师对校园欺凌的教育情况
大约80%学生觉得家长从来不说或者偶尔叮嘱,所以家长角度来说急需得到专业的指导,包括平时如何与孩子谈论校园欺凌的话题,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当孩子面临校园欺凌时家长应该怎么做等等;大多数学生觉得老师平时比较关注,处理得当,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校园欺凌的教育并不是特别深入人心,我们分析一方面老师还不是特别重视,另一方面学校校园欺凌现象并不特别严重,一般性的校园欺凌事件都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但是我们依然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透彻了解校园欺凌,不做欺凌者,被欺凌者也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七)学生认为的何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校园欺凌发生
这一问题中,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学校加强心理教育,教育同学友好相处和按照相关法规,教育部門要建立预警、发现、报告、处理和惩戒校园欺凌的体系”而“学校对欺凌事件中违规学生进行严厉处分”几乎无人选择,也说明可能没有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学生对其危害没有切身体会。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在学生当中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但是并不频繁,很少出现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学生对校园欺凌现象绝大多数都是深恶痛绝的,较少主观故意去实施校园欺凌行为。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相关教育,包括心理方面。能够更加认识自己,认识校园欺凌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还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指导家长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迹象,正确对待校园欺凌,也是改善校园欺凌的重要途径。另外,学校周围也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与发生在校内的欺凌事件不同,发生在校外的欺凌事件由于参与人员更为复杂,往往欺凌程度会更加严重,所以,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危险人员与场所的排查,建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于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良好秩序也非常重要。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804356)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肖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