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治推进中的问题及其建议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i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中国是当今时代对中国发展的要求,依法治国战略在中国实施了许多年,成绩斐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法治国家的应然形态与我国目前的状态进行对比,列举我国法治推行中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言论自由
  法治,顾名思义,就是“法的统治”,即任何人、任何的团体、机关都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任何社会主体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有人治,有德治,有法治,现代国家所推崇的治国方式大多都是法治,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大力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要想了解我们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问题,那么首先必须要了解法治国家是什么样子。法治在我国古代法家的思想中也有所体现,如“以法治国”、“使法择人”、“使法量功”等法治形式,但我们今天所谈的法治则是来源于西方的民主法治观念。沈家本先生曾指出,这种法治与西方的法治只是形似,指导其实行的核心宗旨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法治“Ruleoflaw”一词,出现时间很早,而具备现代法治内涵的法治一词,最早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法治最主要的内涵即法律至上,在著名法官柯克与国王查理二世的争论中,柯克法官提出了“法律是国王”的论断,这在实质上触及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
  一、法治国家应然的形态
  法治国家最首要特征就是要依法治国,这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法律至上。法律是任何社会主体的最高行为准则,人人必须遵守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法外特权。想要实现人人遵守法律的目的,则要求该法是良法。良法则要求法律反映民众的期望,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法律的制定必须科学民主。科学,则要求立法需要进行民意评测、进行调研分析;民主,则要求立法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法律的通过需要经民主的投票。其次,良法必定是完备的,即法律的规定应包含社会公众生活、生产的大部分内容,使民众进行法律活动时能够有法可依,那么就要求法律应当类别齐全、规范且系统,同时各项制度之间应保持大体协调的制度体系;再次,法律为了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则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使民众参与,进而使法律体现社会最一般的公平正义理念;最后法律应当保持内在的一致性,由于立法往往具有滞后性,当出现新问题时,立法者应当适时对法律进行修改、补充,使法律符合社会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法治国家下,执法必定要符合法定程序以求做到执法公正、高效,即要依法行政。在法治社会,前边已经提到法律至上是最重要的特征,那么最高的和最终的支配力量不是政府的权力而是法律,因此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即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政府所享有的行政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主动性、扩张性等特点,一旦失去了约束,将严重威胁处于弱势一方的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则必然要坚持行政权的行使要获得法律的授权的原则,同时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并遵循法定的程序。相对人在受到公权力的侵害之后,应可以获得相应的救济。这正体现了法治国家的本质,即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是以法的形式来界定的。二是为了保证公权力自身的廉洁和高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从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中不难看到,一旦公权力失去制约,其不仅会侵犯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会侵犯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而且,对这些公共资源的破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远大于对个别公民权益的损害。三是因为政府所享有的公权力都是根据民众的意志产生,由民众所赋予的,民众对于自己所赋予的权力,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制约,以防止权力被滥用,而制约权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规则控权,因此,法治的核心就在于有效地控制公权力。这也是我们法治中国建设中所称的“把权力关进笼子”。
  司法公正是评判法治国家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司法公正是对社会公正的正面强化,使公平正义落在实地,而司法不公则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法律只有被严格且正确的适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否则法律就是一纸空文,这就是霍姆斯所说的将“纸面上的法”转化为“现实中的法”的过程。而法律的适用离不开人,在我国从纠纷解决的权威性和终局性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公正,即司法裁判公正。申言之,法治不仅仅是法律至高无上和良法之治,还应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实施。公正的司法不仅是惩恶扬善,定纷止争,同时也是对法治观念的传播以及对公民的教化,使公民守法信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司法的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即事实认识清楚,法律适用正确,需要司法的独立和权威的保障;而程序公正,则是对实体公正的补充,即司法必须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即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也是实体正义的根本保障,也即“通向法庭裁判正义的道路是由多种正当的程序铺就的”。程序公正要求双方当事人在程序上对等,案件的论证和决定都应遵循法定的程序,任何人都不能进行权力寻租,不能充當自己案件的裁判者。
  此外,在法治社会中,对于人权的保障应当是充分的,其中言论自由是必须的,允许民众发表自己的声音、看法,允许民众对政府进行质询,集思广益,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
  二、我国法治中的问题
  通过第一部分对应然的法治国家的描绘,对比我们中国的法治建设,很多问题就变得显而易见。
  1.部分立法不科学、不民主(广义上的法)。
  立法科学,则要求立法前进行调研、逻辑论证、分析可行性,民主则要求进行民主评议,要听取民众意见。但现实中,不时出现一些令民众不明所以的规定、文件,如北京的“最美天际线”事件,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未达到预期效果,给人民生活造成困扰,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成本。其次,比如私家车限行,各地政策不一,有单双号限行的,有每个工作日限行两个号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环保,是为了公共利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相邻城市的政策不一致,使不少人开车到外地出差时,遇到限行的麻烦;再比如,限行之后,公共交通承担了更多的出行任务,有些城市的公交系统实行免费乘坐等措施,而有些城市依旧收费,那么限行政策大大增加了民众每天的出行成本。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基于好的出发点而进行的立法,不能将增加的生活成本转嫁到民众身上,否则,此法便不是良法。   2.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问题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对于社会进行管理所做出的行为,对我们民众产生广泛且实际的影响。行政行为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通常最吸引关注的是涉及暴力的行为,如强拆、暴力执法等。客观的究其原因,通常是双方都有过错。一方面,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手段简单粗暴,“官本位”观念浓厚;另一方面,部分民众缺乏法律意识,没有维权意识或者太过于维权而态度强硬。除上述外,还有很多问题,诸如各部门之间争权诿责,懒政惰政等等。
  3.司法方面的问题
  司法公正,需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现实中出现的往往是程序不公导致的实体不公。近几年有许多的冤假错案被曝光,许多都是在所谓的严打中被迅速侦查定罪,因为缺乏程序公正,有的甚至被执行死刑。刑讯逼供所体现的就是程序不公,体现的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当然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严打”此类活动,但是程序不公还是会发生。“雷洋案”中,雷洋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警察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但是执法记录仪并不能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又该怎么办?还有的引起公众舆论哗然的案件则是司法人员自身素质造成的,如“彭宇案”,当时法官应该运用举证责任分配来进行撰写判决书,即在该案中谁主张、谁举证,而不是饱受争议的“你如果没有撞她为什么要扶她”。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乃至是社会的道德水准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同时,司法也受着社会舆论的影响,司法独立本应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法官应当基于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但在现实中公众关注的案件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公众的舆论影响了司法独立,如“药家鑫案”、“于欢案”、“电梯劝烟案”,这些案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审法官的判案水准有待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律素养欠缺,往往说一些不符合法律的言论,比如常常看到的“人贩子一律死刑”、“支持偷狗的、吃狗的死刑”等等,这些特别符合民众朴素道德情感的言论,传播很快,但是却不符合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深究下去,反映出的则是人治思想,然后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点,民众一边为冤假错案义愤填膺,要求法治,另一方面则又嚷嚷着各种死刑,恨不得把所有坏人全部判死刑的人治思想。民众法律知识的缺失,还导致一个问题,判决与民众的内心预判差距过大,造成了另一个矛盾,即司法的公信力下降。民众法律素养的缺乏,导致了许多的问题,反应的则是公权力机关普法责任的不到位。
  三、相关建议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全方面、多层次,需要公权力机关与民众的共同努力。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意识形态很重要,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法治的氛围,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提高公信力,要切实肩负起普法的重任;民众要有基础法律观念,要有权利意识,要加强对民众的人权保障。我们现在所经常讲到的深化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法治的推进中出现问题。法治,首先是法,此法须是良法,一方面立法机关要切实做到科学民主,要进行调研评议,同时还要体系完备,逻辑严密,能够与时俱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公民也要提高权利意识,要有国家主人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法治的推进,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每个人身上,源头在于人。下边谈一下对公务员以及对普通民众的一点建议。
  1.对公务员的建议:
  (1)规范录用程序。虽然现在的公务员录用程序已经很完善,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录取的人员素质依旧良莠不齐,部分人抱着图个安稳的心态进入,懒政惰政则时有发生。所以要规范公务员的录用程序,做到公平、公正,把有才能、愿意做事的人选拔进来。
  (2)提高薪金待遇。公务员在民众观念中就是“铁饭碗”的代名词,加之公家人的身份,是毕业生愿意选择的工作方式之一,但是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高,并不能吸引高质量的毕业生,尤其是与民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岗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但处于面对问题的第一线,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问题就会变大甚至会激化问题矛盾,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本。提高公務员薪金标准后,一定程度上是符合高薪养廉的说法,虽然“高薪养廉”有争议,但一定能够减少部分的贪腐现象。这在司法改革中已经有了些体现,如司法系统中法官、检察官的员额制改革,以及提高法官、检察官的工资待遇以及法官、检察官的等级晋升机制等。
  (3)完善监管、惩戒措施。提高薪金待遇之后,必然要加强监管。监管一方面是防腐,前几年的官员资产公开政策,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是阻力太大,不了了之。这个政策如果换个方向,从基层岗位推行,则阻力会小一些。另一方面,提高薪金待遇之后,民众也必然需要得到更好的服务,则需要进行服务水平的监管,可以采取民众评测等。
  (4)提高业务素质。一方面是进行业务操作上素质的提升,需要实习培训等,加强实习培训的考核;另一方面是思想认识上的提升,要了解“政府”到底是什么,公务员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记在心中。
  2.对于普通民众的建议
  (1)自觉学习法律常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法律工作者才需要,而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民众平时更多的是用道德去衡量发生的事情,但一些情形下,法律与道德可能是不一致的。道德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能强制的约束他人,而法律则是全部人适用,所以学习法律对于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2)规范言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边界的自由,公民也要自律,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民众需要配合政府的普法教育,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民众如果权利意识较强,能够自发的理性的加入法治的建设,则是最好的状态。
  四、结语
  法治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近些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还远远不够,社会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法治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或深或浅,都会受益匪浅。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卓泽渊:《依法治国理论学习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宋功德:《建设法治政府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安排》,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4]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5]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的时代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也面临着工作方式、工作体制等诸多方面不能与企业发展有效融合的问题。所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作用,已成为我们不可规避的事实。谈心谈话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之一,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谈心谈话  一、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意义及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和其他
期刊
面对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增长速度逐渐变快,如何构筑可以让老年人安心生活的无障碍居住环境和建造相应的无障碍的基础设施,在设计领域已经是最焦点的问题。我国更应该提供一个完善并且合理的居住环境以适应老年人生活需要,营造快乐、超然的生活空间来满足老年人行为需求和精神需要。因此,加强无障碍环境的构建,提高生活质量,将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孝道观念得以转化。本文分别针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日常动作特征和生活行为方式以
期刊
摘 要: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主力军,但是因为很多主客观的因素,导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享受各项保障带来的权益,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较大,未参保的农民工由于保障权益方面意识不完备,在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后缺少一定的经济来源,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探究,旨在给今后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备提供一定的方便。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政策;保障  一、农民工参与养
期刊
摘 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收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但由于公民意识薄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客观存在,从而制约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文章将就现阶段我国在公民个人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问题;措施  引言  个人所得税,不仅关系到公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
期刊
摘 要: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该企业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完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已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党建政工工作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作用,以供参阅。  关键词:企业文化
期刊
摘 要: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随着我国纺织产业战略格局的调整,很多地区都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国家高度重视纺织产业转移,推动纺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国内纺织产业的迁移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纺织产业调整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工程;产业调整;发展方向  一、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纺织产业正逐步向东南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项目管理工作在行业领域中变得举足轻重。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能够较好地把控建筑施工的质量,能够较好的把握施工进度,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文笔者将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应用分析等几个层面来具体分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流程中的项目管理工作。  关键词:项目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应用  一、项目管理在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共党史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拓宽了研究领域,研究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研究的视域也更具多样性与创新性,研究的方法也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自进入新世纪一来,中共党史学发展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前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形成了思想解放的局面、党的十一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光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令人瞩目。可以说,未来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是基于此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光学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正在不断的加深。有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层次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相关研究理论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了实践与认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机电设备功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并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成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现阶段由于预留位置与设备尺寸不符、安装流程不规范等,使得机电设备安装问题重重,从而导致了设备功能及使用寿命的降低,基于此,文章将对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望对促进机电设备的安全安装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机电设备;常见问题;建议  引言  机电设备的安全安装,
期刊